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3 08:40 我要投稿
文 / 李文英
编辑 / 柳佳
有许多父母认为“宝宝还小,制定规则为时过早”或“等宝宝长大,懂事就好了”。但是有些问题并不是时间能教给宝宝的。
规则不是限制,而是对宝宝最大限度自由的保护。父母需要承担起责任,在不同的阶段给宝宝制定不同的规则。
0~6个月:安全感﹥规则
宝宝出生后,首先发展的就是与父母或其他照料者产生的感情联系,父母需要给他提供一个持续的、充满爱心的情感环境,让他拥有安全感、归属感。
安全感为宝宝日后的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宝宝出生的最初几个月,给予宝宝安全感和稳定感比建立规则更重要。
尊重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带来最初的规则意识。人体内有一个生物钟,它告诉宝宝什么时候该吃饭了,什么时候该睡觉了,什么时候该尿尿了。宝宝按照生物钟的指示生活,因此,照料者应该遵从宝宝的需要。
满足宝宝需求
有的书上说,婴儿必须接受训练,认为抱、喂婴儿奶、尿尿都要有特定的时间,婴儿哭时不能随便抱或安抚,认为那是宝宝要控制父母。但实际上,如果哭泣长期得不到回应,宝宝就会感到沮丧,不仅可能导致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形成焦躁的性格。
6~12个月:规则=保护
宝宝开始理解妈妈和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虽然有很强的依赖感,但是慢慢从与妈妈的合为一体中分离出来。宝宝开始坐起来,慢慢会爬,会被其他人或事物吸引。亲子互动是这一阶段的宝宝感受规则的重要方式。
父母是宝宝的保护人,宝宝依恋并信任父母。宝宝活动的时候常常会观察父母的反应,就好像在问:“安全吗?我这样做可以吗?”父母一个惊恐或者生气的表情,会让他们撤退或者犹豫不决;而父母的阻止则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
大胆探索
父母需要消除家里的安全隐患,让家成为宝宝第一个可以放心大胆探索的地方。比如电插头,尖锐的桌角等,都要有充分的安全措施。危险物品和贵重物品,不要放在宝宝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抱”离危险
这个阶段的宝宝对“不”还没有能力了解或适当的反应,为了避免宝宝陷入危险之中,把他们抱起来并带他们离开危险的地方是最适当的做法。
1~2岁:秩序≈规则
秩序感
▽
秩序感是规则意识的初步形态。秩序感日后会逐步上升为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
宝宝在这一阶段逐步表现出对秩序的敏感。如进门时拖鞋必须放在某个位置,吃饭时全家人必须坐在固定的位置,一旦出现变动就会特别敏感,甚至出现激烈反应。
懂得“不”
▽
宝宝开口讲话,并开始学习走路。宝宝探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而对宝宝来说,这个世界是未知的,他分不清哪些有危险,哪些是安全的。
不过,由于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宝宝可以理解并回应“不”这个字了。所以这个阶段,建立规则,对宝宝说“不”也变得重要。
安全规则
这个阶段,设定的规则主要是安全规范,比如吃东西以前必须洗手,玩秋千时必须用双手抓紧绳子等。
满足“秩序”
宝宝因为秩序错乱而大发脾气:
如果宝宝产生的是合理的或非原则性的需求,不妨接纳宝宝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们的“有序愿望”,顺应其秩序感发展的需要;
对于原则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够满足宝宝,就需要灵活变通,通过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平息宝宝的情绪。
利用“秩序”
宝宝的秩序敏感性常表现在对顺序、生活习惯以及物品的要求上。因此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不要随意更改它们的位置。
同时可以引导宝宝自己收拾玩具,建立用完东西归还原位的规则,让宝宝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
2~3岁:意愿&规则
宝宝的意愿成了规则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2岁左右是宝宝的第一个独立期,他们会尝试自己吃饭、自己选择衣服,而不要父母帮忙。因此,一些限制他们独立,要求他们听从的规则,他们有可能会选择打破。
此时,宝宝不再只是看着父母的眼神行事,而更多地要感受和表现自己的能力。他们会主动地做一些事情,即使做不好也不要你帮忙,因此,父母和宝宝在规则的执行中都有发言权。
尊重宝宝说“不”
要对宝宝说“不”,首先要允许宝宝说“不”,尊重宝宝建立自己的界限,帮助宝宝和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分开,给宝宝选择的能力。
爸爸妈妈要让宝宝有说“不”的安全感,当宝宝的界限得到尊重,他才会尊重并能接受别人向他们说“不”。
直面规则
规则不是消极地责备、威胁和抱怨,而是科学的引导;规则一定要清楚、具体,让宝宝容易理解,让他知道可以做什么,而不只是他不能做什么。
举个栗子 “你生气了,可以打毛绒玩具或枕头,不可以摔妈妈的手机”,而不是“不要乱扔东西”。如,“为什么你总是在床上吃东西?!”
“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你不要总是……” (这是赤裸裸的恐吓!)
