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6 08:3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师生合影。
一则《学生懒散无纪律 中国老师赴英“支教”一个月快被逼疯》的新闻日前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引发网友对中英国教育的大讨论。
“真实情况并非广告片所描述的那样,英国学生并非懒散无纪律。”参与此次项目研究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李爱云老师昨向记者表示,1个月的教学实验有矛盾有碰撞,确实能够折射出中英两国教育的不同,值得相互借鉴。
事件缘起
BBC拍了部纪录片 把“中国课堂”搬到英国
BBC这部重磅系列纪录片以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中国的教育体系、探寻中国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化学、物理)与英语这些科目上成绩优异的根源。揭示中英两国体系的异同、并让英国观众反思:从中国人身上,能够学到什么?
照搬“中国课堂”,探讨能否“教好”英国学生
该项目是在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的一位教育顾问的帮助下展开的。
来自汉普郡(英格兰东南部的一个郡,毗邻伦敦)博航特学院(Bohunt Academy)的一组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参与到了这个规模庞大的试验中。这组学生被来自中国的5位优秀教师以中国式的模式来培养教育,而其余的同学则会继续去上该校原有的课程。前一组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被尽可能地中国化——从学习时间表、课程安排到课堂上的教学将统统采用中国式。在一个月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学科测试,来看看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
5名中国老师入选 ,南外名师当了1个月“校长”
据了解,参与此次纪录片录制的共有5名中国老师,其中3名是有着中国教学经验的在英国从教的中国老师,另外两名则从中国学校“引进”,每个人都要接受层层选择。
“从去年10月开始项目组工作人员就和我联系,首先是电话交流一些看法,看我的语言能否过关,因为这要具备全英文教学的能力;第二,要看老师的教学经验;第三,要看老师有没有自己的思想,能否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英语特级教师、南京外国语学校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去年12月BBC该项目组专门来“亲密接触”,不仅拍了自己的课,还安排了各种采访,要把内容带回总部研究。“当时大概有10个候选人,后来制片人又和我再交流,最后告诉我入选该项目。”不过虽然入选,但李爱云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BBC当时反复强调,希望我在英国上课时,能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据了解,李爱云老师今年2月22日赴英国,4月3日结束项目,其间担任了1个月的“中国化英国学校”的校长。
没想到!课堂上有人吃东西还有人化妆
用中国式教学教英国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开始确实是——乱!”李爱云老师这样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上课有人说话有人化妆,中国老师遇尴尬
这两天关于此次纪录片的报道曾活灵活现地对此进行了描述:比如说一半孩子在努力学习,另外一半孩子不知道在干什么,有的在吃东西,甚至有人在化妆……“这些情况确实存在过,但是并没有那么夸张。我刚开始给他们上课的时候确实遇到尴尬,学生们上课说话,我就停下来不继续讲课。而我一开始说话,他们就又继续讲话。这也曾让我对他们感到生气。”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因为BBC要求用中国传统式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安排上,项目组就进行了刻意的设定:比如一个班级50人,座位变成“排排坐”,上课时间也从上午7点半到晚上7点,还要每天升旗、做早操、课间做眼保健操、开家长会等等。“师生之间刚开始确实不熟悉,不合拍,所以节目中才会有很多‘乱镜头’。然而,开头如此,结果并非如此。”
中国老师教语法,孩子们考试成绩竟突飞猛进
中国老师在英国的教学,出现了令英国人感到不解的神奇。“我们的这批学生是九年级的孩子,相对于国内的初三年级,也面临类似中国‘中考’的应试压力。所以我们的授课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一些优势。”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比如她负责教学生们语法课。我们知道英语里有阅读理解,任何一个孩子的词汇量都是有限的,做得好不好关键看分析能力,而利用语法去分析就是一种重要能力。孩子们上了语法课以后,英语成绩确实有提高,让学生和英国老师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烹饪课包饺子受欢迎,体育课强度大有孩子受不了
中国老师教授科目基本涵盖了这个年级的所有科目。比如担任校长的来自南外的李爱云老师就上英语、社会、中文2,而来自杭外的邹老师教数学、羽毛球,并担任班主任;物理、化学、生物由一位姓杨的老师上;体育、剪纸、烹饪由姓王的老师上;中文1、剪纸和烹饪则由姓赵的老师上。“大家都蛮喜欢学包饺子这类活动。”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不过中国老师要求很严格。比如上体育课,有的女生就因为受不了训练强度哭了。
对话当事老师
当真中国老师很无情、英国孩子太懒散?
英国课堂也讲纪律,破坏者会被记黑板、见校长
这部“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专题系列片计划在BBC第二频道黄金时间于英国时间8月4日晚9点(北京时间5日凌晨4点)以及8月11日晚、 18日晚播出,而节目还未播出就不仅在英国国内,也在中国引发讨论。
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并非英国课堂不讲纪律,他们自己的老师进来了,学生们一下子完全静了下来。事实上,英国孩子并非可以随意上课吃东西,也不允许化妆,英国学校对课堂秩序也是有要求的。就像中国课堂一样,英国老师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惩罚,一般是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记黑板留堂,第三次就要去见校长,老师也会采取找家长这样的行动。说实话,咱们国内因为纪律不好去见校长的倒还不多,但国外会,还有专门分管纪律的校长。”
在这两天流传的关于此事的报道中就屡屡提及在节目中出现的“中国老师不让学生上课讲话,不让学生问问题”的镜头,其实这也是把中国式教育“妖魔化”了。“这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在节目中我曾经确实因为纪律问题生气了,我正在授课,有学生讲话不听讲,我请他不要说话,而这时有另外的学生说那我来问个问题吧,我当时请他先不要提问。其实这并不是不让学生提问,而是这个时候不要提问。”
中国和英国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
英国孩子幽默有个性,家长没把学习看成唯一
然而,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李爱云老师对中英教育差别也有自己的感受。“中国的孩子太规范,从小就被训练讲纪律,整齐划一地进行培养;而英国的学生更强调个性化,很真实。比如我们组织英国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都激情澎湃,连肢体语言都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而且他们的视野开阔,切中要点。再比如英国孩子的幽默感也很强,比如课堂上讲关于锻炼的小故事,有一个女孩比较胖,别人建议她要锻炼,她就回答说:‘我每天都在锻炼,从沙发走到冰箱,从冰箱走到沙发’,风趣的回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让李老师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个被批上课化妆的女孩。“其实这个女孩本性十分友好善良。我曾因为课堂纪律不好而不开心,她则下课了就主动找我,要和我抱一抱,逗我开心;在我们告别的时候,她第一个就哭了。
“我们也开家长会,50个学生的家长没有一个缺席,这些家长很虔诚地听我们在说什么,并且进行交流。”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英国家长和中国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也有不少差别。比如中国的孩子主要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会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甚至恨不得把能给的都提供给孩子;而英国家长并不这样,他们往往有几个孩子,他们也爱孩子,但并不会过多地包办;另外,中国的家长还是十分看中学习,而学习最集中的目的就是孩子今后能上个好大学,而英国家长也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尊重老师,但并不只看成绩,而是注重孩子自我价值的实现。(记者 王璟)
《中国老师赴英“支教”一个月被“逼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liuxue/21860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