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校园新闻 >

比校园暴力更可怕的是围观

[摘要]比校园暴力更可怕的是围观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员线教平 近日,一个视频在网上被热传。这段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校服的女生轮番掌掴。在短短6分多钟视频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掴。视频中不时传来狂笑声和“把...

校园暴力更可怕的是围观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员线教平

  近日,一个视频在网上被热传。这段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校服的女生轮番掌掴。在短短6分多钟视频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掴。视频中不时传来狂笑声和“把这精彩一幕专门拍下来”“震一下这丫头”“太精彩了”等言辞。(11月25日《西部商报》)

  校园同学间的暴力行为无论有怎样的青春期因素作背景,也是一种暴力,都是一种可怕的行为;如果给受害方造成了人身伤害,还涉嫌违法犯罪。可是,更让人感到可怕的是一群差不多年龄的围观者,他们肆意的狂笑和喝彩的言辞让人脊背阵阵发凉的同时,理应引起我们对教育缺失了什么的反思。

  几十年前,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从时事宣传片中目睹了一群精神麻木的国人围观同胞被侵略者斩杀而叫好的场景,精神很受刺激,从而决定弃医从文,投身救治国人精神的文学运动。

  4年前发生在广东的2岁女童“小悦悦事件”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小悦悦在在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后,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中,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导致小悦悦最终遗憾离世。

  时光斗换星移,时代和背景都已不同,可是一些人的麻木、冷酷的表现却似乎如出一辙。当然,也有所不同,如果说鲁迅时代国民的麻木更多是由于无知,那么,今日围观学生的“是非不分”除无知外,更多则反映出我们的学校或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全方位照顾之下,物质上的关怀可谓“有求必应”,可他们的精神发育呢?他们的是非观、同情心的教育呢?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常年打工在外,孩子疏于管教,或者做父母的本身就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方法,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打骂,加之个别影视剧或电脑游戏的影响,由此传递给了孩子暴力解决问题的“义气”处事方式,而这样的孩子往往又能一呼百应,在小群体中很有影响力。

  家庭教育的不当或缺失其实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纠偏的,而且,相比较家庭和家长而言,学校群体生活的特点和教师具备的专业性,使得学校在孩子的价值观引导、“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上更具优势,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会通过班会的组织形式,不仅告诉孩子们应该做或不做哪些事,更要告诉孩子们怎样去做。而孩子们的是非观、同情心的教育是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一个日熏月染、潜移默化的过程的。

  透过校园暴力事件的一角,我们看到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的一面;而透过校园暴力事件的围观现象,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自己应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孩子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不希望这样的围观再继续,不希望明天小悦悦事件的再次发生,就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去预防、杜绝此类苗头的产生?在每次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时,教育我们的孩子勇敢站出来说“不”。

执笔:张晓震


《比校园暴力更可怕的是围观》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28697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