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校园新闻 >

您知道“教育和生计的区别”吗?

[摘要]【本文是周国平老师2015年在“教之道思享会”上的主题演讲,共谈了“立足哲学看教育的目的”、“哲学应成为必修课”、“教育与培训的不同”、“当下仍需要精英教育”四个话题,层层递进的话题,凝聚了周国平老师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 教育与培训的不同...

  【本文是周国平老师2015年在“教之道思享会”上的主题演讲,共谈了“立足哲学看教育的目的”、“哲学应成为必修课”、“教育与培训的不同”、“当下仍需要精英教育”四个话题,层层递进的话题,凝聚了周国平老师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

  教育与培训的不同

  文|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讲的题目是“教育与培训的不同”,谈一谈我对这个论坛的主题“教育实现梦想”的理解。

  教育实现梦想,有必要区分两类梦想:一类梦想我把它称之为精神理想,就是精神层面上的梦想。实际上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的精神价值,对这个我们有一个概括是“真善美”,这个概括是对的,就是对应于人的三种精神属性、精神能力。人有三种精神属性:一个是理性,有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真”就是理性的梦想。因为对真理的追求,人类有了科学、哲学。第二个精神属性就是情感,它的理想就是“美”,因为对美的追求,所以人类有了文学和艺术。第三个层面是意志,实践的理念,人类能够支配自己的行为。意志的理想就是“善”,所以人类有了道德和性感。这些都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对于个人来说构成了他的文明素质。这一层面的理想是不可能直接实现的,实际上它是作为一种为人类发展指引方向,为个人人生指引方向而存在的。当然了,它会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里,体现在个人行为里。所以,这个层面的理想,它永远是现在进行时,不可能是完成时。这是一个层面的梦想。

  另一个梦想我觉得可以叫做“现实的蓝图”,现实的蓝图是可以实现的。这里面也分两个方面,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现实的蓝图一个是政治体制上面的,比如说现在要实现法治,要依法治国,国家已经为法治、依法治国绘了一个蓝图,习近平主席要把这个蓝图更加具体化。这个是可以实现的,通过法治。但是,通过法治、民主,实现平等、自由、公正,这实际上,我认为是精神层面的理想在社会上的实现,所以它的指导思想还是精神理想的“善”,正义,在社会上的体现。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实力,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富裕,军事的强大,这个层面也是可以实现的。

  所以我觉得应该分成两个层面,精神理想,就是那些不能直接变成现实的梦想,它构成了民族、个人的精神文明。可以实现的包括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

  教育有两个使命:一个使命是幻想、培育、实现前一种梦想,就是精神的理想。这使得一个民族成为文明的民族,使得个人成为一个人性意义上的优秀个人。第二个使命就是筹划,实现后一种梦想,就是社会的蓝图,让一个民族成为富强的民族,让个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个人。我认为前一种梦想其实更根本,是教育的灵魂和终结使命。这就有必要在教育和培训中做一个区分。

  我翻译了一本尼采的早期著作“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这是去年出版的。这本著作是尼采青年时期28岁时写的一本著作,当时他在巴塞尔大学当教授,已经当了四年教授了,他对德国的教育进行了批判。德国的教育原来是三轨制,从中学开始分流,一种是文科,一种是实科中学。文科中学的教育重点就是古典人文课程,文科中学的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升大学。实科中学,它的重点就是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毕业以后不能升大学,这就相当于我们之前的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划分。在尼采那个时代,尼采说,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倾向叫做扩大,规模的扩大,学校扩招,在学校规模和学生数量上扩大,包括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另外一个倾向就是内涵的缩小,文科中学越来越不把古典人文学科作为重点,越来越增加了知识、技能的科目,包括大学。所以他很担忧,提出了“教育和生计的区别”,他说教育为了生存,当然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如果说一个教育仅仅把获得一个职业作为它的目标,那不是教育,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如果一个机构仅仅把谋生作为一个目标,那就不是教育机构,那是生计机构。教育只有超出为谋生学习,真正的教育才开始。尼采打了一个比方,真正的教育就好像是一个女神,而以谋生为目标的教育就是一个有知识的女仆、女管家。他的担忧就是,按照德国教育这样的发展,人文越来越少,都是为了谋职进行教育,最后只会剩下两种教育:一种是速成教育,这个教育的目标让受教育者快速成为能够赚钱的生物。还有一种是深造教育,上大学,读研究生,它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成为赚很多钱的生物,这实际上是对教育的毁灭。

