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4 11:2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撞墙
——关于乡镇中学教育教学的思考
文|金巨林(安徽省寿县正阳中学教师)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到初中部已经六年了。当年吸引我从高中到初中的那一批孩子已参加完高考,马上就要上大学了;他们如同羽翼渐丰的鸟儿,就要振翅高飞了。而我,和如我一样的我们,还在这里。六年来,我深切地感到农村中学,特别是乡镇初中教育的困窘。我常常觉得四周都是高墙,这高墙围堵着我们,压迫着我们,让我们难得自由。
首先是管理上的困窘。
我们这个小镇,非城非乡,除了农场的居民有固定的工作和安定的家居之外,大部分都不能安居乐业。这大部分人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船民,一类是附近的农民。这两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居无定所;即便是他们已经在镇上买了房的,也只能是把老人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外出谋生。分析到这里,学校管理中的困窘已然显明,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八年级有一个班55名学生,留守儿童是41个;而其他的班级留守儿童基本都在半数以上。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来的都是一些老人,他们对孩子的管理都是满肚子的苦水,一得着机会能滔滔不绝地倒向老师。从他们口中可知,他们只能勉强地管理管理小孩的吃喝,至于教育他们实在是力不从心。
其二是环境上的困窘。
如果单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的困窘可能和周边的乡村中学差不多;但我们这小镇上的学校,面临的还有环境上的困窘。所谓的小镇人,自然要呈现出一些土不土洋不洋的习气;不像农村人,朴朴实实谦虚实在。留在小镇谋生活的人,主要是把赚钱的目标盯向学校,盯向学生的。一个人口万把的小镇,有七八个网吧,散落在学校附近,像吼叫的狮子,时刻寻找可吞吃的人。
无论你学校如何努力,只要网吧能够在小镇上滋润地生存,就说明你是隔靴搔痒。
现在,小镇网吧的生意可说是最红火的了。已经有“别具慧眼”的人认准了在这个小镇开网吧的广阔前景,投资三十万新开了一个更高级的网吧,马上就要盛大开业了。
而当地政府,只要有地皮税可收,就会来者不拒。有人脉的,说不定剪彩的时候还能邀到些有头面的公家人吧。只要有钱赚有税收,谁会管他那么多呢!
其三是经济上的困窘。
初中是义务教育,但有很多非义务的经费都压到学校来收,比如保险,比如营养餐,比如非义务的各类辅导资料等等。老百姓不知道,以为所有的钱都让学校收去了,还大骂学校,今天举报明天叫嚷的。而学校,因着许多许多的无奈,忍辱负重为他人做嫁衣。
其四是教学中的困窘。
九年制义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力,也成了每个孩子都要如期完成受教育的任务。因为是任务,而且又是限时的,难免会流于形式。基于以上诸多不利于小镇学校教育的因素的影响,一大批基础极差的学生升到初中。面对这些层次不同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实在是一个避不开的难题。
其五是发展中的困窘。
就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来看,谈乡镇中学的发展还只能是一个理想化的话题,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素质教育向哪发展,我们没有方向,如何发展,我们没有底气。在这种状态下发展素质教育,要么是拍两下墙,用一两声的“咚咚”走一下形式;要么是举起块大石头向高墙猛砸,其结果有可能是撞得头破血流砸到自己的脚罢了。所以,那些就素质教育的发展问题叫得漫天响的,往往是前者,而后者常常是在痛苦中隐忍的。
那么,乡镇中学究竟当如何自处呢?
首先我要申明,我认为一个被社会冷落被体制捆绑的学校无法有尊严地自处;那么我下面的这些就乡镇中学如何自处的问题所探讨的就当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作的一个理想化了的梦吧。
这个梦要从撞墙开始。
第一要撞的是留守儿童之墙。
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疑难症”,而这些“疑难症”早该由一些社会学家未雨绸缪妥善辨证施治。但是就如中国的道德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节奏一样,中国的社会科学跟不上自然科学的脚步;因此,很多由自然科学发展产生的垃圾被抛到了学校;于是学校就不像学校了,因为老师已无法像老师了——老师变成了保姆,老师变成了警察,老师变成了保安。要想撞开留守儿童的问题之墙,就要给老师正名,让老师活得像个老师。那么多的农民工为了国家的建设抛家舍业,那么就请国家从他们创造的利润中分出一笔钱来为他们的家他们的业请保姆找警察配保安。不要再为难老师了,国家所付给老师的那点工资只够老师维持生计的,老师最该为他的工资所付上的是他的知识而不是他的尊严——现在的老师已没有师道尊严了。
第二要撞的是网吧之墙。
这墙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在当今的中国,一切向“钱”看,为了钱可以造出毒奶粉、地沟油、假疫苗,那么,为了钱,在学校周围开几个网吧又算得了什么。那些彻夜泡在网吧里已经如同行尸走肉的孩子,只要不是网吧老板家的孩子,只要他们身上还有钱可赚,网吧老板就要吸尽他们所有的一切金钱和精力;他们唯利是图,别人家孩子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学校怎么能管得了那些嗜网成瘾的孩子呢?各种升级版的游戏总能诱到那些孩子的,网吧生意之红火不正说明这个道理吗?
那么,如何撞开网吧这道竖在学校前面的高墙呢?办法只有一个,根除网吧。而这根除必须集政府的力量,就如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样。
第三要撞的是经济之墙。
经济之墙,说白了就是经费之墙。这其实是和第一道墙重叠的,但这道墙更具有禁锢性和压迫性,因为它压制了老师的锐气和血性,让老师变得奴性十足,再无刚气。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今天,老师却要为养生的几个小钱而抱辱受羞!撞破经费之墙,国家就应按老师之辛劳而支付其当得之薪资,这样才能杜绝“有偿补课”之类的违规事情。
第四要撞的是学困之墙。
教育要因人而异,实事求是;不能打着“义务教育”的大旗一刀切,让学生无条件地升学,要恢复留级制度,建立建全学生的档案资料,在国家经费不能支持的前提下对留级学生收取适当的费用。这样能缩小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之间的差距,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力形成。
第五要撞的是应试之墙。
教育是最讲求实效的工程。应试教育生成的不是创新型人才,因为人在想象力发展最佳阶段被频繁的考试磨去了灵气。那些升学率验证出来的多是虚浮的数字,并无实际的意义。
击碎应试之墙,必须改革考试制度,要让考试真正成为人们发展自己的动力,而不再是万人拥挤独木桥似的惨烈程序。
以上种种撞墙之举,大有痴人说梦之嫌。“蚍蜉撼树”,虽是无济于事,但对于蚍蜉来说却也算是一种经历。但愿这世上多一些欲撼大树之蚍蜉,或许在某一个春天,东风来,树摇曳,高墙倒,天地宽;那时那地,墙上有了门,梦想开了花。
撞墙吧!
《撞墙——关于乡镇中学教育教学的思考》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46327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