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1 10:4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热播剧《小别离》虽已落幕,但热议并未结束。该剧以中国最典型的三种不同经济阶层的家庭为背景,讲述面临孩子青春期心理、考试升学等元素,又一次引发大众对中考、高考、出国、亲子关系等话题的思考。
富人家庭:小宇班级倒数,如果在国内考大学只能上个职高,为了让他能上一个好高中,将来能上个好大学,回来顺利接替自己的家业,爸爸准备在国外给他买个大房子并找人陪读。
中产家庭:朵朵成绩一直徘徊中上水准,因学业压力而患上考试焦虑症,她爸爸因此提出让她准备出国。
普通家庭:琴琴成绩已经足够优秀,但琴琴妈觉得“就算将来考上清华、北大又怎样,现在这么多海归、硕士、博士,到时候只能去做个小白领,看着光鲜,但实际上就是社会底层,所以还是要出国镀金”,于是不惜卖房、将女儿过继给在美国的姐姐等极端的方式,倾其所有将女儿送出国。剧中琴琴妈的话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既然要出国,就早点去,英语基础打得好,还能更早适应国外的生活,早点见世面”。那么,果真如此吗?
出国留学也有压力
不可否认,低龄留学生在语言、社会文化、学习和未来工作模式等方面可以提前适应并演练,从而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更加国际化。但是出国留学并不像我们想得那样轻松。即使留学美国,也是需要参加美国高考好嘛,也就是SAT和ACT,这将会决定你能进入什么层次的大学。想获得更优质的教育,不管在哪里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是需要考试滴,压力无处不在,这些都需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毕业面临文化断层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文化断层。当小留学生终于学业有成,毕业工作时,他们往往还要克服自身的另一大障碍——对自己身份和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这也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
一味地追求速成,家长也是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早早地将孩子送出国,意味着放弃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同时对一般家庭而言,也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开销。作为中学生,孩子的社会经验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够速成的,是否要送孩子出国,还需要家长谨慎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实际上现在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新西兰、德国、意大利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认可中国高考成绩,目前国内也有近600所高校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这些中外合作的专业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会提供到国外大学学习的机会。对学生而言,既可以在国内享受国际先进的教育消费,又实现了不出国的留学愿望;既节省了经费,又为以后在国内深造或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贴士
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属于学历教育范畴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被纳入全国统招计划之中,可以获得合作双方院校颁发的学历。而非学历教育范畴的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不受全国统招计划的限制,颁发的文凭不被我国教育部认可。
入学后不要忘了再到教育部涉外教育监管网之“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平台”查询一下你的名字是否在学校上报的注册名单里,谨防你被“计划外招生”。
人生中每一次选择都伴随着别离,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异地,从异乡到异国,如果可以,请不要选择小别离。
关注微信:youzy_cn 优志愿每天都会推送最新高考资讯
说明:优志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小别离》看中外合作办学,不出国也能留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60810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