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0 09:34 我要投稿
这几天,总是被一组新闻照片戳到泪点,照片里是一个遍体鳞伤的小女孩……
女孩的生母@Nongstone567 在6月14日早上6点发微博:“亲生父亲扬言要打死女儿,还特意发给前妻炫耀”, 配了四张图,图中的小女孩小小的身躯几乎没有完好的皮肤,让人看了心都揪起来,无法想象这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会给这个小女孩带去多大的影响。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孩子目前已经得到解救,母亲发微博称身体已经恢复:
值得思考的是:这只是家务事吗?虐待应该如何界定?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她,他,他们?
下文作者:勿怪幸
2014年9月,明尼苏达州的橄榄球巨星阿德里安·彼得森(Adrian Peterson)忽然成了全美注目的焦点。各大赞助商纷纷撤销他和他球队的代言广告,明尼苏达州州长甚至公开在媒体上发言,呼吁球队对他停赛。各大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检方也很快介入。这一切只是因为他用一根树枝打了他“深爱”但顽劣的4岁儿子。在曝光的照片上,孩子的身体上有清晰的伤痕。
彼得森在电视上喊冤,说他深爱他的孩子,但是因为儿子太顽劣,出于无奈才惩罚了他。此案还在进行中,最后如何处理还不得而知。但是CNN对此案的评论有这样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在家庭虐待案中,人们常常会关心受害者是否会提起诉讼,控告施虐人,但在我们国家,如果出现儿童虐待,法律并不要求受害人起诉,受害人起诉不起诉无关紧要,州政府会提起诉讼。 ”也就是说,出现了家庭虐待案,就已经超出了家庭范围,理应由公共部门介入了。
这个说法可能让习惯了“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国人理解不了。管教孩子,打几下,怎么就成了犯罪,成了虐待了呢?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家务事何以成了轰动全美的大事呢?
没有适用法律?并不是
这个禽兽般的父亲之所以敢于公然发布照片,挑战人们的底线,显然是跟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儿童虐待的轻视,以及施虐人所受到的惩罚过轻有很大的关系。
是否是因为缺乏相应法律呢?也不是。中国的刑法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关键在于这个“情节恶劣”,这意味着一般性的打骂是构不成“虐待”的,即便情节恶劣的虐待也仅仅判最高两年有期徒刑。
另外,最大的问题在于这项法律规定虐待罪原则是要求被害人自己提起诉讼,显然,如果被虐待的是年幼的亲生孩子,这个“诉讼”可能性小而又小。 最终的结果是大多数虐待儿童的成人,尤其是父母亲,逍遥法外,没有受到该有的惩罚。此外,这个虐待罪的规定受虐者是“家庭成员”,也就是非家庭成员的虐待很难应用此法,导致很多虐待儿童的非家庭成员逃脱法律的制裁。
举几个例子。2012年,浙江温岭某幼儿园的教师颜艳红将她双手提着一个孩子耳朵悬空的虐待照片传上网,还得意洋洋。曝光之后,引起网民们极大愤慨,媒体争相报道,最终温岭警方将其逮捕,却没有适用的法律,只好以“寻衅滋事罪”起诉。
另一件令人震惊的案子是贵州11岁的女童小丽,被她的亲生父亲残忍虐待长达5年。据媒体报道,这位禽兽父亲对女儿施行开水烫头、鱼线缝嘴、跪碎玻璃、针扎手指等等惨无人道的虐待。一经报道,举国哗然。结果呢,杨世海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故意伤害罪,仍然不是儿童虐待罪,且只有一年六个月的刑期。这样的处罚实在是太轻了。
这是一些极端的虐待案例。实际上,国人对于虐待儿童的界限是不清楚的。 打骂孩子司空见惯,自古以来就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样的说法。打骂自己的孩子,不但不会被社会谴责或者惩处,反而常常被认为是管教严格的好父母。
严格保护儿童,美国是如何做的?
