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校园新闻 >

学生在学校有免于恐惧的权利!

[摘要]孩子遇到这种老师,妈妈欲哭无泪,咋办?请大家支招 接到一位陌生女子的来电,是朋友的朋友、一个孩子的母亲,和我说了一件烦心事,问该怎么办。 为保护这位母亲的孩子不被牵连,这里不点学校和老师之名,只能告诉大家:让那位母亲气愤和恐惧的,是一座大城...

孩子遇到这种老师,妈妈欲哭无泪,咋办?请大家支招

  接到一位陌生女子的来电,是朋友的朋友、一个孩子的母亲,和我说了一件烦心事,问该怎么办。

  为保护这位母亲的孩子不被牵连,这里不点学校和老师之名,只能告诉大家:让那位母亲气愤和恐惧的,是一座大城市里的某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性别女,年龄不详,还是某一级的教育标兵。

  班主任有过这样一些过分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不正常或者变态):要求全班学生必须穿同一种颜色的羽绒服(不符合要求的,赶紧去买),否则不能编号、将羽绒服挂在教室里;喜欢罚站,或直接将小孩子拖出教室;另一位母亲在孩子受到班主任的非正常对待后,与其沟通过一次,第二天班主任就把孩子叫到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斥责他,向家长告状,是挑拨老师和父母的关系------

  结果是,孩子们战战兢兢,众家长敢怒不敢言。她们觉得,孩子好像班主任手中的人质。

  我想起了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的:一位老师得意洋洋的告诉他,要收拾"坏学生"很容易,发动全班同学不理他就行了。郑大王用"毛骨悚然"形容他听此言后的感受。我听那位母亲焦虑的讲述,也是"毛骨悚然"。

  我实在想不通,老师何以忍心伤害一群天真烂漫的的小朋友?还是她根本意识不到那是一种伤害?我也不明白,那些匪夷所思的行为,怎么会发生在一位教师身上?

  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如果我的孩子将来也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我该怎么办?是不是也只能和那位母亲一样心神不宁、焦虑万分、手足无措?

  对那位可怜的母亲,我提不出什么好建议,但我知道,在"哎呦教育"的订户中,有不少教育界的同人,你们有同理心、有智慧、有谋略,请你们指点指点:她该怎么办?

  如果,很不幸,你的孩子在学校也遭遇过非人的待遇,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和你一起愤怒愤怒。

  12月4日,“哎呦教育”推送了文章:《孩子遇到这种老师,妈妈欲哭无泪,咋办?请大家支招》,北京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曹书德看后,写下评论

  “教师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应该确立这样一个共识:学生在学校有免于恐惧的权利。如果都有这种观念,那些依靠训斥和责骂而把班上学生管制得服服帖帖的教师,那些凭借超量的作业和伤害学生尊严的惩处而获得可观分数的教师,就不会得到肯定,更不会被推举为所谓的先进与模范;相反,只要有上述让学生心理和精神遭受恐惧的行为,应该立即得到学校管理者的批评乃至严重警告。而普遍的事实是,管理者非常清楚某些老师非人性的阴招,但往往是根据班级的表面秩序以及考分来判断是否对其进行干预。这样就让一些“虎狼”之师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孩子遇到这种老师,家长万万不能以隐忍教孩子,更不可有老师总是为了孩子好的念头而放弃对孩子心灵的保护。

  我的建议是,首先细致调查该老师平常的教育行为,咨询儿童心理研究方面的专家,研判对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伤害。然后带着这些材料向该教师的主管领导投诉,要求为孩子选择另外的班级。如果主管领导搪塞或者袒护这样的教师,可以向合适的媒体提供自己掌握的材料,请他们展开调查。

  一定有许多人会觉得我的建议是小题大作,不切实际。但我想告诉那些把伤害小孩当作小事的人:我的确见到了很多因为小时侯遭遇羞辱、歧视等伤害而到高中仍然未能恢复心理常态的学生,有小时侯被老师误以为考试舞弊而当众训斥后一遇考试就躲避的,有小时候课堂上被老师撕了作业本后一直抗拒学习这个学科的,有小时候被老师组织同学们声讨后就变得孤僻厌学的,更有许多受了心理伤害而留下莫可名状的问题的。

  医学上的后遗症往往还有疗法,这早期教育因心灵伤害带来的后遗症一则难以疗治,二则可能永远弄不清埋下了怎样的病根,遗下了何种病患。面对‘虎狼’之师,是应该有人站出来说不了,家长的声音应该响亮一些。”

  曹书德是怎样一位老师?我曾在关于北京十一学校的报道《追求真实的教育》中,对他有这样一些片段的记录:

  距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几天的时候,44岁的曹书德进京,成为十一学校的老师。此前,他任教于湖北宜昌市的一所中学,是公认的优秀班主任,擅长让接手的班级朝他希望的方向改变。但北京这所名校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当初使自己成为湖北名师与特级教师的许多做法“确实是错的”。“老师也要知错就改。”他笑着说。

  过去尽管辉煌,但曹老师坦言“那不是深入学生心灵的教育”。他说:“很多人在那样一个班级中间,是被裹挟着前进,而且心生恐惧。”

  曹书德个子不高,脸色略黑,笑容憨厚,但在湖北任教时,这位班主任的面孔常是“板着的,有一点苦大仇深”,只要他踱着步子走进教室,喧闹就立马消失,然后是一片翻书声。

  有一次,曹书德问那些就读于名牌大学的湖北籍毕业生:回忆高中的时候,有愉快的感觉吗?一名学生打破了令人尴尬的沉默,直言“没有”,但是感谢曹老师当初对他那么严格,“才多考了几分”。

  “如果学生的中学阶段不愉快,那我觉得教育就是失败的,因为那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你不能说就这几年痛苦,毕业后会享受幸福,这怎么可能呢?人生是不能割裂的。”曹老师说。

  ……

  教育顾问曹书德与所谓的“问题学生”交往比较多,他的经历相信或许会给那位年轻同事一点启发。“与老师交流时,我如果还在说怎样降伏了一个学生,我自己都会脸红的。”他笑着说。在学校“多一些对话,少一点强制”的氛围中,过去那种看起来“立竿见影”的说服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

  曹书德约一名7次未参加升旗仪式的女生见面。在别的学校,这种学生可能会被戴上“不听话”的帽子。她对曹书德说:“曹老师,你想做我的思想工作啊,那我实话告诉你,已经不可能了。”老曹和颜悦色,赶紧解释:“只是和你聊聊,交换一下看法,说完了也就完了,你服不服都没关系。”他们主要围绕两个话题讨论:十一学校所有的规则当中,你觉得哪些内容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无所谓的?人出生之后,就决定了有些东西完全改变不了,有哪些呢?“学生最后没有完全认同我,但也没有继续坚持她原有的观点,这种交流是不是给了她一些思考?”曹书德说。

  ……

  曹书德这些老师的行为,需要接受学生的检验。这所学校淡化了评价的力量,围绕学校的生态,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等等,开发了多种诊断指标,“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诊断对象的进步”,因而都从正面表述和引导。师生关系在调查问卷上变得很具体:“成绩不是老师评价我们的唯一标准”、“老师不会因为成绩的好坏而对同学们区别对待”、“老师鼓励我们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无论家庭背景如何,老师对同学们都能一视同仁”……

  本文来源于:哎呦教育

欢迎关注教育思想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eduthought)

教育思想网读者群:299487468


《学生在学校有免于恐惧的权利!》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31202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超级学团:雾霾并不是在线教育的晴天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