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05 13:0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2016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每年备受瞩目的高考作文今年也不例外,一经结束瞬间成为最热话题。看多了段子手、键盘侠们的“花式批判”,让我们回归正途,看一看德智名师潘海燕老师为大家带来的2016各地区高考语文独家解读。
潘海燕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高级教师;所带高三毕业班平均分达122分;指导多名学生获春蕾杯和全国创新作文决赛一、二等奖及特等奖。
——————————————————————————————————
全国卷Ⅰ
【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潘老师解读:
漫画作文的回归,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毕竟2007年全国甲卷作文题考查过漫画作文“摔了一跤”后,没有再考查过这类作文,学生平常训练的多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不少考生拿到今年的看图作文,虽然能读懂漫画,但由于题型生疏而无从下手。高考作文命题,为了规避学生套作,常常会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漫画作文9年后再度回归,也是合情合理的。高考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譬如观察力、思辨力和表达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漫画作文本身也在考查范围之内。这说明,我们平时训练作文,关注题型固然重要,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恐怕更为重要。
漫画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深刻领悟漫画的寓意。
要学会观察漫画,正确解读漫画。而要理解画面意义,就必须认真审读漫画内容,审读画面的每一个细节,任何一处都不能忽略,同时要领会漫画所隐含的意图或问题,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这是漫画写作的起点。譬如:
要想领悟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就须全面、深刻领悟漫画的寓意,这涉及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今年的这组漫画立意是多方面,可横向看,也可纵向看,题目充满了思辨性。但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那就必须将两位学生加以比较,分析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漫画上没有文字,但漫画背后潜藏着一个问题:“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这个问题不仅是考生要面对的,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就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的人所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但“分数”真的能代表学生成长的全部吗?这样的唯分数论教育真的能培养出栋梁之才吗?
其次,要确定好写作的立意点,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是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同时,明确文体,要么以生动的细节描写见长,写一篇记叙文或小小说,要么以思辨见长,写一篇针砭时弊的论说文。一幅漫画的寓意往往可以多角度理解,在审读的时候理解的角度固然越多越好,以便打开思路;但在确定写作内容时,最好选取某一个角度,运用联想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挖掘。譬如:
拿到今年这个题目时,一般考生都能够联想到家庭教育,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成文。但如果学生还能联想到学校、社会,写出中国教育的现状和误区,深入分析错误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则更能得高分。
考得高,给予的是亲吻;考得低,施与的是巴掌。从亲吻到巴掌,暴露的其实是一种畸形的爱。只是简单地给一个巴掌或一个亲吻,就能让孩子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和思考吗?棍棒之下的教育,培养出的是对权威服从的奴隶,无法培养出有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公民;唯分数论英雄下的教育,培养出的是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学习的孩子,无法培养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这则漫画警示我们,需要把孩子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培养,让孩子真正懂得学习的意义,懂得思考的价值,而不是在分数上斤斤计较,甚至因为分数而活得战战兢兢。
联想9年前的漫画作文,虽然话题不同,但与今年的漫画作文一样,谈的都是教育问题。孩子“摔了一跤”,本来不是什么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家庭、学校、社会却都说“出事了吧!”——家庭的一味溺爱,学校的极度呵护,社会的过度关注,夺走了孩子磨练的机会。这则漫画旨在提醒我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要管得太死,不必小题大做,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营造一种自由成长的氛围,让他们在“跌跤”中学会坚强,学会自省,学会成长。
时隔9年,还是教育问题,可见教育一直是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考生只要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挖掘,都可以写出深刻警策的文章。希望考生平时要多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立足于生命的长期发展,加强对自我的省察和对社会的认识,从而写出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出来。这样,才能交上一份满意的高考答卷。
—————————————————————————————————
全国卷Ⅱ
【适用地区: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海南】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大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潘老师解读:
