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我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资助力度大、覆盖面广,已成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正常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措施。
信阳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自2013年启动开展,2013-2015年三年已累计办理生源地贷款合同10336份,贷款金额8220.95万元。
目前,2016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正高效、有序开展,截至9月7日,全市已办理贷款学生16862人,贷款金额1.364988亿元。其中,
光山县1834人,
潢川县1633人,
商城县1623人,
淮滨县1583人,
新县1422人,
息县1100人,
罗山县737人,
平桥区618人,
浉河区313人。为做好今年的生源地贷款工作,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积极行动,精心准备,全力推进这一助学政策。
一是高度重视,全力推进。通过召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座谈会,全面部署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对践行党员义务和实现脱贫攻坚战略任务的意义和作用,切实增强贷款工作责任感。
二是全面宣传,注重引导。首先,在
高考前夕,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就已经组织各县区将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宣传资料发放到考生手中,向他们广泛宣传有关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和办理程序。高考期间,浉河区、平桥区、息县、潢川县等资助人员在各考点设置服务台,为考生和家长解惑释疑,通过不懈努力使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其次,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精心制作了《信阳市生源地贷款宣传片》,在信阳
教育电视台、信阳电视台和有条件播放视频的县区学生资助大厅多频次播放,并且在《信阳日报》刊登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让阳光照亮梦想》、《信阳市2016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政策解读》等。还通过网站、微信、横幅、展板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积极响应国家“应贷尽贷”的政策,同时将我市各县区资助中心办理咨询电话公布,接受家长、学生、
社会各界人士的咨询,确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应知尽知”。最后是重视学生、家长对助学贷款认识及观念层面的宣传,开展以自立自强、减轻家庭负担为主题的正面导向宣传,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三是规范办理、精心服务。首先,积极组织各普通高中户籍地与就学地相同且高三学年获得国家助学金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贷款预申请,以提高贷款资格认定的准确性和受理效率,缓解贷款办理期间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压力。其次是组织参加业务
培训,同时建立工作周报制度。在信阳市各县区资助中心标准化便民服务大厅,都设置有休息处,并且免费提供复印、饮水等设备,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尽力提供温馨、热情、满意的服务。
(信阳市教育局 郑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