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02 08:3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近日,中科院的一份《校园食品浪费问题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不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中,食物浪费现象惊人。为解决校园食物浪费的问题,北京市将倡导自助餐模式,推出半份菜和小份饭,让学生按需取餐。(7月27日光明日报)
校园食物浪费现象由来已久,对此,许多学校认为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于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可是,校园食物浪费现象依然严重。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把错了脉,开错了药,药不对症。
其实,校园食物浪费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没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只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或供餐企业为学生提供的食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份量上,都不合理、不科学。北京市教委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学校外供餐“盒饭”和自办食堂营养“套餐”是校园浪费较为集中之所在。也就是说,“盒饭”也好,“套餐”也罢,只是方便了学校或供餐企业的加工及分装,而没有考虑学生的饮食习惯和食量大小。那么,学生自然会把不喜欢吃的食物扔掉,把吃不完的食物倒掉,浪费也就成为必然。这与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因此,针对校园食物浪费现象,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改进供餐模式,为学生提供自助餐,方便学生按需取餐。
第一,提供适合学生“舌尖”的营养餐。有学生反映,他们浪费是有原因的,学校的“营养餐”只是“视觉上的”,而不是“舌尖上的”,品种单一,口味也差。比如一道看家菜“红枣焖五花肉”,只有零星的几颗小枣,肉也是肥七瘦三。这道菜“遗弃率”是最高的,女生基本不动筷子。客观地讲,这并非是学生为浪费找借口,而是道出了校园食物浪费的一个真问题。据报道,有些地方对享受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的早餐进行了调整,由以前的“牛奶+鸡蛋”单一供餐模式转为学校食堂供餐和“牛奶+鸡蛋/面包”企业供餐并存的两种模式。即便如此,品种还是单一,不是鸡蛋,就是面包,学生每天吃,能不厌吗?不只是学生,即使是成年人,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因此,为学生提供饭菜,首先要考虑孩子们的普遍口味,选择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然后要考虑不同孩子的口味,提供丰富的食物,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第二,提供适合学生“肚子”的营养餐。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讲过一个案例。有一个时期,学生扔馒头的现象特别严重。德育处建议对学生开展勤俭节约教育活动。李希贵没有同意,而是要求德育处调查一下扔馒头的背后有没有其他问题。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学校食堂一直只做二两一个的馒头。只能吃三两的学生左右为难,买一个吃不饱,买两个吃不完。可是,学校又不提供热菜服务,学生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因而,学生只有把吃不完的馒头扔掉。后来,学校增加了一两一个的花卷、半两一个的包子。校园里就再也看不到扔馒头的现象了。可见,学校也要考虑学生食量的大小,对症下药,才是治病之道。
北京市倡导的自助餐模式,无论是品种还是份量,都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舌尖”和“肚子”都得到了满足。这种模式值得广大中小学借鉴。因此杜绝校园浪费现象,切中问题要害,才是根本。
(作者罗义安,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61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阅读( 9)评论0赞0收藏
《自助餐模式是解决校园食物浪费的好办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xsc/53233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