这个作文题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审题上应该没有障碍,但对于不细心的同学而言,不少人对题目的分析有可能不够准确。我们来仔细审读一下题干,会发现题干中有明确的立意指向——要求考生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就意味着考生首先须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作出清晰明确的解读,同时须对自己所选的途径进行阐述。在阐述看法时,还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将三条途径加以比较,分析三条途径中哪一条或哪两条更为重要,还是三条缺一不可。作文时,不宜只抓住其中一点行文,当对三条途径由浅入深的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哪一条的理由都须与自己一开始所界定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的观点相吻合。这就给学生的行文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何谓“语文素养”?这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每个人的认识可能不同。就题干的导向而言,语文学习,肯定不仅仅与学生平时从语文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有关,它“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而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还“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这样说来,语文素养当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与审美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就提升的具体途径而言,学生对第一条途径的分析恐怕很难深入,毕竟大部分学生平常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乏系统的认识。“课堂有效教学”是老师的责任。老师要精心备课,积极有效地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习,这体现了学校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老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不正说明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紧迫吗?学生可以从批判的角度行文,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析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呼吁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问课堂要效率,切实在课堂上通过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最有体会的恐怕是第二条途径——课外大量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没有课外的大量阅读,很难有语文素养的丰富和拓展。但不少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即便有读书的热情也被“题海”挤得没时间读书,因此能结合自己的体会将这一点谈通谈透的学生依然是少数。社会实践更是如此,很多学校纯粹抓应试教育,挤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几乎空白,即使有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应景的,与语文活动关系不大,殊不知语文素养只有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和提高。
在行文时,受篇幅限制,最好不要面面俱到,不妨强调和突出其中一条途径,将该途径与另外两条途径逐一加以比较,然后多维度地分析,可以从提高的方法、提高的过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论证该途径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如果能够结合当今不少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分析语文学习存在的弊端,从而条分缕析地提出解决办法,效果更好。
总之,本题最难的是要求考生须讲出自己的语文学习体会,而不是空谈,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须多读书,勤思考,做生活的主人,积极热情地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现有的应试环境下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认识和体会。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高考,取得好成绩。
—————————————————————————————————
全国卷Ⅲ
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就这么快的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潘老师解读:
综观全国卷III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讲的是如何规范市场,打击“山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专利权的保护问题,还涉及商科、行政学以及法学等相关背景知识。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而且该作文题,没有明确的中心句,如果学生没有仔细审读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很有可能偏题。
所谓“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也就是说,审题时,当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而非抓其一点不及其余,否则就会造成离题、偏题。譬如,有人抓“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谈“突破陈规、敢于创新”;有人抓“带领大家”、“公之于众”、“率领团队”、“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谈“利己与利他”、“合作与分享”“先富带动后富”“有舍才有得”;还有人抓“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谈“拟定标准发挥政府职能”等等……这些角度虽然与原材料有一定关联,但如果只谈其中一点,而不“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都或多或少有些偏题。
我们来综合一下,发现“小羽的创业故事”,主要讲的是如何规范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对社会的危害很大,它不仅会侵犯消费者的权益,也会伤害“专利拥有者”的权益,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发生。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呢?从材料中看,首先得规范市场——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拟定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就意味着,规范市场秩序,需要信息公开化,需要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的干预,制定出地方标准,这样才能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道作文题可供回旋发挥的空间不大。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练习作文时,多“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切勿断章取义。