  我觉得,从我们当前的情况看,是有必要来思考这个问题,教育到底有没有超出培训以上的目标。我是把教育和培训加以区分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警惕这个现象,真正的教育涵养越来越少了。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起码有一点,它应该是有人文内涵的,应该把人培养成理性、情感和道德,各个方面都良好健康的人性意义上的优质的人。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真正的教育起码有三种课程不能缺少,而这恰恰是现在非常薄弱的。我认为从中学到大学的低年级,必须有三门课程:

  一门就是哲学课程,我们从小学开始有德育课,中学也有德育课,还有公共政治课,可能大学还有公共政治课。但是,这些课程里面,它的哲学含量到底有多少?这是很可疑的。我觉得应该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哲学,所谓哲学就是爱智慧,让你思考人生世界的重大问题,而且是独立思考。我的意见,哲学课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把世界的、人生的、社会的、道德的各个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列出来。每一个问题,把那些大思想家(他们有不同的看法)的不同看法摘要式的放在下面,给学生一个参考,让他自己想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大问题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就是让你自己独立思考的。据我所知,开设哲学课,法国是做得很成功的。法国有个传统,从很早开始就要开哲学课,这是一个军人建立起来的,拿破仑。1808年就做了这个决定,中学一定要开设哲学课。所以它的情况,一个学生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学的主科就是哲学。考大学的第一门考试就是哲学,这些问题绝对没有标准答案,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人什么都说不出来,不是知识性的结构,完全让你思考。应该建立这样的哲学课程。

  第二门课应该设立经典选读,就是所谓的通识课,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那些大思想家的经典思想文章列出来。自然科学里面有很多思想家,牛顿就是个思想家,爱因斯坦就是个思想家,把他们重要的著作编选一下。应该让孩子们从青少年时期,就能知道人类有这么伟大的思想,这些伟大的脑袋想了什么问题,他们是怎么想的,让他们知道人类精神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打下这个底子以后,真的是受益无穷,他就有判断力了。这个课程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第三门课是母语课,中文,语文。不知道现在大学有没有,母语课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实际上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最重要的环节。人是在文化母语的滋养下成长的,学会了表达、交流。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专业,不管是理科还是文科,正确的读、想、写,这是基本的要求,这就要靠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很不赞成过早地启动双语教育。小学一年级就要学英语,这真的是很荒唐的,孩子的母语的底子很薄弱,这会造成他们语言上的混乱。小学不应该学英语,初中才应该学英语(掌声)。

  我不否认一个人要接受西方的文化,现在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生活,也可以。但是,从文化上来要求一个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讲,中国文化的底子是非常重要的。你看民国时期的西学大家,像严复、胡适、林语堂,像这些人的中语底子是非常扎实的。严复说过,一个中国人没有中文的底子,在西方混了以后,不过是一个“西崽”,不过是个“舌人”,用舌头混日子的人。

  讲到母语的学习和教育,我觉得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改革。简单说一下,语文教学应该重点放在培养一个人的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上。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阅读问题,应该把一些假大空的内容删除,好好编语文教材。把中国古今的真正的范文汇集起来,让学生们学习,这是一点。第二点,考试的办法、测试的办法也应该改变,现在的语文考试、测试都是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这种东西完全是很荒唐的。我自己的文章经常被用来做这样的测试,有的学生就拿一个卷子让我来做,做了以后对照标准答案我得了69分。

  好,我讲完了。


《您知道“教育和生计的区别”吗?》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61593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争鸣】“校长”配称老师吗?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