1.严刑峻法
然而,在我们看来根本算不上大事的事情,到了以保护儿童严格而著称的美国却可能成了犯罪。 如果你觉得橄榄球明星彼得森的遭遇已经算是小题大做了的话,美国一些州关于儿童保护的法规会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目前,全世界有32个国家是明令禁止打孩子的,虽然美国联邦并没有如此立法,但各个州的相关法律却严格得不近人情。仅举几个案例来说明一下。
让孩子处于无监护状态,是虐待
2010年,佛罗里达州,护士玛坎索妮(Markanthony Ibeagwa)下午6点半要去上夜班。临走前她打电话叫丈夫快点回家,因为他们6岁和3岁的孩子需要人照看。她丈夫满嘴答应,于是她开车走了,留下俩孩子单独在家。结果丈夫工作起来忘记了时间。一小时后,俩孩子搬梯子爬进了邻居家后院,不幸淹死在游泳池。
大家应该还记得2013年发生在南昌的那两个不幸爬进洗衣机意外死亡的孩子,事后媒体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国人对悲痛欲绝的父母捐款捐物,认为父母太倒霉。可是在美国这俩孩子遇难后,警方和检察官很快介入,夫妻俩被捕,最终法庭在2012年将夫妇俩以过失杀人罪判刑,刑期1年。两夫妇本来为失去孩子悲痛欲绝,这个判决更是雪上加霜,于是提出上诉。
2014年8月,上级法庭维持原判。在法庭上,检察官说:“我们起诉这对夫妇,并非为了求得最长刑期来惩罚这对可怜人,而是为了证明同时也警告所有的父母,谁应该为孩子的死亡负道义和法律上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此案告诫所有的父母,孩子是无比珍贵的生命,作为监护人,你需要也有义务采取所有的措施保护他们。”
这是导致了死亡的惨案,但甚至只是轻微打骂,或者只是让孩子单独留守家中,也会被认为是儿童虐待,受到法律的制裁。
2014年6月,佛罗里达州的单亲母亲妮可(Nicole Gainey)同意让她7岁的儿子多米尼克(Dominic)自己走去公园玩。这个公园离家只有800米。孩子有手机,而且答应母亲随时联系。结果在他步行去公园途中,路人问他怎么一个人走在路上。孩子说妈妈在家,让自己一个人去公园。路人立刻报警。妮可很快被捕,被控儿童忽视罪。
将孩子暴露在潜在风险中,是虐待
田纳西州有3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卡瑞娜(Katrina Gilbert)是一个护士助理,年收入只有1.9万美元,在贫困线以下。为了有更好的工作,她参加了社区大学学习。在上课的时间,她请不起保姆,州政府提供给穷人的免费保姆又因为供不应求,排不上队。无奈的她只好将只有8岁、5岁和3岁的三个孩子锁在家中,自己去上课。邻居发现她独自出门,没有像往常一样带上孩子,就报了警。卡瑞娜很快被捕。 此事引起美国媒体广泛讨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门为此拍了一个纪录片,记录这个单亲母亲艰难的每日生活。但法律却是无情的。
2013年,亚利桑那州35岁的单亲母亲莎妮莎(Shanesha Taylor)失业后,无家可归,只有一台车当家。好不容易熬到2014年3月,她得到一个工作面试机会,可是又无钱请人帮助照看孩子,只好带着俩孩子去面试的地方。到了地方,她将2岁和6个月的孩子留在车内,锁上车门,窗户留了条缝,自己去面试。
结果面试持续了69分钟。路人看见俩孩子独自待在车里,就报了警。等她面试出来,发现她的车已经被警察包围,孩子在警察手里。尽管她苦苦哀求,百般解释,法不容情, 她被捕入狱,被控两项儿童虐待罪,同时失去了孩子的监护权。同情她的好心人在网上发起捐款,帮她出了保释金救她出来。最终检察官跟她达成协议,同意撤销对她的虐童起诉,前提条件是她完成25小时的育儿教育课,用获得的捐款建立一个给孩子的教育基金,并且虽然她没有吸毒的历史,仍然需要接受药品毒品滥用防止教育课。
2014年,新墨西哥州29岁的母亲克里斯汀(Christine Lake)嫌9岁的女儿早上太磨蹭,打了她一个耳光,又朝屁股踢了一脚。结果学校老师看见她脸上痕迹,报了警。警方将她女儿带走,克里斯汀被捕,以儿童虐待罪起诉。
39岁的斯缇法妮(Stephanie Greene)是南卡居民,前护士,因骗取毒品被吊销执照,两个孩子也因忽视被剥夺监护权。2010年她又有了第三个孩子。在给只有46天的孩子喂奶时还不忘吸毒,结果因为使用过量吗啡,导致孩子经母乳中毒死亡。2014年被以儿童虐待、误杀、对儿童不法行为三项罪名起诉,最终判决入狱20年。