——————————————————————————————————
北京卷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讲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老腔已超越了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潘老师解读:
何谓“老腔”?“老腔”,即华阴老腔,而题目中“老腔”加了引号,导语中明确提到“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要求中又提到“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就意味着“老腔”除华阴老腔外,也可以写与“华阴老腔”类似的其他传统民间曲艺等艺术形式。
何谓“令人震撼”?导语中说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那么“‘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呢,这就需要我们到陈忠实的散文中去寻找答案。我们回归文本《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看看陈忠实笔下的“老腔”究竟魅力何在。
在陈忠实看来,生活原本不可或缺老腔的腔儿,“老腔带着一人唱满台吼的气势,带着以木击板的震撼,去唱征战和剿杀,去唱牺牲和失败,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老腔的演出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有着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从苦难中提取情趣。”老腔就是秦人生活的写照,这些普普通通的民间艺人在表演上传达给我们的“精气神”其实就是秦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秦人有着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从苦难中提取情趣。他们的劳苦太深,唯有揪心裂肠的老腔才能熨平他们心中愁苦的皱纹。不仅如此,老腔还能唤醒我们对于乡土文明的隐秘感情。陈忠实说,他“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老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真正的魅力靠的不是包装、噱头与炒作,而是它与它诞生的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形成的紧密联系。“老腔”是黄土地上的声音,它气势磅礴,粗犷豪放,慷慨激昂,雄浑奔放,苍莽苍凉,悲壮的气韵里却也不无婉约的余韵;它是野性的,原生态的,随意而让人血脉贲张的,它唤醒的是秦人对渭水的涛声、雨打秋禾的啸响、麦苗返青的细近于无的柔声,还有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的回想……这不是一般的田园诗里有的那种恬淡、闲适,而是从苦难中提取的情趣,“带着一人唱满台吼的气势,带着以木击板的震撼,去唱征战和剿杀,去唱牺牲和失败,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恐怕首先就在于它本身所散发的乡土民间的那种质朴、野性所表现出的激情。正如贾平凹在《秦腔》一文中说的那样,秦腔在秦川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在秦川这块平原上,农民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他们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秦腔与秦人,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秦人生命的五大要素。在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的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晚霞烧起的黄昏里,“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
这腔儿就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
无论是秦腔还是华阴老腔,它们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方言、调式的新鲜,也不仅仅是它们节奏的奋激,而是其苍凉、激越的旋律为依托所呈现出的苦难的社会现实,以及秦人面对苦难的态度和由此引发的疼痛与沉思。诚如陈忠实所想到的老腔的旋律,是“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板胡、大号、手锣、勾锣、铰子、梆子、铃铃和木块击板等古老原始的乐器演奏出的铿锵而悠远的旋律,有力地烘托着老腔的唱腔。这腔儿能深入人灵魂的深处。陈忠实说,设若哪位作家心底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他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他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他曾经不无遗憾地说,他的小说《白鹿原》里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不,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该多好!
是啊,这样一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怎能不震撼人心?上世纪80年代,在文化寻根的共同诉求之下,当时的各门类艺术曾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西北,形成了一股“西北风”。《黄土高坡》《信天游》《走西口》等流行音乐令人震撼的地方,不也正在于这些歌曲所呈现的刚健朴质的声音——那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吗?
不仅华阴老腔如此,秦腔如此,我们所熟悉的百戏之母昆曲、国剧京剧,以及越剧、豫剧、评剧、川剧、黄梅戏等无不如此,甚至各种地方的民歌、民间乐器,无不是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你听那回荡在渺远的大草原上的蒙古人的马头琴的呜咽,还有哈萨克艺人阿肯伴着牧羊人的篝火夜里弹拨的冬不拉,他们喝着酒,唱着歌,旋转着跳舞,一抬头,漫天的星辰,四周的舞者们都不见了身影,只剩一片热烈的舞蹈……歌和马是草原民族的两只翅膀,他们白天在马背上驰骋,夜里就把迅疾的马蹄声融进音乐,他们唱啊,唱着来唱着去,从生唱到死,蓄纳天地万籁之声,讲述着世世代代用牛粪烧制的爱情故事,苦涩而甜蜜。
这些老腔儿打动人心的地方是它们流溢其间的“精气神”。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老腔却因为“经济效益太差,演出收入低微,不仅年轻人看不上这个行当,过去那些颇具演唱天赋的老艺人也另寻生活途径去了”。陈忠实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不仅是对老腔震撼人心的演出的记述,更蕴含了他对文明的不息与文化的困境的深沉思考。这不正像吴天明拍摄的绝笔之作——电影《百鸟朝凤》中的唢呐曲吗?这唢呐声里,有着黄土地上蒸腾的热气,有着无双镇里芦苇的清香,有着焦家班师徒的情义,更有着焦三爷作为艺术的传道者孤独的身影和流淌在他骨子里的坚毅、热忱。
生活原本不可或缺老腔的腔儿!
