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校园新闻 >

区域|教育信息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添加创新引擎

[摘要]点击上方蓝字「中国教育信息化」一键关注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一,信息化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强烈地呼唤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激活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动力”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教育信息化」一键关注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一,信息化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强烈地呼唤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激活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动力”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亟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寻求突破。

  教育信息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引擎

  1“互联网+”成为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这既表明了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形势任务的复杂和重要,又标志着中国已将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列入国家发展的最高战略方向之一。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络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随着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体系逐步构建成型,“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毋庸置疑,“互联网+”绝非单纯的加法,而是互相融合形成的化学反应,是互联网化或信息化,最终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对传统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2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和破解制约发展难题

  教育信息化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随着改革进程的由浅入深,教育信息化的各项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透过美国1996年、2000年、2004年、2010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清晰地看出美国教育信息化走过了基础设施与设备配备、教育资源建设与推广、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等阶段,目前进入到深入应用、全面融合、引领创新的发展阶段,即“互联网+教育”阶段,寻求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目标,这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聚焦当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正致力于巩固成果,开拓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融合、部分创新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3让教育信息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一方面,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数据和平台的一体化协同,为区域产业、经济和政策的传统一体化理念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这取决于信息、数据和平台的一体化是改善和提高整个区域产业、资源、政策一体化协同效率的重要基础;信息化、大数据本身是创新驱动力,必然带动区域内部的大数据、TMT行业的创新发展。因此,推进信息化能够更好地统筹协调布局,破解地域壁垒、传统行业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实现思维模式、技术发展模式、制造模式、管理模式等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融合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坚持教育信息化先行,能够为高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引擎和抓手,以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动力引领京津冀地区信息一体化和教育一体化协同。教育信息化在人才、技术、产业、机制和模式等方面,能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技术发展模式、产业应用推广模式和探索思维模式等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创新动力,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具体而言,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依托教育信息化,实现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新技术研发模式方面,依托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未来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核心关键技术,为传统行业提供创新动力支持;在创新产业应用推广模式方面,依托教育信息化,对接国家需求和京津冀区域发展需求,重点在交通、环境、智库等领域和新兴产业提供创新动力,促进协同发展,并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探索创新思维模式方面,依托教育信息化,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以跨界思维,创新解决传统行业发展中的困难。

  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紧密围绕国家和首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实施“服务北京行动计划”,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通过面向世界、面向区域两个维度,努力实现优质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的共享,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为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贡献力量。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与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集合三校优势、整合三校资源,促进学生在三所学校之间的跨校交流与培养,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与试验,推进精品课程资源的协同开发与共享;同时以“京津冀协同高校创新联盟”为契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带动京津冀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和综合改革迈上新台阶。

  在新技术创新方面,学校积极融入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立高精尖创新中心,围绕产业发展的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开展未来网络、3D打印与先进制造、生物医学、智慧城市专项研究,成立未来网络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和智慧城市研究院。

  在产业应用推广创新方面,学校主动对接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与京津冀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之间的沟通合作,紧密围绕大气污染治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问题,着力以技术创新支撑解决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与环保产业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保障研究,成立京津冀绿色发展研究院,建成“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市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举办“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发展论坛”等,以具体实践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产业创新。

  在“互联网+”思维创新方面,学校围绕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对建设新型高端智库、与企业对接、深化协同合作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携手京津冀三地高校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的高等教育暨大学校长高峰论坛;统筹协调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展知识产权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知识产权理论与应用研究,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共建北京知识产权学院和北京知识产权研究院。

  遵循三大原则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应遵循统筹、集约、共享三大原则,并将其贯彻落实到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项目建设、运维开发和应用服务等具体环节。在遵循三大原则的基础上,教育信息化主要落实在教育治理信息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等内容上,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数据增值,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科学决策和便捷服务,进而实现教育治理的创新;通过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和特色资源库,促进课内外学习的融合,推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逐步实现教学向“以学为主”的模式转变,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终身学习的发展。

