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03 08:3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江苏一位很有名的校长曾说“不让孩子吃不该吃的苦,不让孩子享不该享的福”,并认为这就是对孩子负责。
问题是,什么苦是孩子不该吃的?什么福是孩子不该享的?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这些标准作为家长的价值观体现在对孩子的行为引导上。不过,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既受到父母的影响,又受到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影响。由于孩子长期呆在学校,因此,学校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校及教育者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代替孩子对某些行为和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比如老师认为锻炼不是吃苦,就有可能使一些身体状态不是很好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吃苦,认为自己意志力薄弱。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使孩子丧失自信心,甚至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正如阿兰·图海纳在《我们能否共同生存》一书中所说,“只追求‘统一’的人和只追求‘多样化’的人是对立的”。当这位校长用自己的标准去统一一所学校所有的价值判断时,价值认同的过程就消失了,这近似于以洗脑的方式强迫孩子们认可某种价值观。用现代教育理念来看,这无益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或许我们需要像阿兰·图海纳所说的那样,“从制度上保证对不同意见持宽容态度”。如果这位校长能充分聆听学生和家长对“吃苦”和“享福”的意见,那么学校的治理效果将会好很多。
(作者蒋永红,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47次入选“锐评”栏目)
阅读( 10)评论0赞0收藏
《[教育口号反思]“该不该”不能只由学校说了算》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32801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