天明从师傅焦三爷手中接过唢呐,师徒二人共同完成《百鸟朝凤》的绝唱,如诉如泣,久久回荡在黄土地上……
——————————————————————————————————
天津卷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限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问题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潘老师解读:
天津卷在立意方面没有难度,但某些考生在具体行文时,容易忽略关键词“阅读方式”,而把写作的内容放在自己读某部书的阅读体验上,这样很容易导致偏题。实际上,该作文题是以“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为切入点,为考生提供了纸媒时代和多媒体时代不同的阅读方式,让考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阅读方式与体验来写;当然,也可以针对各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进行思辨性的阐发。
在选择文体时,既可以针对自己身边的一些阅读现象和问题进行议论分析,阐发“我”对阅读本质的认识与思考;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从不同侧面再现自己的阅读经历或故事,进而揭示各种阅读方式的优点与不足;还可以尝试杂文、剧本等其他文体样式。总之,在呈现当下各种阅读方式时,要注意体现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力求内容的丰富性和立意的深刻性。
总之,不管选择哪种阅读方式,行文时都不应只停留在自己读某部书的阅读感受上,而应当以“阅读方式”为写作重点,体现自己对用各种方式阅读的感受上,同时注意展现自己阅读的青春气息——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
—————————————————————————————————
上海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潘老师解读:
针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谈看法,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我们的看法,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还可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当然,光有态度是不够的,最能体现学生思维的,是他佐证观点的理由和证据。
总的来说,审题上没有难度,但仍会有不少学生把这道作文题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圈联系在一起,无形中把这道题目换成了“如何评论微信朋友圈的生活”,导致缺乏对社会更广层面的思考,因而写文章也就无法做出深刻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生活,不宜只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生活范围,当增加生活阅历,多读一些社会学方面的书籍,这样在分析社会话题时,才能立足于社会层面,站在社会学、哲学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生存状态。这样,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写出精彩的文章。
从具体行文来说,在论述这个话题前,我们首先要区别开公共行为和个人行为这两个概念。“他人的生活”中包含两个面:一个是公共行为,另一个是私人行为。有一些信息事关他人隐私,是不宜公开被人评议的;还有一些私人行为,由于其特殊的公共身份,而使得其个人行为成为公共行为……我们在发表看法时,恐怕得先在这两种行为之间作出区分,然后再在评价的“度”上作出界定。同时,我们还须考虑评价方式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譬如善意与恶意,公开与背后,温和与粗暴等等。另外,除了大家都会想到的隐私权问题,还有评价体系单一僵化的问题。长期以来,受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我们一直生活在一元价值评价体系之中,这与人的多元发展是相背离的。
另外,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体系里面,我们常常提倡“静坐常思己锅,闲谈莫论人非”,要求多反思自己,少议论他人,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对修身的基本要求。但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农耕文明时代相对封闭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群体关系,不管大家彼此之间是否认识,每个人随时都可能进入公众话题的视野,成为他人议论的对象,又因为公共媒体的发达,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他人的生活”的评议者。从好的方面来说,温和善意地“评价他人的生活”是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评价中既有是对美好人性的颂扬,对优秀道德的推崇,也有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反之则是对人性丑恶、道德败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批判。从不好的方面来说,恶意粗暴地“评价他人的生活”会造成对他人隐私的侵犯,而评价体系的单一、评价方式的不当,也会伤害他人的感情和利益。因此,如何把握“评价的尺度”,分析“评价他人的生活的利与弊”应该成为我们写作讨论的重点。
总的来说,上海的这个作文题目很好地说明了社会价值观逐渐多元的进程。题目总体的立意较高,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发挥的余地,有助于测试考生看待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
江苏卷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潘老师解读: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出,延伸出不同的见解“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一阐释体现了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要求考生谈“个性的彰显”与“创新意识的闪现”。所谓“有话则短”,强调表达要力避重复,彰显个性,体现创新;“无话则长”,则是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也是在强调个性化的思考,倡导创新精神。