承担后果
当宝宝违反规则,让他承担一定的后果。下面观看一场“宝宝打人”戏:
宝宝打人第一幕,和宝宝说“不”,并用其他方式满足宝宝的需要,比如给他一个枕头,帮他发泄多余的能量。
宝宝打人第二幕,向宝宝再说一次“不”,并说明结果,如打妈妈,妈妈会很痛,晚上不能陪他讲故事等。
宝宝打人第三幕,坚决地执行犯错后的约定,跟他解释为什么,并允许宝宝有情绪。你的态度需要温柔而坚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拥抱宝宝,让宝宝知道违反规则并不会失去妈妈的爱,妈妈只是不喜欢他的某些行为。
3~4岁:坚守规则的边界
宝宝在这一阶段,总是做一些淘气的事,其实他们可能只是想看看规则的边界在哪里,他们开始去理解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则,应该如何处理矛盾才能不被惩罚。
宝宝开始走出家庭,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规则,接触到新的人或者环境的时候,他们会观察人们的行为,尝试各种行为,了解行为的后果。
规则制定: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别人的东西不要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不可以打扰别人。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最大任务:
帮助宝宝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化的秩序。
规则执行: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一贯地执行。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父母对宝宝的要求,以及对同一种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强化适宜的行为,抑制不适宜的行为,宝宝才能逐渐将规则内化,形成自觉的、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如果宝宝知道你决不妥协,他们就不太可能去挑战规则。
反面教材
有些父母会根据自己承受压力的大小(如疲劳、沮丧等)和心情的好坏,来决定是选择维护既定的原则,还是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有些父母则是对自己和宝宝的违规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这样,宝宝就会无所适从,搞不懂规则到底是什么。
4~5岁:温和坚定地执行
四五岁的宝宝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增强,懂得要排队玩滑梯、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更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但此时宝宝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
这个阶段多花一点时间处理诸如诚实、负责、道德方面的事情,对宝宝的穿着、房间的整洁可以多给一点自主空间。
新规制定:
不伤害自己,避免例如伤害自己的身体、在楼梯护栏上攀爬、户外奔跑时手里拿着尖锐的物体等行为。
不伤害他人,避免例如打人、推人、挤人、掐人等行为。
不伤害环境,避免随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在公共场所喧嚣、奔跑等等行为。
规则执行:
关键词:坚定
又来栗子 ▽约定每天看一个动画片,动画片结束后又开始了新的节目,宝宝还想要看,妈妈就要跟宝宝说:“我们已经商量好的。”如果宝宝还不遵守,你可以坚定而温和地对宝宝说:“妈妈要帮你关掉电视了。”宝宝也许会大哭大闹,很好,这正是他调整的一个机会。让他哭一会儿,给他空间,让他自己慢慢调整。我们的目的是让宝宝接纳这样一个现实:这是和他约定好的,他需要从现在开始学会遵守自己的约定。相信不久后,宝宝就会接纳这样的现实。
关键词:弹性
虽然执行规则要坚定,但规则并不是僵化不变的。
当妈妈跟宝宝商量好晚上6点至7点可以看电视,那么这就成为相互间的一个约定,它就是一个规则。在这个时间里看电视的自由就由宝宝来把握。
反面:
做父母的不能随意进去打扰和唠叨:“怎么又看电视了?”“看这么久,把眼睛都看坏了!”……父母必须遵守这个约定,规则保护了宝宝。
正面:
同样,7点到了以后宝宝并没有离开电视机,父母就会担忧,要问宝宝:
——“为什么约定的时间到了还要看呢?”
——“妈妈,还有一点就完了,让我看完好吗?”
这时不妨答应他的请求,让宝宝看完这一点结尾,让他对一个故事有完整的了解,当然,也让宝宝看到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下次宝宝也不会不讲道理。
5~6岁:制定规则,亲力亲为
5岁左右,宝宝对规则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一方面他们会遵守既定的规则;另一方面,他们也会通过协商,制定大家共同遵循的规则。
尤其是在游戏中,每个人更加平等,他们会大胆地提出规则、修订规则。
如果规则确定,他们能更好地遵守规则,对不遵守的人会非常严厉。
规则制定:
让宝宝参与制定规则,在实施时,他就有可能为这事负起责任。如果是单方面制定规则,宝宝通常会觉得是被迫的,会更强烈地反抗。
要让宝宝知道,妈妈不是强迫他去做某事,或者因为妈妈在生气而用这种方式惩罚他。
规则执行:
让宝宝理解,这些规则是为了他们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和幸福,或者为了财产的安全,或者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要明确、详细地说出问题所在,指出这个问题对他和别人所带来的伤害的结果。比如,“生气打人,会伤害到别人,也会失去朋友。”
在父母的监控下,让宝宝充分地观察、体验、尝试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和限制的意义。
而当宝宝对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就比较容易接受规则或限制,做出安全、周到、理智的选择。这不是出于害怕父母的批评和惩罚,而是出于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的天性。
反面教材:以爱“要挟”
对宝宝制定规则,目的是让宝宝尊重别人,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不要以爱为条件,不能用爱作为让宝宝妥协的手段。比如“你不……,我就不爱你了。”这类话语坚决不要说。既要坚持原则,又能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还不必感到内疚。
还是栗子 宝宝:“妈妈我想吃巧克力!”BUT规则是:饭后吃巧克力。妈妈:“妈妈知道你很想吃巧克力,但是马上要吃饭了,我们说好的,吃完饭才可以吃巧克力噢!”也许你的话并不能让宝宝停止哭泣和不满,这时你要接纳他愤怒和不满的情绪,耐心地陪伴他,告诉他“妈妈知道你难过,妈妈会在这陪着你”,通过给他情感的支持等,来表现对宝宝的爱。
本文来源:《父母必读》杂志
来源:父母必读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0~6岁宝宝需要学习的规则,快收藏吧!》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49684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