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1 09:1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前不久,兰州市教育局下发《兰州市教育系统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兰州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将开设“防艾课”,在普通中学的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12月1日西部商报)
随着艾滋病的扩散和传播,高校需要开展防艾教育已经渐成共识,但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防艾课”似乎还显得有些“新潮”,难免引发争议,遭遇阻碍。其实,这并非多此一举。据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另据“2015年艾滋病学术大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到10月,全国15到24岁年龄段有1.4万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可以说,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学生已不再是艾滋病防控的可忽略人群。
据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多所学校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90%大学生普遍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防护和预防艾滋病。大学生尚且如此,相对稚嫩的中学生更是可想而知,可见,如何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防艾教育可谓迫在眉睫。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中学开设“防艾课”面临着尴尬和无奈。具体而言,缺乏专业教材、没有专门的老师、学校和学生的观念滞后是三大“拦路虎”。实事求是地说,只要学校予以足够重视,教材和师资问题尚且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业人员的方式来有效缓解,而观念问题才是一只真正的“大老虎”。开展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教育,必然绕不开性这个敏感话题,而性教育则又受制于国情、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尤其是中学生,除了极少数能坦然接受性教育“就是那么一回事”外,含蓄内敛的大多数孩子都会谈“性”色变,令授课者很难把握分寸。
如果主要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只要学校能直面问题,善加引导,也不难化解,但问题在于,学校的态度往往也比较暧昧。要么认为它是敏感话题,不宜多讲,要么认为这与成绩无关,不愿在这方面花费精力,还有学校认为,中小学谈论这个话题为时过早。
其实,现在的中学生了解性知识的途径多得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性话题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台面上的敏感话题而已,尤其在早恋现象频繁的今天,根本谈不上为时过早。藏着掖着,不仅于事无补,更会丧失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的机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日益开放,青春期的孩子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毫不夸张地说,这绝对是一个比分数更“现实”的问题。据权威机构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感染艾滋病,通常发生在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型阶段。换言之,倘若能未雨绸缪,很多感染就可以防范于未然。否则,等到问题发生之后再仰天长叹,就悔之晚矣!
当然,防艾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和社会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协调发挥三方面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青少年性教育体系,才能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要求,高校、中学等应将艾滋病知识纳入相关课程,构建不同层面、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艾滋病防治宣传网。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艾滋病防治宣传目前基本上流于形式,这亟待相关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尤其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推进。
(作者胡欣红,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106次入选“锐评”栏目)
阅读( 9)评论0赞0收藏
《中小学生不再是艾滋病防控的可忽略人群》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28922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