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2 08:45 我要投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6%的受访者觉得从小培育孩子的科学素养重要,79.3%的受访者会让孩子尝试科普游戏。切实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议题。社会上已经意识到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但要从理想照进现实,还有很大的步子要迈。
2016年5月发布的《北京市青少年科学认知水平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表明,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有待提高,抗谣性较低,面对流言很难分辨。近七成调查对象对科学话题兴趣不高,对娱乐新闻的兴趣超过对科技新闻的兴趣;面对热门谣言,98%的受调查学生缺乏科学鉴别力,仅有10%选择主动求证。
科学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一以贯之的目标之一。然而,我国中小学现在的科学课程,更多是侧重于学术性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更多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不是激发兴趣、探究挑战,充分享受探索科学奥秘的快乐。如果说把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作为公民教育的固有内容,使得其成人后能更好地在生活中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普惠成果或专门从事与科学相关的职业,那么现在的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一方面尚未形成完整清晰的体系,另一方面受到功利化的应试教育冲击而施展困难。
科学素养不等于科技能力,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基础教育科学课程和实践进行分类细化,不能用单一的标准衡量不同禀赋的学生。对不善于进行专业科学思考和研究的学生而言,不妨多从培养兴趣、了解相关知识入手,形成敢于理性质疑、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懂得尊重规律和常识,也是具有科学素养的体现。在学生科学素养评价考核上注重实施更加全面均衡的过程性监测,唯有评价标准上不再功利化,适应科技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并形成倒逼机制,才能真正在科技素养全员化培育上迈出实质步伐。
科学素养毕竟不同于科技学术能力,需要有“无用之用”的理念。我们要在深化课改过程中,破除应试教育桎梏的同时,让科学素养培育获得坚实立足之地。并且要改革现有单一的评价方式,把科学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去,让学生也能从获取科技知识中得到快乐,也希望社会革新观念,多开发传播知识、训练技能、养成情智的科普游戏,进一步填补我国在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上的诸多空白。
微信号:zjjybwx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浙江教育报”
《【言论】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不能功利化》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79322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