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08 08:2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虹野: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什么消失了?
文/虹野
大学生逃课在高校是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没有教师没有遇到过不逃课的现象,也几乎没有学生没有逃过课。为了遏制逃课现象,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课堂点名不断“创新”,有雷达点名、拍照签到、电脑摇号、扫码上课、指纹打卡……点名手段随技术进步而不断翻新。即便是把学生“栓”在了课堂,学生又玩手机来讲应对课堂,以至于教师对玩手机的学生处罚手段也不断翻新。可是大学生和高校管理层以及教师的“猫、属游戏”依然不断上演,手机也成为了学生上课走神的替罪羊,禁止手机入教室在高校时有上演。
关于大学生逃课、上课玩手机现象学者专家们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有人认为是教师上课乏味;也有人认为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喜欢所选课程;也有人认为学校对学生过于纵容,管理不严;也有人认为大班上课使得教师不得不采用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原因采用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如加强学生评教提高教师授课质量;或使用各种先进科技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即便如此,实践证明,效果依然不佳。甚至有些小班上课的课程也难以避免学生逃课和上课走神玩手机……
综上可知,针对大学生逃课和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无论是究因还是解决办法都是从“课堂管理”和“课程管理”的角度来思考的,总是认为是课程和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却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的动力?
大学生,从年龄上来看,已经算是成人了,对于学习的认识应该有了自己的看法了,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学习的主动性了。而现实却不是如此,抛开一些课程的乏味和某些教师讲述的枯涩,普遍性的逃课和上课走神玩手机充分说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没有释放出来。
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抱怨学生太过于功利,总是学习对他们有用的,他们认为没有用的就不去学习。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有的,但是他们的主动性是主要是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考研”,有的学生学习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有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和权威教授和领导拉好关系,有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入党、参加社团和学生会谋个好的资历……
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动力不一,导致在同一课堂上会因为学生需求不一无法避免的出现逃课和上课分神玩手机的现象。
或许有不少学者专家认为只要加强对课堂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就可以解决学生逃课和走神现象,但却忽视了成人和儿童在学习主动性的区别。对于儿童,可以通过诸如奖惩等管理手段来控制其行为,对于具有独立意志的成人来说,课堂管理使得大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便身在课堂,即便没有手机,走神还能管得住?
所以,在进行课堂管理、课程管理和教师管理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考虑学生脱离课程内容的各种“功利性”学习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自小便有,“不考的不学”的功利观在大学生的观念中是根深蒂固的。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一直没有进入到“认识”外部世界的层次,学生的学习一直都被考试和各种奖惩所挟持,并没有形成对某个学科的爱好和兴趣。到了大学之后,学习成绩更是被奖学金、入党积极分子等各种利益捆绑在一起。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深入到课程之中,很少有为求真而学。
这需要基础教育和大学给学习松绑,少和一些利益挂钩,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认识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在对真理的追求上面,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真正面对的是大学生,而非还需要教师调动其积极性的“未成年人”。(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虹野: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什么消失了?》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31022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