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09 15:11 我要投稿
你们将要成为的人啊、要承担的事,我不知道。
我无法给你定下一个目标路
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一起在寻找的路上
——卢安克的歌《留守》
有这样一个德国人,年纪轻轻跑到中国广西偏僻山村支教,一待就是十年,这一举动感动了无数人,可是他却说不想感动中国……
2001年7月,广西东兰县坡拉村林广屯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在村里以每月10元的价格租了房子开办学校,给当地失学的孩子上课。
当时的林广屯不通电话,也不通公路,当地人大多只会讲壮族方言。
人们觉得这个外国人真是一个怪人,不好好待在自己的国家,却跑到中国农村来给学生上课,还不要工资。
几天后,村民知道了这个外国怪人名叫卢安克,是德国人,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当地人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外国人会自愿到山里给孩子们上课,并且不要钱。
在村民眼中,德国怪人卢安克就是洋雷锋,是来帮中国人搞教育的,老人和小孩都亲切地叫他“卢老师”或者“老卢”。
卢安克1968年出生在汉堡,是一对双胞胎中的弟弟。中学毕业后做过帆船厂的工人、帆船教练,当过兵,后进汉堡美术学院读工业设计。
他第一次到中国是旅游,后来到南京的东南大学和中国学生一起生活,因想跟中国学生同住,又转往广西的农学院。
他很想留在中国。
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德文,结果因没办下“就业证”,被公安局罚了3000块钱。
1999年他又从德国回到广西,跑到河池地区的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老师,因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家长们有意见,学校把他开除了。
为了能在这些贫困学校免费当老师,卢安克1999年成立了个办事处。
“办事处是广西外经贸委批的,教育局管不了我,我去的学校也没有权利聘请外籍老师,不过我有合法从事教育工作的权利,可以做教育实践研究了。”
孩子们把卢安克当作最值得信任的玩伴,而卢安克也是最了解山里孩子的人。
卢安克和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爬树、挖泥鳅、在泥地里打滚。白天,卢安克与学生一起去放牛,去干农活;晚上,孩子们在看电视剧,而他则在一边翻译他的书。
卢安克与孩子们的关系很亲密,不少孩子会爬在卢安克身上介绍:“他是卢安克,我们都叫他老卢,老卢就是我爸爸。”
他翻译了上百万字的教育论著,并且并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在博客上贴了出来,只求对别人有所帮助。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德国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所做的。
主持人柴静不止一次采访他,她说“对卢安克的采访让我崩溃”,“面对他,我土崩瓦解”……这位德国人无形中成为柴静的精神导师。
在中国山村义务支教10年,躲记者成为卢安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有记者来采访,他就会远远地躲到学生家里,等记者走了,再回到学校。
他说:“媒体会把我塑造成名人,我只想做好我的事,我不想出名,做名人只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很害怕去感动别人。2006年,有人推荐我参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我吓坏了,赶紧给评选委员会写信,让他们别选我。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我。”
他收到过某些部门的警告:不要在媒体上出现、不要谈论中国教育和留守儿童的话题。否则将会追究他的“不法行为”,并随时驱逐出境。
卢安克:“我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不该干涉。”
2010年5月20日,卢安克在自己的博客主页上宣布关闭博客,并声明:
“我不是本国人,还是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很难过。
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
据2012年10月28日央视播出的《看见》栏目说,卢安克由于家人的反对短暂离开中国,一个月后回到中国继续从事乡村儿童的教育研究工作。由于资料稀少,我们无法确证这一消息。
但卢安克在柴静的采访中曾说:自己已经把这辈子交给了山里的孩子,“我们的命是在一起的,无论怎样我都会回来”。
※99%的中国家长困扰于子女教育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家长公会」(微信号:Parents_Guild),每天一堂家长必修课,了解教育动态。还有「公会福利」等你拿。
※转载请标注来自微信公众号「家长公会」(Parents_Guild)
《一个德国人在中国山区支教10年,却害怕感动中国!》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76846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