发布时间:2015-12-03 09:2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学校岂能变成社会上的名利场?
文|张学炬(山东省济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学校)
从今年3月份起,宁波市江东区某小学的校园内开启了模拟社会管理模式。学校大队部分别设立交通部、环保部、公益邮局、小记者俱乐部,通过竞聘和招募志愿者的方式,选拔出一批学生代表,组成各部门成员,推行学生全员管理制度。至此,在校园里,大部分活动全程由各部门学生组织进行,而学校和教师由一线组织实施退居二线指导参谋。
学校这种管理方式的改革,社会上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此举易导致对学生的约束力降低,致使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赞成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做主人,才能让他们既享受自由,又承担责任,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其实,让学生自治的管理思想没有错,但模拟社会管理的方式欠妥当。
诚如报道中所说,把学校看做一个微型社会,下设交通部、卫生部、环保部等各个部门,势必就会有各级各类的部长,而学校的校长相当于“国家主席”。那么这些各路的“大政要员”,能否独立的制定出台各自的政策措施,独立的处理各方面的事物呢?恐怕未必,大部分还是要由老师制定,只不过变换了自己的角色,由前台管理变成了“垂帘听政”。最终的结果可能只是一种形式,变成了学校中的老师和孩子们之间一种游戏。搞不好是一场闹剧。而且,客观上存在不少的弊端。
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等级思想观念。既然有各个部门的部长,那么就会有下设机构,以此类推,会有省长、市长、县长、镇长、村长等,不同的官职享有不同的“权利”,本来平等和睦相处的同学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致使纯洁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变了质走了味儿了,不利于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与教育的初衷也背道而驰。
耽误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各个部门“领导”的选举,势必要进行一番群枪舌剑的争夺,学生为此要多方面推销展示自己,甚至,为此还要殚精竭虑。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无形中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他们额外的负担。这会使本来学习负担沉重的他们雪上加霜。再加上不同的班级、年纪孩子们的竞争本来就不在一个平衡线上,最终的结果只不过是高年级学生的“轮流坐庄”,低年级学生很难有参政的“机会”。如果老师想照顾低年级的同学,过多的介入,干涉选举,就会使选举失去应有的意义。
学校官员制的选拔方式有可能异化为家长实力的大比拼。目前在全国不少地区,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当个班长、学习委员什么的,不惜托人情、找关系,而,如此自治,岂不让家长更是心急如焚,为了孩子在学校里的“锦绣前程”,岂不更会使出浑身的解数?从而家校关系也会走向异化。学校本是育人的场所,最终演变成一个名利场。教育难以保持应有的安宁。
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初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可能获得今后人生成长道路上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点点滴滴。我们是应当创造机会,来培养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让学生自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体现到学校主人翁的地位,从而爱校如家,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想法本来并没有错,也是培养他们自主意识,管理能力的一种途径,但不应当采用这种治理的方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依托,利用各种教学契机培养他们的能力,如自主上好早读午读,做好手抄报比赛,英语背诵比赛等,也可以让他们学着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轮流当班长、当班主任等具体的活动,一点一滴的培养。没有必要搞所谓的大呼隆,假大上的形式主义。表面上是热闹了,而实质上没有多大意义,劳神费力,耽误了学生的时间,扰乱了学校的安宁。我们所做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不能想当然。学校乃清净之地,岂能变成社会上的名利场。
《学校岂能变成社会上的名利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28294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