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中考 >

2015,流行过哪些热词?速看!

[摘要]点击上方 “光明微教育” 可以订阅哦! “廉”“互联网+”“恐”“反恐”分别当选2015年国内国际字、词,“主要看气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成为新兴网络语—— 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 (以下简称《报告》...

  

  点击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以订阅哦!

  “廉”“互联网+”“恐”“反恐”分别当选2015年国内国际字、词,“主要看气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成为新兴网络语——

  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 “廉”“互联网+”分别当选2015年度国内字、国内词,“恐”“反恐”则为国际字、国际词的当选者。在去年中国人的语言生活中,社会热点风头无匹、网络新语“争奇斗颜”、纷纷扬扬的“热词榜”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语言是存在之家”——新词热词折射社会热点

  “廉”,堂之侧边,即房屋边棱,后引申为做人正直端方,为官清明不取。 继2014年“反腐”领衔国内词后,“廉”再次以2015年国内字的头名折射出社会对廉政的持续关注。如果说反腐是对热点事件与趋势的描述,“廉”则直指对官德官风的本质要求,政风清朗成为老百姓的最大期许。

  与“廉”相辉映的“互联网+”不仅高票当选国内词,更同时获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和十大新词语。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尔弘分析:“‘互联网+’创新了语言形式,它是汉语中第一个带有符号的词语,也诠释了国人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革,延展了丰富的创新空间。”作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新词,“互联网+”以国家战略的意涵折射出社会对经济新动能的呼唤。

  除“互联网+”外,在2015年的469条新词中, “众创空间”“获得感”“非首都功能”“网约车”“红通”“阅兵蓝”等使用频次较高。而在2015年十大流行语中, 抗战胜利70周年、亚投行、习马会、屠呦呦等榜上有名。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之家。”这些新词语和流行语记录了2015年新出现的事物、观念和状况,集中体现、反映了去年的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

  

  “主要看气质”——网络语狂欢照进现实

  一张风格诡异的歌手专辑照被调侃“主要看气质”,成为微博热点,而后演化为朋友圈中接龙发照片的游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决绝而诗意的辞职信引发一场仿效。线上的语言狂欢正照进现实生活之中。

  《报告》显示,2015年的新兴网络语中,一部分全年保持较高频次,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等。而“为国护盘”“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我想静静”等网络语仅仅大热一时,呈现阶段性流行的特征。 杨尔弘认为,语言活力往往取决于背后存在的事件与情境,但现在语言游戏也是空前火热,能够持久的网络语少不了语言规律的支撑。

  暨南大学教授郭熙表示:“网络语表现了语言生活中的创造力,学者并不排斥, 但网络上的低俗词汇进入日常使用还是应该加以规范。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出口成‘脏’说明了语言本身的销蚀。”《报告》显示,网络低俗词语的使用频次中,“屌丝”“尼玛”“逼格”位列前三,使用低俗词语的男性人数远高于女性,20岁到29岁人群使用频率最高。值得欣慰的是, 2015年低俗网络词语的使用频次整体上低于2014年,呈现规范趋势

  

  “这是时代的编年史”——热词排行渐成风潮

  2016年两会期间,有关媒体发布的全国两会“十大热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过去一年,各行各业的“热词榜”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道独特风景。 据国家语委统计,去年各种“热词榜”有100余种,平均每3天就有一个。算上自媒体,排行榜则达400余种,平均每天都有1.3个“热词榜”发布。

  “这些排行榜由专家、业内人士、网友、机构、搜索引擎等排成,是个体参与社会互动的产物,反映社会需求和思想认识的客观状态,是民风舆情与流行文化的镜鉴。”杨尔弘说

  “热词榜流行不是偶然的,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文明进程,这是我们时代的编年史。”郭熙认为,随着各分领域、分行业的热词榜日渐成熟,未来的研究者将有更充足的史料来理解我们这个时代。

  随着各式排行榜层出不穷,热词榜会不会流俗?杨尔弘表示, 词汇呈现了一个客观的角度,热词榜频出不过是顺应了媒体的传播方式。“不能否认行业会有自己的诉求,各领域也采用不同的数据,但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一个词到底热不热最终还是百姓说了算。”

  

  据了解,教育部、国家语委的“汉语盘点”始于2006年,按照使用率、使用周期、发展趋势等指标,本次《报告》选出了过去10年生命活力指数最高的前10个新词,分别为微博(2007)、中国梦(2012)、微信(2010)、正能量(2012)、电商(2009)、80后/90后(2005)、保障房(2007)、大数据(2011)、小长假(2007)、动车(2007)。

  无论衣食住行、民生关切还是思想理念、科技新知,经过岁月积淀,这些使用稳定、富有活力的新词语浓缩了中国社会10年间的创新发展历程,也折射出国人生活方式的深刻变迁。


《2015,流行过哪些热词?速看!》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42163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初二物理:生活中常见的杠杆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