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中考 >

探秘日本如何开展环境教育

[摘要]2014年6月举行的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上,科特迪瓦以2∶1逆袭日本,终场哨声响起,尽管日本球迷倍感痛惜与失落,但仍不忘捡起看台过道和赛场上垃圾的行为,却被全世界“点赞”、一时间传为佳话。在令人赞叹的同时也让人好奇:是什么培养了一个民族如此强...

  2014年6月举行的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上,科特迪瓦以2∶1逆袭日本,终场哨声响起,尽管日本球迷倍感痛惜与失落,但仍不忘捡起看台过道和赛场上垃圾的行为,却被全世界“点赞”、一时间传为佳话。在令人赞叹的同时也让人好奇:是什么培养了一个民族如此强烈的环保意识?可以说这种意识的形成不仅仅是政府法规政策的引导,更是得益于学校的环境教育

  贯穿学校整体教育活动

  考虑到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多面性,日本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教材,而是将环境教育融入学校整体的教育活动中,广泛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

  环境保护内容渗透到国语、理工、美术、社会、道德等课程以及综合学习时间当中。例如,中高年级社会课的内容是学习社会生活常识、了解自然界的构成、了解现代产业结构。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关系最为密切,在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对周边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如去超市调查垃圾回收再生利用的情况、计算废纸回收和节省木材的关系、调查生活用水和水质污染的因果关系。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理解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均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同时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对环境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学段实施相应教育

  日本环境省制定的《课堂环境教育指南》指出,环境教育目标的设定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环境教育,应重点培养其对环境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到了中高年级以及初中阶段,则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课题、调查行动、思考判断、贡献社会等有助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生活课主要是观察昆虫和植物,让学生饲养小动物、种花、种小西红柿等,使学生亲近自然、爱护自然。中高年级的理工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如学习“水溶液的性质”时,让学生观察空气中水的变化,理解自然界水循环原理,使学生树立起水是有限资源的意识。

  身体力行 感受责任

  日本小学的语文老师们普遍认为,利用语文教材中有关环境的题材,使学生们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于环境问题的理解,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比如六年级教材中,学生们通过《充满活力的土壤》、《湿地与丹顶鹤》的学习,理解土壤、动物以及大自然的相互关系,懂得因为人类活动、都市化和产业开发,各种形式的土壤污染正在使丹顶鹤失去了生存场所。

  与此同时,日本学校积极开展走出课堂的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的环境,自主、自发地唤起学习热情。比如,小学教材中有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内容。教师让学生选定交通量大的地段和相对宁静的地段,测定其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验证空气污染的程度不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和环境保护直接相关,自觉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地球人对环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链接

  ●20世纪70年代 日本把环境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1987 年 日本文部省发表了关于环境教育的白皮书,提出“以社会科和理科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指导,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1991年 文部科学省开始陆续出版教师用书《环境教育指导资料》,提出在学校教育中推进环境教育的具体观点和方法,以期为各科教师提供参照,有计划地促进环境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

  ●1996年 文部科学省归纳总结了创建绿色校园的基本思想和方案,并列举实例,导入了学校设施中的各种环保技术和方法。

  ●2004年 日本就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理念。

  ●2006年 日本通过修改《教育基本法》。将“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为环保做贡献的态度”定为教育的目标之一。环境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

  ●2007年 日本修改的《学校教育法》规定,推进校内外的自然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自然的精神、为环保做贡献的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之一。

  你的孩子学习好?初中中考政策了解的多吗?关注初中家长会微信订阅号:czjzh100,我们会及时将您需要的推送给您。您还可以加入QQ家长交流群:237062416,与老师和更多的家长交流教育问题。新年快到了,群里添加了红包活动。


《探秘日本如何开展环境教育》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35856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专家支招】孩子不听话,未必是坏事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