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30 08:2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问100个留学生,估计他们中90%都会告诉你:出国前,对海外新生活他们都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可是出国后,6个月以内,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和“个人挫败感”。而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源于中国学生在海外日常生活方面英语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缺失。
说起英语能力,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会用各类英语考试的成绩来衡量自身英语水平的高低,近几年这样的情况有所改变,学生和家长开始重视英语口语能力的锻炼和培训。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对“应试英语”的盲目热捧。有的人说,中国大学生说的是“哑巴英语”,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应该说是“不实用的英语”。
“实用英语”的理念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语言机构都有与日常口语和日常生活词汇相关的课程,但是,中国市场上的英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重视的是语言本身的意义,而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体现在“西方国家的日常生活”上,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留学生初期不能适应海外生活的一个关键原因。以美国、加拿大这两个北美地区的“吃”这个方面为例,举例说明一下。开学初,学校国际部、学生社团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组织一个“聚餐”是最简单、最寻常的一个活动。然而在餐厅吃饭、喝酒成了很多人头大的问题,因为在国内的英语教育并没有详细的教过你“点菜”这件日常实用小事,导致了留学生只能拿着有道词典尴尬的查单词,查番茄酱、查半熟牛排等等词汇。
这样的“文化知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自己英语能力的失望,觉得自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没办法用英语表达好,办事有困难,在国内读的英语课都白读了,但这并不是学生的错误。中国留学生勤奋、努力、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达到和本地人一样的语言能力,甚至是获得和本地人一样的工作机会,只是我们在国内接受的教育和英语培训,没有在本质上帮助学生去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信,如果学生能够在出国前多一些这方面的了解和提前学习,留学生活会更加开心、顺利。
(本文有西方生活文化传播平台:东西汇Westorien项目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留学生活初期的必经“痛点”:日常生活挫败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liuxue/51291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