2、公示罪犯
如果说上面的案例是因为父母亲因某种原因确实对孩子造成了或者可能造成伤害,因此获刑的话,一些州的儿童保护法就让人难以置信了。
比如在加州,如果一旦被法庭判定为儿童性犯罪者,就会被登记在案,所有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长相、住址,都会在网上公示,人人可查。而一旦成为登记在案,在洛杉矶市和尔湾市甚至不可以去公园,万圣节的时候也不可以在家门口张灯结彩,吸引孩子。甚至连公立学校和公园附近2000英尺范围以内都不可以居住。2012年洛杉矶市为了驱赶这些性犯罪者,故意在多处利用城市中的小片空地,修建了巴掌大的“公园”,目的只有一个:赶走住在附近的儿童性犯罪者。
甚至仅仅浏览儿童裸体照片也会犯法 。2013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运动助理主任、59岁的迈克尔·桑德亥姆(Michael Sondheimer)将电脑送去维修,结果维修人员发现他的电脑中有很多从网上下载的儿童色情照片。按照加州的法律规定,这些能接触他人个人资料的从业人员,如果发现此种图像,必须报警。于是,桑德亥姆被捕,被判3年缓刑,还得上一年辅导班,登记为儿童性犯罪者,终生被人鄙视,没有隐私可言。
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的案例,当然都是有具体的法律依据的。
让我们再回到文首的问题,父母管教孩子,偶尔的体罚,比如打屁股,或者更严重的打骂孩子的行为是不是应该的呢?这些祖祖辈辈流传的、普遍存在的教育方式为何需要重新审视,需要抛弃呢?
因为不合适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生理健康也会受到严重损伤。
打骂虐待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
这是有医学根据的。
医学心理学上将体罚孩子的结果称为social learning(社交学习)。 比如孩子在外边跟别的孩子打架了,家长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以为因此给了他一个教训,是为了他日后学好,不再打架。然而实际上,与父母的期待恰恰相反,年幼的孩子被父母打,不但不会认识到错误,反而会感觉非常困惑,因为家长正在做家长不准自己做的事情,他们学习到的就是“如果其他手段不管用,付诸暴力是最有效的手段,只要我在体力上胜过对方,就可以用武力解决问题”。
大量的儿童心理和发育研究证实了这一点。2014年发表在美国《儿科》(Pediatrics)杂志上的研究指出,对于孩子来说,他是否认为“打人是可以的”或者长大后是否也这样做的最强的影响因素就是他小时候是否被如此教训过,以及被体罚的频率。作者说:“(打屁股)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带来一个结果:体罚教会体罚”。
2013年10月21日发表在同一杂志上的研究论文显示,排除其他家庭情况,如父母受教育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等等后,5岁前被母亲打屁股的孩子,即便次数很少(少于2次/周),到9岁时行为不端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父亲打屁股的频率则与9岁时语言发育程度相关,打得越多,越迟缓。而且这种不好的影响可以持续十年之久。
同样发表在美国儿科协会学术杂志上的一项大型长期的研究显示,即便排除了其他因素,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教育水平、父母健康状况之后,相对较重的体罚孩子(打耳光、打屁股,达到出现淤斑的程度)与孩子的心理疾病、焦虑、长大后酗酒和吸毒、严重的人格障碍都息息相关。比起没有受到体罚的孩子,这些障碍出现的几率增高至1.36到2.46倍。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体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比大多数父母认为的要严重得多。
