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校园新闻 >

方展画:标准化思维让学校失去特色 成教育新困局

[摘要]编者按: 12月19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届(2016)年会在北京举行。搜狐教育独家网络媒体支持本次大会。 在活动上,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说教育标准观成了很多学校教育核心的理念,由于过分强调标准,现在...

  编者按:12月19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届(2016)年会"在北京举行。搜狐教育独家网络媒体支持本次大会。

  在活动上,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说教育标准观成了很多学校教育核心的理念,由于过分强调标准,现在学校没有特色,千校一面,万教一法,成为教育新的困局。他也呼吁教育要留白,教育要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取向,教育要努力营造多样化的生态文化

  搜狐教育独家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方展画(资料图)

  以下为方展画先生的演讲实录,文字有删减:

  各位嘉宾大家好!标准化思维方式在我们学校中无所不在,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当前学校教育中目中无人现象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学校管理的规约性和个体成长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互联网时代表现的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尖锐突出。我们国家很长时间内走的是“穷国办大教育”,办学的标准在不同程度上被罔顾,一切服从于“有书读”的目的。当年叫两基教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育出了很多乱象,大班额、择校热、乱收费、补课风等等。现在在西部一些地区还不能做到一个人一张桌子,学校还不能做到一个人一张床,可能两三个人睡一张床。

  在特定历史时期,也许这是必要的,但现在我们国家强盛了,老百姓强烈要求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各种各样的办学标准,各种各样的教育规范开始纷纷制定出台,而且在各种各样的行政督查下面,通过评估,通过各种建设项目,使我们规范意识、标准化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经过轰轰烈烈以后,我们感到还是有些问题。原来不注重标准或者没有标准,我们现在所有的都是标准化的。教育标准观成了学校教育最为核心的理念,我们可能现在学校里面用词最频繁的词可能就是标准化。由于过分强调标准,现在学校没有特色,千校一面,万教一法,成为教育新的困局。这些困局我们现在反思的话,有两个认识上的误区。第一个误区,我们将标准等同于质量。在现在真的能够到我们一线学校去看一下,校长嘴巴里挂的最多的就是达标。这个标是谁制定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推动教育的发展,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标准,而且要求检查,评估,督导,达标取代了改革。我们现在制定的种种标准,由于考虑到它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所以相当一部分标准是对教育硬件的标准,如场地大小、校舍面积大小、图书数量、设施设备、学校规模等等,但是这些标准在我们看来并不是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现在的校长都在热衷于干什么?热衷于学校的硬件建设。我们在内涵性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很多校长还是为了去找经费,去建塑胶跑道,很多学校为了找经费,去买最新的电子设备,都在忙这个事情。当我们这个标准出来以后,目前的一个误导,标准就是质量,你达到了标准,就是高质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将标准泛化为形形色色的规范,强求一律。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规范,教学规范、行为规范、课堂规范、作业规范、待人接物规范等等。教育行政部门有人统计过,减负令下来,实际效果没有。包括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了很多规范,小学生布置多少作业,初中生布置多少作业,这个东西是在规范意识下,自己想当然的一种要求。在我们最基础的学校做不到,这个作业他要需要30分钟,对甲需要30分钟,对乙来说可能不需要30分钟。包括待人接物的规范,我们现在学校里面很多规范有些是很荒唐的。男女同学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多少厘米,我们有学校这样规定。我刚刚看到一个规定,我们的大学生他必须接矿泉水给我们的女同学,必须要把盖子打开,以体现绅士风度,这是浙江职高院校学生手册里面有的。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学生行为规定的这么细,规定这么明确,我们教育的活力在哪?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哪?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绝对化的规范泛滥。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我们现在特别小学里头,你走一百所小学,九十所小学在他的楼梯上面有两排脚印,右边的向上,左边的向下。他在提示我们,你走路必须走右边,上楼必须上右边,不能走左边,你必须从右边上去,左边下来,这是规范。但到中学呢?没有了,到大学,没有了。同样的脚印,有很多宾馆在楼梯上也放了脚印,他是提醒我们的过客你能够注意前面是楼梯,前面你要小心,不要绊倒。当我们的学校整天想着把我们的学生规范能够通过我们学校非常细的规定,塑造出一个符合我们社会愿望的人来的话,我们的教育就是跟因材施教的要求,跟教育活力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这两个误区就导致了我们现在学校教育标准化思维,标准化思维导致了学校管理中的三大问题:第一结果高于过程,当我们有标准的话,我们就用标准来衡量一个教育行为,一个教学活动,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价值和它的成功与否。我们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这个结果怎么获得的,我们不管,在很多情况下采取了直接的功利的就事论事的方式,来达到我们的结果。最典型的应试教育,我们就是看考试成绩,考试不好,补课,补作业,家教,我们没有研究这个过程对学生有没有意义,我们没有去分析,通过补课能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想当然。因为结果非常需要,其实90%的校长发现补课是没有用的,他没有招数,他只能通过补课,通过责任心来实现所谓的教育质量。第二是规范重于创新,现在学校里面生活在规范之下,我们学生的手脚都被捆住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我们讨论创新时代教育怎么办的时候,这是需要正视,并且需要去改革的地方。第三统一取代多样。学校千校一面,都在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思路去做。

  这是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一个建议,当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我们感到非常欣喜的一个方面,我们最高决策者已经注意到了教育需要有新的增长点。如果现在来回答这个标准化,追根溯源,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标准化是基于制造的,我们现代教育希望能够创造,我们基于制造的教育,它的特征是批量生产,标准化生产。我们的教育具有一种先天的工业情结,将培养人的方式称为塑造,第二把教师称为工程师,讲培养规格,讲教学设计,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我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必要的标准语规范是必须的,但是我们的学校不能一味奉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教育的终极取向。教育要留白,教育要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取向,教育要努力营造多样化的生态文化。即便是十年树林,也要树千姿百态的生态林。而不是整齐划一的人工林,要实现这一诉求,要因势利导,要取消标准化的思维模式。这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方展画:标准化思维让学校失去特色 成教育新困局》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34347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