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20 13:5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差生别来”凸显“以生为本”任重道远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员线教平
为应对上级检查,幼儿园老师竟发通知要求班上表现差的小朋友不要来了。近日,连云港市灌云县发生了这一幕,很多家长收到通知后感到气愤。对此,园方取消了通知要求,发信息的老师受到处理。(12月3日《京华时报》)
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就让表现差一些的小朋友别来,这种做法再次凸显出“以生为本”理念在实践中的苍白和无奈,联想到近几年来中小学校园发生的、诸如“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为迎接上级领导让学生们冒雨等候”等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今日一些校园中,不只是部分教师的育人观念仍然功利心严重,一些教育管理者也是眼中“只见领导不见学生”“只有成绩好的学生不见成绩不好的学生”“只想个人荣辱不念学生将来”。透过“差生别来”一角,让人们看到了“以生为本”践行路上的任重道远。
能否真正践行“以生为本”,不在口号喊得有多响亮,而在实践中是否真正能落地,尤其是当面对上级领导或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时。这也同时考验着我们办学者和为人师者的对教育的信念和勇气,
在中国教育界,有“南斯北霍”一说。在《母亲的嘱托——纪念斯霞老师诞辰100周年》这本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当年我们和斯老师在一起工作,她有一条原则:只要有小学生参加的会,都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不管台上是什么领导人在讲话,只要超时,斯老师都会走上台去,请这位领导别再讲了,请他走下讲台。我们学校一直按斯老师的意见做。”因为,斯霞一直认为,“保护小学生的身体比听领导人讲话更重要”。
行胜于言。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更多的人像斯霞老师那样站立,像她那样爱学生,像她那样坚守职业精神和对生命追求,我们的学生该是多么地幸福,我们的家校关系该是多么地和谐,我们的教师又该多有尊严。
有人说,今日做教师很难,收入低、工作累,一不小心又被抛上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这当然有客观的因素,可是,事在人为。若论条件和环境,今日执教环境和待遇比起上世纪三四十年不知要好过多少倍,可我们培育的杰出人才和师生间的关系反而不如当初了,这难道不需要教育界反省吗?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素养要求。今天我们提倡“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教育人在面对不同孩子时,第一要想到的就应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其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一份理想的职业,她面对的是成长的心灵,她要培育的是人的尊严,她要推动的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由此反观我们的教育,却是时不时陷入“绿领巾”“冒雨迎接领导”“差生别来”的漩涡,身为教育人,却处处做着反教育的事情,这不能不让人反思,不让人心情沉重。
“以生为本”不能也不应该只是个口号,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不能只仰望前辈站立的姿态,而应考虑,当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者团队中的一员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应能带给学生什么样的精彩人生。
(执笔:张晓震)
《“差生别来”凸显“以生为本”任重道远》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29573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