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中考 >

【关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为哪般

[摘要]日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 作为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会议发布的各种信息引起了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甚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职称改革后,教师职称评定会发...

  日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

  作为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会议发布的各种信息引起了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甚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职称改革后,教师职称评定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要这样改?又将如何影响中小学教师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关于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系列采访。

  变化在哪

  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在此之前,国家对于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已经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2009年,国务院做出改革试点决定,先行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中实行分类改革。全国第一轮试点在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三市进行。

  2012年,我省的宁波、嘉兴、衢州参与了第二轮扩大试点工作。今年4月,浙江省的改革方案获人社部、教育部批复同意,改革全面启动。

  在当日的发布会上,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革一个重要的意义是把中学和小学教师的职务体系合二为一。

  在改革前,一般中学教师的职称系列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一般小学教师的职称系列为:员级、助理级、中级。而在改革后,原来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相对应。如此,中学教师新增了正高级职称,小学、幼儿园教师则新增了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

  这意味着,按照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标准,中小学教师中将产生出“教授”。

  同时,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宓小峰介绍说,这次改革,还取消了乡村教师课题和论文的硬性要求,目的是回归业绩导向,鼓励乡村教师扎根农村、扎根课堂。

  对此,余姚市河姆渡镇车厩小学农村教师章碧蓉认为,“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的提法十分接地气。她告诉记者,名额少、指标要求高,曾经让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很被动。这次职称改革新政策无疑为像她一样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带来了福音。

  为什么改

  “职称序列的统一,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更加平等了,这也说明国家对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这样看待职称改革中的变化。

  过去,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属不同的职称系列。如果一名小学教师调到中学教书,那么他要先把小学教师的职称转评为中学教师的职称,然后再参与中学教师更高级别职称的评审。“这种相互独立的职称体系对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认为,以前小学一级相当于中学二级,小学高级相当于中学一级,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小学教师的流动。

  作为省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城市的宁波、嘉兴和衢州市,2013年曾共评选出了首批32位正高级教师。时任宁波市宝韵音乐幼儿园园长的马春玉成为唯一一名任教于幼儿园的正高级教师,也就是说,未来,不仅小学教师可以当“教授”,幼儿园教师也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师职业成长的‘天花板’,让那些早已获评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在工作中又有了新的动力和盼头。”宁波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邵健剀说。

  正如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丁天乐在改革动员大会上表示的,最高职称等级设置到正高级,拓宽了中小学教师业务发展空间,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校、幼儿园长期从教,终生执教。这对教师来说,不管是职业发展上,还是待遇上,都有提高。

  “教师职称是和工资待遇挂钩的,因此职称改革的方向肯定是朝更有利于促进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方向去改。”在嘉兴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夏成伟看来,评聘合一和岗位设置管理更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而在率先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间、县域内教师科学双向流动的嘉善县,教师职称的改革试点工作带有明显的“流动印记”。“中级职称需两年的农村教学经历,高级职称则需3年。”嘉善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俞海红告诉记者,评上高级职称后,教师想提高档级,依然需要有两所学校的流动任教经历,“城里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流动,不能占用农村的职称评定名额,除非完全将人事关系调入农村学校,长期为农村学校服务”。

  “虽然去年省里适当提高了中小学各学段的高级岗位比例,但在城市有些学校,高级岗位很少有空缺。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学校相对富余的高级岗位对于稳定农村师资队伍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衢州市教育局人事处陆瑞敬告诉记者,衢州市从2007年开始就在职称评定上向农村教师倾斜,“尽量让更多的好教师能留在农村”。

  重在引导

  本次教师职称改革,一改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除正高级教师外,其他级别省里只制定指导标准,提供基本的指标框架,具体细则要由地方完善,给予地方和学校充分的自主权。

  “地方要利用这个自主权做什么?”邵健剀认为,在做好评审工作“公平性”和“科学性”文章的同时,地方更看重评审标准和操作流程带来的对广大教师的“引导性”。

  正如省里要求的,各地要做好“加法”,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针对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学段教学特点和要求,“差异化”制定业绩能力量化标准,宁波市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尝试着更为科学的评审标准和方法。邵健剀介绍:“从2012年试点开始,我们一直根据我省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调整和增加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从宁波市下发的《宁波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中可以看到,“普通高中教师每学年需承担学校规定的选修课工作量,职业中学教师每学年需承担一定工作量的社会培训任务”是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义务段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德育工作的日益重视,这也将是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邵健剀告诉记者,长期在偏远农村任教并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评职称时,除按规定的加分外,还能得到额外的倾斜支持,“你想让教师们往哪个方向发展,就必须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

  “引导性”这个关键词,同样被给予更多“权利”的学校提及。“学校在评定教师业绩、教科研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宁波中学办公室副主任裴峰认为,不断微调的职称评定标准更多的是学校价值观的体现,“比如有偿家教一票否定,班主任比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等要翻倍加分,选修课开发的加分,都对广大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本次教师职称改革,加大了学校的考核推荐权重,是想把真正能“上好课”“带好学生”的教师评出来。“这几年我们在进行职称评审时,有关论文的考核比重逐步在降低,更加看重一些联系教学实际的文章,如教例评析、案例分析、教学小课题研究、教后记、教学心得、教案设计等。”夏成伟介绍。

  更看重实际教学能力,这一点在职业学校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宁波市北仑职高服装专业教师储晶晶2014年获评一级教师。她说,像她这样的技能课教师评职称,已经免去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测试,而是直接测试技能。“我任教的科目偏重设计,被抽到的选题就是绘制服装效果图。”


《【关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为哪般》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46742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职教】中职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