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中考 >

苗蔚林:《桃花源记》学习辅导

[摘要]《桃花源记》 【确定目标】 1.朗读课文,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要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积累词汇。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不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但重要的文言词语还是要好好把握的(实词: 异、穷、妻子...

《桃花源记》

  【确定目标】

  1.朗读课文,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要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积累词汇。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不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但重要的文言词语还是要好好把握的(实词:异、穷、妻子、绝境、无论、志、诣;虚词:为)。

  3、掌握故事情节,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感受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发表自己对其理想的评价,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

  文言文学法指导:

  文言文的学习中,读是很重要的,那么怎么读好文言文呢?熟读,即“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说法达到这样的程度: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他要求学生不可牵强暗记,多读自然上口,将会永久不忘。精读,即在重点文言文学习中不要放过每个字。猜读,指在读书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比如,看到标题,猜正文;看到上段或句猜下段或句等。猜读把读和思联系了起来,是阅读变成一次探险,变成乐趣。熟读,帮我们理解;精读,叫我们深化;猜读,让我们探索。你是不是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呢?

【了解背景】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长于诗文辞赋,诗文多描绘优美自然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抒写了热爱田园生活之情、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无常的苦闷和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诗有《归园田居》、《饮酒二十首》。所作诗文,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同时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明朗清新,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影响。

【尝试翻译】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然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积累语言】

一、 一词多义

(1)便舍船:舍弃,抛开。

屋舍俨然:房舍。

(2)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3)寻向所志 :寻找。

寻病终 :不久。

二、词类活用

其林: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三、古今义词

1.交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交通”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这里指妻子及儿女。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四、重点词语详细解释

  为

  ⑴成为,变成。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⑵做。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然得而腊之以为饵。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2)为坛而盟。

  ⑶作为,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

  ⑷是。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项燕为楚将。

  ⑸以为,认为。例:孰为汝多知乎!

  ⑹被。例: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⑺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为了。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9)给,替。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0)对,向。例: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1)相当于“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探究疑难】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首先是渔人入桃源的经过甚奇。渔人沿溪行而忘路之远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其次是桃源中人。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最后,这个世外桃源消失得尤奇。渔人出洞后既已处处志之,何以再去找时竟茫然无所见?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变得更浓了。

作者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曲折的手法写出渔人的行进过程,把你带到一个开阔、恬静、优美的田园乐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这种跌宕起伏的笔触,使读者的感情不由自主地随之而变:当你进入桃花林时,它使你;当你走到水穷路绝的隘口时,它使你;当你钻入桃源见到一个和谐安定的理想之国时,它使你;当你再想去寻访这个境界时,它使你。这一喜、一疑、一惊、一迷的种种复杂情感变化,正是作品所产生的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力量。

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强化能力】

  一、填空: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他名,字,是时期的诗人。《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也是成语的由来。

  ②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渔人甚异之:2、具答之:

  3、复前行,欲穷其林:4、欣然规往:

  5、诣太守:6、未果,寻病终:

  三、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渔人甚异之

  C.闻之,欣然规往 D.具答之

  四、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五、写出本文中的三个成语

  123

  五、试试看:

  1、课文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一、1、陶渊明 潜元亮东晋序世外桃源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①感到诧异②详细③走尽④计划⑤到、谒见⑥实现

  二、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③怡然自乐

  三、C

四、1.交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现代汉语中,“交通”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妻子,这里指妻子及儿女。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五。 1.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2.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提高素质】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掌事:掌管事务。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益: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及: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10.细读文段,谈谈吕蒙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苗蔚林:《桃花源记》学习辅导》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35587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孩子学习最怕陷入“习得性无助”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