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4 08:4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同样经历过血雨腥风,同样都挑战过威权的神坛,英国人回到了“向善”轨道,而我们在哪里呢?
我住在爱丁堡的日子里,结实了在英国的至交——Stephanie和Ross夫妇,他们同样是传教士。Stephanie是清洁工,Ross是屋顶修理工,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听说我硕士毕业,都称羡不已。
他们觉得中国人学习很努力,成绩超群。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人读书就是饭碗,与其他无关。
他们说,当地人十七八岁离开家后,一切都是自己决定,很多人,像他们一样,选择了开始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挣了钱再做些自己更想做的事。他们的最大理想是传教,重修一座在社区内的教堂。
他们的工作谈不上体面,比较辛苦,但收入和生活没有问题,一样银行按揭住独门独栋的大House(不过是在郊区),一样出国旅游,只是需要精打细算才行。
尽管有些拮据,他们仍乐此不疲地做志愿者。早些年去非洲的马拉维为当地人修房子、开英语课、做医院护工等,余暇时间就传教。我们每次见面,他们都会带一些中文的小册子给我,上面的中文还特意配上拼音,他们凭着拼音朗读中文。
每次我这个伪教徒没有真正聆听上帝的呼唤,却深深被Stephanie和Ross所打动。他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朝圣之路,他们的微笑让我找回了那份久违的温暖。
我可能终了一生也不会信教,我赞赏克里希那穆提的那句名言:“一个有爱的人是没有信仰的——他只是去爱就够了。消耗在心智活动力的人往往会有各种的信念,因为头脑总是不断地追寻安全感和保障。他永远在躲避危险,所以会不断地建立概念、信念和理想来保护自己。”
但这并不是说,我与克氏一样,要否定宗教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宗教成全了爱。信仰可能是“有爱”的前传,“有爱”之前,我们通过信仰来培养爱。
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系,其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2007年,我邀请Stephanie和Ross来北京参加了我的婚礼,之后一起去爬长城,回来后,Stephanie便感觉很不舒服,吐了好几次,估计是在路上吃羊肉串不消化。送他们上飞机前,我一直有些遗憾,第一次来中国,因为细节上的疏忽没能尽兴。
过了一个月,Stephanie和Ross发来邮件说Stephanie的呕吐并不是病变,而是怀孕的征兆,他们的小孩儿也不知不觉地随着父母游历中国!没想到我们的友谊传到了下一代身上,中国也成全了Stephanie和Ross这对晚育模范(Stephanie怀孕时已经快40岁了)。
新年到了,我记得Stephanie和Ross是不过圣诞节的,因为那是玛利亚的受难日。我总是很注意这个细节,特意选择元旦,提起笔,给他们写了贺卡,连同我和爱人、孩子的照片一起寄往爱丁堡,每年都如此。我还提醒自己要促成一两个奖学金项目,资助中国学生去英国留学。
欢迎订阅我的搜狐公众号:赵刚Andrew
同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赵刚Andrew
《【留英随笔】你相信上帝吗?(3)》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liuxue/40650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