  1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统筹原则

  高校要高度重视教育治理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并建立相应的机制、机构,配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完善、发布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和经费使用等制度。

  以此为遵循,学校于2015年合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处,组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统筹机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进一步梳理出信息化管理、运维、服务、建设与规划五方面的任务,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合力,以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综合领域改革贡献更大的力量。以“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编制为契机,学校统一规划“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制定“以推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核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创新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模式,为实现‘智慧工大’而努力”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并确定打造移动式、泛在化的校园网络,夯实校园网络基础硬件环境,建设校园云中心机房;建立数据共享标准,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学校基础核心数据库和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增值服务,为学习分析和管理决策支持服务;推动教育治理信息化,促进服务融合、业务聚合和资源整合,实现各部门协同办公和科研协同,建设工大人的“智慧校园”;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融合教学支持平台和教学资源平台,融合课堂多媒体教学和课外在线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形成教、学、环境、资源等的合力,实现智慧学习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内容。

  2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遵循集约原则

  高校要围绕教育治理信息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仔细遴选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形成合理的建设模式、技术框架等,充分发挥人力、财力、物力优势。

  围绕教育治理信息化建设,学校在协同服务平台方面,实施“一张表、一个库”工程,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集约建设学校统一的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搭建支撑公共服务的数据平台,为各部门开展协同办公奠定基础;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实施“一张图、一中心”工程,集约建设学校地理信息一张图和能为全校提供服务的中心机房;并不断推进校园网络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构建私有云和公有云相结合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完善学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促进信息网络安全可控。

  围绕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学校关注高等教育变革和未来学与教方式的创新,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围绕教学环境建设、特色资源建设、技术研发和研究推广四条主线,使平台、教师、学生三者形成合力,将人才培养、教师发展与服务教学融为一体,构建21世纪的智慧课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高校也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师生提供覆盖全部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的“一站式”服务,即以师生为中心,构建综合信息服务环境和平台,让师生感受到信息化融入学习生活的便捷。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将计算机三维建模、贴图渲染、视觉仿真等技术相结合,构建三维虚拟校园,以GIS空间应用拓展物联网应用,将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互联,融合“管理、服务、展示” 于一体,形成一种崭新的、最贴近用户体验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移动智慧互联模式。

  3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遵循共享原则

  高校要本着开放、共享的思路和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的理念,充分发挥设施、平台、数据的优势,促进应用和服务的开展。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基于教育信息化结成的联盟已有案例,如为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新媒体力量协同发展,34所高校成立新媒体联盟;为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发展,10所职业院校配对互助,成立京津冀“互联网+”职教集团等。立足当前,已适时思考并研究“京津冀教育信息化创新联盟”的建立。

  面向未来,信息化创新联盟可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双培、外培计划的实施。联盟高校可共同建立联盟在线教育平台,遴选部分课程实施在线选课、学习、交流、实验、考试等,实现平台内的课程学分互认,探索教育信息化协同之路。二是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双一流”建设。面对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联盟高校要根据重点结构和布局进行适度的转型和调整,以教育信息化手段,如以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共建和科研数据共享,形成区域整体优势,凝聚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区域特色学科群。三是以未来网络高精尖信息化技术支撑教育信息化创新。未来网络是第三代互联网,它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互联网+”等。当前,未来网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列为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未来网络中国教育网将依托京津冀地区高校的信息中心,建设若干高校节点,将其打造成为未来网络全球子节点之一,支撑联盟高校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立足当前,京津冀地区高校必须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积极以教育信息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与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能力和水平。面向未来,北京工业大学将在认真总结教育信息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面向高校和产业,共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软硬平台,携手京津冀兄弟院校及产业伙伴,共同搭建开放的教育信息化共享协作平台,为优化京津冀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大数据资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作者 | 柳贡慧

  您喜欢这篇文章就请分享给朋友们吧

  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www.ict.edu.cn

  微信号:ictedu

  感谢关注:中国教育信息化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区域|教育信息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添加创新引擎》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50330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