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校园新闻 >

别被“哈佛凌晨四点半”鸡汤遮眼,盲目让孩子吃苦

[摘要]精彩导读 不要被“哈佛凌晨四点半”的鸡汤遮蔽了双眼,不去分析内里的逻辑,不去寻找事情的本原,而盲目让孩子“吃苦”、熬夜,可能就得不偿失,甚至南辕北辙了。 【作者简介】 黄征宇,宇沃资本美国董事长、Intel前执行董事、美国白宫前官员 哈佛学生也熬夜...

  

  精彩导读

  不要被“哈佛凌晨四点半”的鸡汤遮蔽了双眼,不去分析内里的逻辑,不去寻找事情的本原,而盲目让孩子“吃苦”、熬夜,可能就得不偿失,甚至南辕北辙了。

  【作者简介】

  黄征宇,宇沃资本美国董事长、Intel前执行董事、美国白宫前官员

  哈佛学生也熬夜,但熬夜不为啃书

  听说前几年国内出了一本很畅销的书,叫《哈佛凌晨四点半》,很多人跟我提起过这本书,据说至今朋友圈还不断有人转载,成了经典的鸡汤文。也有很多人向我求证,哈佛商学院的凌晨四点半,真的是这样一派悬梁刺股、挑灯夜读的景象?学霸们真的是受着墙上一条条励志校训的激励,狂啃书本就成为了社会精英?

  事实上,在哈佛商学院读MBA的那两年里,我一次都没有在凌晨四点半去过哈佛的图书馆。而哈佛本科学院的所有图书馆里,好像也只有一个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开放,我想要是那么多学生都挤进去通宵达旦地读书,相信也很难容纳吧。

  那么可能有人会追问:所以哈佛学生们是不熬夜的吗?不那么勤奋还能在社会上出类拔萃的话,真的个个都是天才?其实我想说,哈佛学生们也熬夜,但熬的不是一本本书或纯理论的东西,而是为了钻研和实现更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哈佛本科生而言,因为还没进入职场,很多人的确会花很多时间在读书和做作业上,但更多的熬夜是因为他们有些在做超前的自学,有些在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有些在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还有极少数人甚至已经启动自己的创业项目,正在没日没夜地打磨自己的产品雏形。

  为什么美国的大学生往往和社会接轨都不错,而且很快就能把自己的技能用到社会和企业中去?因为在美国,你不可能靠死记硬背就找到好工作,也不可能靠孤军奋战就解决大问题,更不能靠一张满分的答卷就改变世界。

  你需要的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不盲从别人的观点,甚至敢于挑战权威,追求更正确的答案;你需要的是杰出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往往要跟别人辩论、碰撞和磨合才能获得这些能力,并让它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哈佛凌晨4点半,疯狂的“芥末PK”

  对于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而言,如果凌晨四点半还没睡觉,那很可能是喝酒喝到了半夜。不过千万不要误会,可能只是参加了一场商学院的社交活动,跟相逢恨晚的知己同学促膝长谈到凌晨,而且在美国的社交活动中小酌一杯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也是一种社交礼仪,没什么人会贪杯喝到酩酊大醉。

  我那一届哈佛商学院有个非常有名的“寿司联盟”。这个组织是由两位同学创立的,一位叫MikeGhaffary,另一位叫NadeemMeghji。这两位后来的成就都非常不错,在那个时候,他们是我们那一届年纪最小的两位学生。

  两人都同时报读了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双学位,会在哈佛学习四年,可以说,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学霸中的学霸。除了读书情况类似,他们俩都是寿司的狂热爱好者,所以当时由他们牵头,拉了我们一群喜欢吃寿司的同学组成了“寿司联盟”。每周总有那么两天,这个联盟的人会聚在一起去各种地方寻找好吃的寿司。

  有一次,我们和往常一样在一家寿司店聚会,有几位同学起哄说搞一场“吃芥末比赛”,让两位创始人比赛吃芥末,看谁吃得多!比赛规则是一口气吃完一大碗芥末,中途不能喝水,不能吃别的东西,吃完芥末一小时内不能吐,谁赢了奖金就归谁。大家欢呼着纷纷往桌上放钱,不一会就累积了五六百美元。

  Mike和Nadeem在我们的怂恿和起哄下,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这个听上去有点吓人的比赛。很快,两人面前分别摆上了一碗芥末,当我们高喊“一,二,三,开始!”之后,两人就拼命地吃起来。

  当时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口吃进去的时候,他俩的眼睛都红了,鼻子也红了,慢慢地嘴唇也开始在颤抖。刚开始两人还能一大口一大口地吃进嘴里,没过两分钟就慢了下来。这两个大男生看上去表情非常痛苦,有一种很想哭的感觉,但又不好意思哭出来。最终Nadeem更胜一筹,最先吃完了一碗芥末,而且最后也没吐,惨烈地赢得了比赛。

  比赛结果出来后,大家大声地欢呼着,气氛非常热烈。那一天,我们聚会到半夜,而所谓的赢家Nadeem却一整晚都躲在洗手间,实在没有办法愉快地参与后半场的聚会,可想而知他有多么的痛苦。这是我记忆里最深的一个“凌晨四点半”。

