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10 08:3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黄天骥 记者 王维宣 摄
中大老教授黄天骥重为本科生开课 学生整理10万字录音回赠 促佳作诞生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从没想到,在从教的第59个年头,他收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礼物。
时间回到两年前,年过八旬的黄天骥再次站上讲台,为本科生讲授为期半年的古代文学鉴赏课程,无数师生慕名而来。课上,唐诗宋词元曲娓娓道来;课后,他的声音被学生悄悄整理成文字,只为表达感谢。
学生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无意之举弥补了黄天骥多年来的一个遗憾——从教多年,著作等身,却未留下一份完整的讲义。无数精彩的现场发挥稍瞬即逝,幸好有学生主动整理、今年教师节前出版成书,方留下这样一份师生之间珍贵的馈赠与回报。
·黄天骥
1935年生,广东新会人。1952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读书,1956年6月毕业后留校至今,师从王季思教授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攻方向是戏曲、诗词。1960年任讲师,1981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1985年被国务院人事部定为博士生导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年被国务院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广东社科特别学术成就奖。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
八旬教授再登讲台
2013年秋,一个静谧的下午,中山大学中文堂最大的一间课室少有的座无虚席。不同年级的学生蜂拥而来,连上午还在授课的年轻教师都坐回了学生席,对学生的招呼,笑而不语。
许多已毕业的校友还记得,每逢黄天骥开设讲座,小礼堂里三层外三层都挤满了人。难得有这样一次集中授课的机会,对于年轻学子而言更是难得。
说起为何重回讲台,黄天骥讲了一个插曲:2010级的谢冠琦同学在闲聊时无意中提到,对唐代文学史的学习意犹未尽,于是他脱口而出:“那我给你们讲一次吧!”
简单的一句话,最终变成对学生的郑重承诺,而且一讲就是整整一个学期。“许多文学鉴赏课程只是照本宣科,授人以鱼,没有真正教会分析的方法”,正因如此,年过八旬的黄天骥仍愿再次站回讲台。
黄天骥授课极具个人风格,不局限于文本资料,各种桥段随手拈来,中外理论兼容并蓄,一整节课下来几乎不见板书,只有一块投影幕布列出所讲的诗词歌赋。讲到激动处,情不自禁地大声吟咏起来。2个半小时的课程,中途只休息10分钟,有时兴致高涨“拖堂”超过半小时,但学生意犹未尽。
当初那位“口无遮拦”并促成这门课程的谢冠琦同学,今年已是中文系研究生:“这门课以后可能会慢慢淡忘一些细节,但是有个场景我终生难忘。”她记得,黄天骥教授逐字逐句分析完《春江花月夜》后,激动地朗诵起来,台上台下一片沉醉,继而掌声雷动。
“这门课不只是教会学生一首诗歌,更要告诉他们鉴赏的方法。这就是我开课的目的。”黄天骥说。
12下一页《80岁教授收到学生10万字录音文本 教师节前出版成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24180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