体罚或者虐待不只是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育出现问题,大脑的结构都可能因此发生改变。
2009年发表在神经影像学杂志的研究论文指出,频繁打屁股(一月一次)会导致孩子大脑灰质减少,将来抑郁、成瘾、进攻性上升,而自律能力下降。即便是偶尔的打屁股,也会带来成人后更高比例的心理和人格障碍。
不仅如此,童年时期受到体罚或者虐待,成年后患某些疾病的几率也会大幅上升。1998年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童年时期受到严重体罚的孩子,与没有受到体罚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出现酒精成瘾、药物滥用、自杀倾向的几率升高4到12倍,吸烟、健康状况不良的比例升高2到4倍,严重肥胖的几率升高1.4到1.6倍。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癌症、慢性肺病、骨折、肝脏疾病的比例均有上升。也就是说,儿童时期受到的体罚或虐待和多项导致死亡的疾病成正相关。
2012年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的一项包含66798位女性的研究文章发现,排除了种族、年龄、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病史等等因素后,童年期中度的体罚提高成年后心血管病发病率1.02倍,重度的提高至1.46倍。2014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公共卫生期刊》上的一个研究文章发现,童年受到虐待导致成年后高血压发病率上升为1.43倍。
换句话说,各国多项儿童研究都得出同样结论:童年时期的体罚或者虐待不仅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全,也会导致实质的身体疾病,更不用说因此带来的社会认知的紊乱了。
有人会说:“我小时常常被父母打,我不也很好吗?我不但不恨父母打我,相反感激他们严格教育,才有了我的今天”。这是因果颠倒的结果。教育孩子是需要方法、智慧和耐心的。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但是应该这样理解:与其说“因为小时受到体罚,才有了我的今天”,倒不如说“尽管儿时受到体罚,我居然也有了今天的成就”。
既然不能打孩子,那么如何教育?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需要不停的学习,也需要父母付出智慧和耐心。本文无意讨论如何具体教育孩子,仅提供几个获得儿童心理和教育学界认可的原则供参考:
教育方法必须适合孩子的年龄,对6岁以下孩子讲述抽象的认知推理是无用的。 他们理解不了。
如果试图阻止孩子打别人,别试着让他将心比心理解别人的痛 ,因为他也理解不了。
根据儿童教育研究,time out是最好的惩罚方式。 什么是time out呢?这个词没有相应的中文,但定义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将孩子从犯错的场所移开,在家里设定一个角落,规定孩子坐或站在那里一段时间,通常5-15分钟,直到承认错误才可以离开;这个手段是得到很多儿童教育研究支持的。
打孩子只会让他困惑:你正在做你不让他做的事。
惩罚必须与他犯的事清晰相关,同时要方式合理和尊重孩子。惩罚必须和错误相关,比如只吃零食不吃饭就挨一顿饿,不能加上关黑屋;家长教育孩子不能羞辱孩子,比如骂孩子“笨蛋、蠢猪”之类,不能在孩子身上撒气,应该就事论事。
本文转载自微博@勿怪幸,父母必读已获作者授权转载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希望法律越来越健全,界定越来越清晰,执行越来越到位,起到真真切切保护儿童的作用。
编辑/张婷
来源:父母必读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两岁女儿被生父暴打,家务事?儿童虐待!!》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72409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