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中考 >

【民国】洪为法:《国文学习法》(六)

[摘要]第六讲 默读和朗读 前面和你谈的,你或者以为空洞一点吧?其实那都是在国文学习前或学习时应有的休养和态度,可以说是学习的先决问题。若是你不泥于迹象,未尝不可承认有的休养与态度各点也都是学习法,不过诚如你所说,空洞一点罢了。现在就续谈其他的各方...

第六讲 默读和朗读

  前面和你谈的,你或者以为空洞一点吧?其实那都是在国文学习前或学习时应有的休养和态度,可以说是学习的先决问题。若是你不泥于迹象,未尝不可承认有的休养与态度各点也都是学习法,不过诚如你所说,空洞一点罢了。现在就续谈其他的各方面。

  先谈默读和朗读。在学习国文时,“读”是很重要的。因为读时不但可以利用眼睛来记忆,比且可以利用耳朵来记忆,而当时喉咙间筋肉的活动亦复有助于记忆。

  “读”分两种,即朗读和默读。近人很有反对朗读的,以为不如默读的好。表面上看,似乎默读可以免去声浪的嘈杂,可以减少学习的时间,其实默读并非默看。默读还是需要读,不过细声诵读,别人虽不能听见,而他自己是不会停止了喉咙间筋肉的活动,自己的耳朵依然要察觉到的。所以说默读可以免去声浪的嘈杂可成立,若说可以减少学习的时间,却非正确之论。只有默看是不要读,可以减少学习的时间。但是默看所以能减少学习时间的原故,就因眼光在读本上转移得太快,有时眼光竟会在模糊中遗弃了读本上的一节或一行未看。倘使我们愿意学陶渊明“不求甚解”还可,如其“必求甚解”,默看所给予我们的损失便大了。并且还有一点,在默看时,读本中的难解字句又常会模糊看过,漫不经心。若改“看”为“读”,因为有嘴和耳朵帮忙,能彼此牵制着,使你眼光不致转移太快,或者遗弃了一节一行,又能坚强你设法解决难解字的句的心,使你不易模糊过去。——由此可知“读”比“看”的功效大,而读之中,默读不容出声,常会变成默看。并且默读既不容出声,自然更谈不到读时的声音之抑扬高下,这在略读或浏览时尚无大碍,如在精读时,非朗读就不容易把文句的构造和感情两方面深切的体会到。譬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时节”两字可读低一点,“路上”两字也可读低一点。其他快慢,又当如下面的符号所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直线的长短表示快慢,曲线表示声音之颤动。如此读去,便可体会到这两句诗的构造方式,以及其中所含蕴着的感情。这在默读是无法做到的。由此又可知“朗读”有时比“默读”的功效大。

  说到朗读,又可分为快读和缓读两种。朱熹说:“未熟快读,是遍数;已熟缓读,思理趣。”姚姬传说:“疾读以求其体势,缓读以求其神味。得彼之长,悟我之短,自有道也。”缓读在朱氏以为用以思“理趣”,在姚氏以为求其“神味”,这都有道理。因为缓读可以使你充分的运用自己的智力探求读物内容方面之含义,以及欣赏形式方面之美妙。而快读像朱氏以为是足遍数,这也有道理。因为读得快,较之读得慢,在同一时间中可把读物多读几遍。譬如是一首诗歌,若读得慢,不过五遍,如倍其速率,那么,于同一实践中便可得到十回复习了。换句话说,又可以多记忆几遍了。至于如姚氏所说,以为是求其体势,则并非快读重大的使命。所谓体势,应该在腔调里求,应该在腔调的抑扬快慢里求,不该仅在快读里求。只是这里所说的快读,并非随便出之,模糊读过,还要尽全力来读,一句一字来读的。清人郑燮说得好:“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所以“快读”是努力的“快”是可能范围以内的“快”,而不是草率的“快”,但求了事的“快”。并且在“快”之中,还得要有抑扬快慢,句句清楚,字字分明。从前有人做诗,因为怕当时偶然向好的诗句从脑海中逃去,于是执笔急书。过了一时,再拿起纸来看看,因为当时写得太快,字不成字,犹如蚯蚓,此时竟连自己也不认识是什么字了。我们在慢读时,如连自己都不知是读的什么,滔滔汩汩,一泻而下,这和那人做诗的情形一样,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本讲提要

  看书不如读书。读书分默读、朗读两种。朗读有时比默读的功效大。尤其是在精读的时候,朗读可以把文的构造和感情两方面深切的体会到。其法又可分快读、缓读两种,各有其用。缓读可以思“理趣”,求“神味”,快读可以足“遍数”。


《【民国】洪为法:《国文学习法》(六)》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37011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父母的语气决定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