该题立意明确。行文时,要注意把握“个性的彰显”与“创新意识的闪现”这两个词组的概念,把写作的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同时,可以从反面的角度阐述,分析什么不是真正的个性表达,什么不是创新意识的闪现。篇幅有限,“个性”与“创新”,最好选一个角度深入细说,不宜将两者混着说,否则容易泛泛而谈,什么都说不清。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写记叙文,抓住现实生活中彰显个性的现象和细节,写自己(或他人)的个性化生活经历,可以从正面解读展现个性的独特魅力,也可以从反面展现各种看似个性、创新实则“搞怪”的表现,用讽喻的形式引发大家对“个性”、“创新”进行辩证的思考;可以写议论文,从“个性”、“创新”或两者结合的角度,辩证分析。总之,写记叙文,要有贴切的故事、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写议论文,要注意选材的精当、论述的深入和富有智慧的表达。尽量把立意落实到具体领域,具体的人和事上,以强化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
浙江卷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又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潘老师解读: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面对“虚拟”和“现实”的追问,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朴实准确地展现自己的思考过程,可以说,这篇文章考查的是考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而非言辞的华丽表达。尽管考生没有亲身感受过VR技术,但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便没有亲身经历,也能感受到虚拟科技塑造当下生活的巨大力量。
面对“虚拟”和“现实”的两难选择,我们需要强大的内在理性和人文素养才能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电影《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异形终结》《银翼杀手》等电影都曾经对此做过深入的探讨,考生对这些电影并不陌生。楚门的世界是一个被操纵的虚拟世界。在电影的开头,有一只蝴蝶,一只被囚禁却懵然不知的蝴蝶。人呢?人不也是囚徒吗?人们发明了VR技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VR技术又在改造人类的真实观,这是否又导致了人的异化?科技的发展,究竟是解放了人还是束缚了人?究竟是把人推向了更加自由的境地,还是让人远离真实的世界和鲜活的生活,让人失去了自我?
在信息和智能高度发达的未来,如何保持自我,这的确是一个严肃而深刻的哲学命题。VR技术将帮助我们摆脱现实空间的限制,但我们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也因此疏离,甚至我们的思维,乃至心灵的感受都会因此受到影响。高度发达的智能信息服务,可以让人在虚拟世界中纵横驰骋,也可以使人沉迷于虚幻和虚荣,忘却现实生活的艰辛和人应当担负的责任;可以让人在转瞬之间,行万里路,知天下事,也可以使人沉溺在虚拟世界里,失去理性的判断。可以说,VR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面对虚拟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恐怕都更需要独立思考,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决断的能力。
——————————————————————————————————
山东卷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慢慢,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问题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潘老师解读:
这是一个隐喻型的材料作文。材料通俗易懂,在审题上没有设置任何障碍;文体方面,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学生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甚至可以写小小说,只要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不难写出精彩的文章。
立意时,我们可以参考题干中明确的提示: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这几个方面均可单独立意,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准备自己的“行囊”,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旅途走得更远,更好呢?人生好比一场旅行,行囊里装的是人生旅途中必备的东西,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积极的,帮助我们前行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阻碍我们前行甚至成为人生的累赘和负担的。我们需要准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准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需要准备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工具,更需要准备披荆斩棘的勇气;需要准备直面困境的坚定,还需要准备避开锋芒的智慧……总之,“行囊”里需要装的东西,太多了,它可以是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等;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一些东西,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乐观的心态、充满诗意的情怀等,这些东西往往伴随我们整个人生旅程。
下面是罗素写的一篇散文《我的一生》,相信对大家写这篇作文会有所启发: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注德智便利贴,了解更多教育咨询、了解更多初高中各科学习方法与技巧、中考以及高考相关资讯,请关注微信【德智便利贴】,微信公众号:dezhitips。
《德智教育2016各地高考作文独家解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42567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