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高考 >

高考“喜报”为何不讨人喜欢?

[摘要]为什么要发高考“喜报”? 中国教育报最近刊发语文特级教师曹书德《吹嘘高考成绩有点俗》一文,分析了三点原因: 一是想通过这个“喜报”平息未考好学生和家长的怨气——“原来同学们都考得棒棒的,只有我拖了学校的后腿”;二是把竞争对手(招生有共同范围...

  为什么要发高考“喜报”?

  中国教育报最近刊发语文特级教师曹书德《吹嘘高考成绩有点俗》一文,分析了三点原因:

  一是想通过这个“喜报”平息未考好学生和家长的怨气——“原来同学们都考得棒棒的,只有我拖了学校的后腿”;二是把竞争对手(招生有共同范围的学校)压下去,证明“我校”才是教学成绩更棒的,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三是呈报给主管领导,希望领导高度赞赏“我校”的教育成就。

  另外,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让他们只能这样做。媒体评论员三九木认为,高考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依然是很多考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通道,因此,高考“喜报”就成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最直接方法。一方面,学校通过发布“金榜”,可以减少未考好考生及其家长对本校教学质量的质疑,进而降低自己教育教学的责任承担;另一方面,学校张贴“喜报”,最希望吸引的群体无疑是大量面临填报志愿问题的中考考生,“以成绩说话,借以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来学校就读,以期‘名利双收’”应该是很多高中学校热衷发布“喜报”的直接原因。

  网友“@弋妞的”说,我们这里的生源流失得厉害,有条件的都去大城市了,如果不做点正面宣传,当地民众不了解,相关部门也不重视教育,那么对留下来的学生也不会有利。

  然而,很多“喜报”实在不讨人喜欢——

  内容造假。新闻报道中时常看到两所中学为抢夺生源而谎报上线率、“状元”等信息,比如“厦两中学‘掐架’:一中晒高考喜报 双十指其造假”,“广西南宁两所中学都称出状元其实算法不一样”。在喜报上,各学校统计花样繁多,有的以卷面分(裸分)来计算,有的以总分来计算,宗旨只有一个,就是哪个统计结果更“好看”就用哪个。因此,很多地方每年高考文理科就会出现4个状元(总分状元和裸分状元各两个)。有校长曾对媒体表示,因为官方不发布这样的消息,部分内容不实的民间排名版本才会在微信、QQ乃至学校官网上流传。

  既扰民,又浪费。除了拉横幅、张贴广告,一些学校还会采取游街、放鞭炮等形式来宣传“喜报”:去年,多地高考“状元”游街,前呼后拥,锣鼓喧天,有网友吐槽“开历史倒车,扰民”;南京两高中比赛放鞭炮,炫耀自家考得好,影响了市民睡眠,被警察制止。蒲公英评论作者李福忠在文章中写道,作为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神圣殿堂、建设精神文明的摇篮——学校,应当为市民做表率,防噪音、防污染,怎能只顾一时痛快,成了雾霾的帮凶?而且,举办这些活动就是在烧钱,没有任何意义,不如用来购置图书、更换教学设备、捐助贫困生……学校有限的经费应精打细算,花在刀刃上,如此铺张浪费,有违“八项规定”要求。

  “喜报”的问题,其实也是教育的问题

  1.以“喜报”来迎合社会以分数评价学校的偏见。

  曹书德在《吹嘘高考成绩有点俗》中写道:仅以高考分数评价学校优劣本是社会上不懂教育之人的偏见,学校自己却用“喜报”的方式迎合这些人,而且流行这么多年,实在是教育的悲哀,这一恶俗理应得到革除。扬弃“恶俗”以后的学校,在得到孩子们高考成绩后,应该由孩子所信赖的老师一对一地,或祝贺他的努力得到了阶段性的回报,或告诉他“你的付出得到了运气的眷顾”,或指导他选择到愿望与分数匹配的去处,或开导他消除因成绩不如意导致的郁闷……

  2.“喜报”忽略了成绩不佳的学生,背后是片面的“政绩”观。

  一些学校及地方教育局总拿上线的学生来表示自己的“政绩”,但事实上,这些学生通常本来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再加上发挥得很好,因此,将此吹嘘成学校或地方的教育成果并不妥当。而且,只关注“上线”的少数人而无视“下线”的多数人,或者把少数学生的“上线”当作自己成绩的全部而自吹自擂,这算不算片面的“政绩”观?

  蒲公英评论作者李兴旺在《教育局自发“高考喜报”,何“喜”之有?》中写道,教育局的“政绩”应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应该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善;第二,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的权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能够正常地开展工作,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能够有效实现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第三,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即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素质和能力得到持续的提升,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健全的心智基础;第四,教育能够反哺社会,成为一方居民的文化渊源,实现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

  3.时代变了,高考“喜报”不能还是老一套。

  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时代不同了,高考喜报还是老一套》的文章中写道: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早已迎来了一个更为多元的时代。或许,高考曾是那唯一允许社会流动性的筛子,它的所有孔洞都整齐划一,振动的方向和频率几乎不变。而如今,社会中不仅有高中辍学的作家,有艺考上大学的演员,有还没上大学便火遍全国的歌手,也有从没上过大学的“搬砖网红”……在这个空间里,分数不再是唯一的X轴,不起眼处还生长出了Y轴、Z轴,而今后也必然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评价维度。

  这也意味着,高考“喜报”,不应该仅仅报“状元”、升学率,还应该报学校帮助各种各样的学生赢得了怎样的发展可能。

  结 语

  面对铺天盖地的高考“喜报”,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批评者的声音。我们说,教育改革需要良好的舆论生态,这其实是在强调公众的理性思考和言论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育现状是多种社会关系互动生成的产物,对于那些热衷发布高考“喜报”学校来说,如果上面的管束再多一些,社会的批评再强一些,相信“报喜”的冲动就会渐渐淡化,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审美水准也会自然提高。

  (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出品,编辑田贵兴制作)

  阅读( 0)评论0赞0收藏


《高考“喜报”为何不讨人喜欢?》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gk/47718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