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01 09:25 我要投稿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现在正是各大高校密集开展毕业答辩的时候,过了这一段,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将变成学士、数以十万计的硕士生将成为硕士,数以万计的博士生也将终于拿到最高学位:博士。当然,要想成功拿到学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是必须过的坎。论文的质量,也是一个学生学术水平的最集中体现。
然而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却在对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进行评审后,对博士论文的质量开了炮。按照《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这篇论文的作者是去年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教育部每年要按10%左右的比例事后抽检,保证论文质量。
陈吉德在看完这篇新晋博士的博士论文之后却愤怒地发问:“随便堆砌几万个字,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难么,陈吉德发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高校学术论文质量不高,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最终的问题是,我们的学位也真的在变得越来越“水”吗?
看完论文一个月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还是将愤怒发了出来,他在自己的博文里呼吁:“强烈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一定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陈吉德回忆说:“4月1、2号,我也是憋了将近1个月,没憋住,吐吐槽而已,没有什么其他高大上的举动。严格来说,这也是不太好的,平心而论,抽查在结果没有公布之前,专家的评审都是保密状态。”
陈吉德是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的评审专家,4月初,他打开一篇了抽检的博士论文。论文的是数字时代的摄影问题,但陈吉德认为,该学生把这种问题写成了数字时代的电影发展史,很多时候从论点中游离出来,没有紧扣问题展开论述,论述的问题也是问题多多。
目录中的第三节标题让他惊讶,在他看来,这个标题充斥语法错误和错别字问题,是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标题里除了雷人的,还有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的错误,这样就不可饶恕。比如,《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作品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标题长达几十个字。”
论文的正文也存在诸多问题,陈吉德说,论文第七章第四节整节全是专家曾接受采访的问答,而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只有一个表格,且内容为某导演摄影作品的简单罗列。在陈吉德看来,把人物对话当成论文,把表格填写当成论文,把老师教案当成论文,把奥斯卡、戛纳电影节发布会新闻资料当成论文,这些都不是论文,都不是论文的本体。
在看完这篇论文的第二天,陈吉德第一次给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打了电话,询问如果给抽检论文打了不及格,是否会对作者及博士点产生影响。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回复陈吉德,主要是对博士点考核有影响,一般不会对作者本人,严重的问题,可能影响但比较少。如果对作者有什么影响的话,也是把这个问题回到所在的学位授权点,由他们来处理。教育部一般不会直接拿出处理意见,因为他不是一个学位授予部门,只是一个管理部门。
昨天,记者致电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希望了解下一步是否会考虑更严格的考核和约束措施,但没有得到回复。
记者采访多位高校教师及在读博士,多数人认为,其实对于论文质量,是有多个环节可以控制的。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加强了论文从开题到答辩的审核,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刚刚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毕业生说:“开题之后就是写论文,之后有组织性的就是预答辩,这两年学校增加预答辩是为了增加学位论文的质量,预答辩其实跟答辩差不多,请五位委员,按照答辩流程进行论文陈述,而且预答辩论文要完成90%以上,预答辩之后也有一个是否通过的表格,论文正式提交之后,学校先进行检测,查重复率,通过之后会印出来交给外审,外审打平均分必须全部通过,反馈回来之后才能具体组织答辩,答辩时要求至少两名校外专家。
也因此,陈吉德认为,出现奇葩论文,学生、导师、答辩组都有问题。根本原因在作者本人身上,努力不够,学术功底不够,仓促成文,但导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论文比较差,你可以让学生延期、重新写作,都可以,直到满意为止。而有些导师对学生不是这样的,马马虎虎就让他进入答辩流程。答辩时,答辩委员会、答辩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奇葩的论文怎么从答辩组走过的。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刘庆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导师的自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导师应对学术及自身声誉给予尊重。江苏一位参加教育部硕士论文评审的高校副教授说:“导师要把关,因为对学生来讲,他只想把论文发出来或者把论文写出来,然后通过评审关就可以了。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更多的动力,如果导师把关的话,对论文质量提高有直接作用。”
专家指出,一篇奇葩论文的出炉,应该引发我们对高端学术人才培养机制的再探讨。我国大学一直采取“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学生一旦通过入学考试,很少有无法获得学位的,然而,一些国外名校通过“宽进严出”的方式,甚至以高达20%-30%淘汰率,倒逼学生专注学业,论文质量及学术水平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另一方面,除了论文,学位授予单位也应该探索多渠道、多层次的评价学生学术水平的方法。比如一些人文社科类学科,研究领域有限,每年几百万篇论文早已经翻来覆去说了个遍,学生想要作出一篇高质量、高创新的论文平心而论不仅需要水平,还需要点缘分。而对于一些理工类学科而言,个别走歪门邪道的人不需要抄袭论文,只需要抄袭别人的实验思路,这个靠查论文重复率是看不出来的。
论文,只能集中展现、而并不能全面展现一个学生的学术水平。解决这个问题,是学校的事。而对于社会来说,我们也有必要改变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当“唯学历论”真正在求职、晋升等问题上失了效,真正让学历让位给能力,这才能真正倒逼学生专注学业、提升能力,到时候,何愁出不来好论文。
《博士论文惊现低级错误 评审专家开炮:这样的博士价值几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47898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