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南京中考作文题刷爆朋友圈:让我想一想

[摘要]“孩子,南京中考今年作文题是什么?”“让我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让我想一想。”“作文题就几个字,还要想啊?”“作文题就是——让我想一想...

  “孩子,南京中考今年作文题是什么?”“让我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让我想一想。”“作文题就几个字,还要想啊?”“作文题就是——让我想一想!”

  这个有趣的段子昨天刷爆朋友圈,不过今年这个中考作文题却颇受考生欢迎,因为“有话说”!昨天开始,为期两天的2016年南京中考正式开始,约 4.7万南京初三考生走进考场迎接挑战。首日三门科目为语文、物理、化学,南京教研室特邀名师对这三门试卷进行了权威评析。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璟

  语文学科权威点评

  作文:要求学生智慧表达生活思考

  点评人:杨正奎(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天景山中学)

  今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体现“在关注生活中学会思考”的理念。

  首先,整份试卷的选材凸现了“人与生活”的主题,语基部分的“住”、文言文阅读的“食”、小说阅读的“行”、非连续文本的“衣”,都反映日常的生活。更直接体现理念的是作文题“让我想一想”。

  首先,审题的难度较小。此题选用了学生最常见的直接命题形式,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甚至没有导语,因为“让我想一想”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语,也是学生的常用语,无需任何辅助条件即可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想一想”呢?遇到某个问题,某件事或处于某种情境之中,这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常态经历。为什么要“想一想”呢?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停下来想一想,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答案,找到更好的方法。停下来“想一想”是让我们明白独立而深入的思考在学习或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对学生而言,尽管思维活动几乎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但也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

  如果说去年的作文题力图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为人着想,偏重于情感的培育,今年的题目则立足思考,体悟生活,既重感性,又重理性。其次,选材的空间很宽。“思考”的行为是离不开生活的,因为思考的内容常常就是生活本身。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都值得用心“想一想”,于是,可“想” 的问题,也就成了学生自由选择的广阔天地。题目力求引导学生不要只忙于题海,而忽视了对我们身边的人、事、物的思考,对生活的体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里,有时我们要学会停下来,静一静,想一想。总之,今年的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力求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思考人生,体悟生活,对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与语文素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语文:稳中微调,关注“课本和生活”

  点评人:赵富良(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三中文昌初中)

  如果说今年的语文中考卷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么,课本和生活就是它的两个翅膀。

  首先,在继承传统中体现稳中微调。试卷采用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形式与去年一样;全卷阅读总量5000字左右,与去年基本相同;题量为18题(含作文),也与去年一致,给学生留足阅读、思考的时间。从题型上看,所选材料多在课本中学过,在生活中见过,在平时学习、复习时练过。学生拿到试卷,会有熟悉感、亲切感。从导向上看,试卷选用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车夫老马》作为小说阅读素材,在去年考查《童年》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试卷的“微调”主要有两处:一是将字音字形题调整为全卷的第1题,且改为选择题,降低了难度。二是将古诗的考查放到“非连续性文本”中,有利于学生利用相关材料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第二,在联系课本中关注实际学情。试卷选材有的直接来自课本。如填写诗文名句、出处或作者,解释古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有的灵活运用课本。如从语文课本中选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汇编成集。有的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如第5题的素材选自萧乾的《北京城杂忆》,而课文《吆喝》也出自这本书;与课文同出处的还有古文,文言文阅读材料《养生》与课文《记承天寺夜游》都出自苏轼的《东坡志林》,且语言风格一致。

  第三,在贴近生活中考查语文能力。试卷以“人与生活”为主线。在“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用比喻句描写初中校园,给“搭棚的”下定义,选用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作品集为例,这是突出一个“住”字;古文选用苏轼关于“养生”的经验,体现一个“食”字;《车夫老马》与“行”相关;非连续性文本则围绕“衣” 字组材。可见,试卷引导学生关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内容,在简单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物理学科权威点评:

  “夏天吃冰棒”都能出考题

  点评人:杨清华(南京二十九中致远初级中学校长)

  全卷图文并茂,试题素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课本,使得考生具有亲切感,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最佳水平。

  一、立足基础,如试卷的第3题声现象、第4题光现象、第7题杠杆分类、第8题物质比热容、第10题比较热值、第13题静电现象、第14题物态变化、第16题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第20题作图、第21题水的沸腾、第23题杠杆平衡条件、第26题测小灯泡的功率、第28题电饭煲的功率等,都选用了课本上的内容。

  二、重视实验,试题“依据课标,回归教材”,突出对于实验过程的考查,正确引导平时的课堂实验教学。例如第25题,考查了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要求考生理解实验原理,合理选择实验器材。

  三、联系实际,例如第27题,以近期南京街头出现的检修下水管道机器人为素材,考查了电磁波、速度、重力、压强计算的知识点;再如第14题,以夏天吃冰棒的过程为素材,从包装纸上的“白花花的粉”,冰棒周围冒出“白气”……这些现象,考查了多个关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这些试题让考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并不深奥。

  四、考查能力,突出知识应用试题关注对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第24题,以气球为载体,将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的相对性、力和运动的关系等一系列知识点融为一体,注重对考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突出知识应用的意识。同时,试题还注重对物理思维和学习方法的考查,如第20题的第3小题,虽然是作图题,可是其考查的核心是在理解例图的基础上进行答题;第26题第5小题考查学生对多种方法测功率的理解。引导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学科权威点评:

  “屠呦呦与青蒿素”也考到了

  点评人:怀龙法(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第十二中学副校长)

  中考化学试卷以资源、能源、化学与生活、环境保护、社会热点问题等为话题,以学生熟悉的书本、南京中考指导书相关内容为情景素材,重视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一、突出基础,例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化学用语、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曲线、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的分类等。试卷还对基本技能、学科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空气组成”、“燃烧条件”、“硬水软化”、“金属防护”、“化石燃料”等内容是教材知识的重组或再现,也是初中化学课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联系实际,试卷考查了“吸烟的危害”、“汽油除油污”、“食物的pH”、“屠呦呦与青蒿素”、“水与人体健康”、“干冰升华”、“食品的干燥与保鲜”等知识点,均与生活紧密联系。

  以教材中物质的制取、检验、除杂为背景,考查学生掌握课本上基础实验的探究能力。如:实验室制取O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试卷中的实验探究均源于教材,如回顾经典实验,通过查阅资料,数据分析,为寻找更好的实验方法,由此进行了探究。

  三、试卷还对教材文本进行了丰富、完善和变通,进一步发挥了教材文本的教学功能,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课标要求,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更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引导教师和学生阅读、理解课本,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南京中考作文题刷爆朋友圈:让我想一想》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74740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名字不响亮但就业前景极好的低调专业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