  如今,两位“芥末PK”的同学已经在事业上做得非常成功了,MikeGhaffary后来成为YELP全球市场开发副总裁,NadeemMeghji现在是黑石房地产高级董事总经理,也是黑石全球不动产投资委员会委员。每当我在媒体上看到他们的新闻报道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两个为了赢得吃芥末比赛而满脸通红、眼睛里面泛着泪水的大男孩。

  当然,能忍耐吃芥末跟他们后来的成就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哈佛商学院的社交生活也绝不仅限于吃吃喝喝,这两位小兄弟玩的时候很放松,学习的时候很投入,经常为了一个商业案例的不同理解而争吵,也可以在争吵完之后通力协作一个项目。

  聚会上猛聊天,哈佛学生在此学习行业经验

  相比于其他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关于“GeneralManager”的理念,也就是“全方位的管理人”,学校认为,只有一个全方位的管理人,才能在当今国际化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真正带领企业开拓创新和不断成长。在此基础上,哈佛挑选学生也被相对严格地控制在30-40岁之间,有至少三年大型企业管理工作经验,同时最好具有海外工作经验。

  在哈佛商学院的社交活动上,大家会玩得很开心,甚至出现像“芥末PK”那样的疯狂比赛,但聚在一起最重要的目的是分享彼此的行业经验和不同经历,甚至获取一些你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行业的演变历程或最新的管理理念,从而让自己得到很好的补充和启发。另外,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也会探讨如何将不同行业进行融合,可以衍生出哪些创新点和商业机会。

  在另外一次聚会上,我曾和一位热衷时尚的女同学JenniferHyman畅聊彼此对时尚的一些看法,她除了是我们班上成绩很好的同学,还是一个思维特别敏捷、思路特别开阔的人。那次的聊天,我在想移动互联网是否可以改变时尚的消费方式,而她则在想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解决资源整合的问题。

  当时,JenniferHyman发现有很多模特儿拥有满满一屋子的漂亮衣服,而且由于是定制款,很多衣服只穿一次就被处理掉。还有很多女孩买下一大堆高贵奢侈的衣服,可能只有少数场合可以穿,而且穿过之后就不再喜欢,或者无法忍受反复穿同样一件衣服,于是把它们都束之高阁。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租呢?既然那么隆重的婚纱都可以租,为什么不能平时也租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互联网结合数据匹配是不是可以快速地帮助女生找到合适自己的衣服?

  于是JenniferHyman后来选择将时尚和互联网结合,开设了一家专供女性出租时尚衣服的网站RenttheRunway,这在当时造成了一定的轰动,也迅速风靡一时。想想看,你只需30美元就可租到VeraWang标价1295美元的礼服,只需70美元就可穿上CalvinKleinCollection售价2295美元的礼服。是不是每个女生都会怦然心动呢?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会很乐意跟不同行业不同经历的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他们会细心聆听别人对这个想法的反馈,不管正面还是反面。如果你的切入点或者做法是跟别人一样,那你的结果和成绩最多也就和别人一样,不会有多大的突破,所以想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就要勇于尝试特别的方式和做法,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些创新的想法绝对不是天马行空、随意编造,而充满脑力碰撞的商学院同学聚会就是孵化这些想法的一个好地方。

  讲究“曾经拥有”的中国总裁班

  通过多年的工作和学习,我对美国主流社会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我回国创立公司后,我入读了国内一家顶级商学院的总裁班。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三十多年,但和美国商业市场自由化的历史比起来还是短了一些,因此大部分企业家还是创一代,不少都还处在当打之年,事业版图也在不断扩大中。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在中国商学院里,学习相对来说是次要的,人际关系是主要的。但和哈佛不同的是,中国所谓的“人际关系”,仅取决于我们能不能互相做生意、能不能互相交换资源,而且时间越短越好,速度越快越好,规模越大越好。

  当然,这本身没有任何对错,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家各取所需而已。我和同学的交流和互动中充分感受到,中国这些本土企业家,他们非常聪明,非常努力,很有危机意识;他们未必有太高的学历,但是他对自己的行业钻得非常深,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现状看得很清楚,而在挖掘和巩固资源上绝对是一流好手。

  而另一方面,大家也谈论关于创新的话题,但很多时候他们不是讨论如何创建一个新的企业,而是说找一些商机。这些商机一般都是现有的,也是比较短暂的。他们通常会说,某个东西这两年特别火,你要快点进入。

  在美国,大家也很关注把握机会,但很少有人会说为了抓住这个时机你今年一定要马上做这件事情,相反,大家都比较倾向于我所学到的是可以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毕竟,资源也是流动的,机会每天都有,每个年代每个群体都有相应的机会,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抓取以及留住机会的能力。所以在哈佛商学院,大家更多的讨论是,某个创新/创业想法是否有价值,从想法到落地实施应该是怎么样的,怎样去建立团队和培养公司的创新文化等等。从这方面来说,中美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一句话,不要被“哈佛凌晨四点半”的鸡汤遮蔽了双眼,不去分析内里的逻辑,不去寻找事情的本原,而盲目让孩子“吃苦”、熬夜,可能就得不偿失,甚至南辕北辙了。

  | 来源:校长派微信公众号

  | 搜索请关注:xiaozhangpai


《别被“哈佛凌晨四点半”鸡汤遮眼,盲目让孩子吃苦》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54806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