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校园新闻 >

2016高考作文谁家题目最奇葩?权威大咖详尽点评

[摘要]2016年全国高考6月7日拉开帷幕,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语文考试的结束,各省命题试卷、全国卷作文题已经公开,看看都有啥题?谁家的题目最奇葩?你觉得哪个题目最好写? 最详尽!权威大咖点评高考作文题 文|光明微教育 点评人: 温...

  2016年全国高考6月7日拉开帷幕,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语文考试的结束,各省命题试卷、全国卷作文题已经公开,看看都有啥题?谁家的题目最奇葩?你觉得哪个题目最好写?

  最详尽!权威大咖点评高考作文题

  文|光明微教育

  点评人:温儒敏(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汪锋(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段增勇(四川省教研院教研员、特级教师)、谭健文(广州市教研院教研员、特级教师)、陈维贤(北京丰台二中特级教师)

  每年高考语文特别是作文题都会引起社会关注。6月7日上午,光明日报与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邀集相关学者和一线教师,对今年高考作文题做出点评。

  总评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共计9套,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六套。总体来看,今年的语文试卷延续了这些年来语文命题改革的思路,在增进语文素养的考查和教学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多数作文题都以话题或材料作文为主,引导考生关注语文学习,思考社会现实,很好地实现了高考作文的导向功能和考查功能,是对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选取命题材料强调思辨性,突出思维力,空间、内涵、角度和层次非常丰富,注重让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发挥的余地,能很好地区分考生的立意层次和写作水平。

  全国Ⅰ卷:奖惩之后(漫画)

  漫画材料选择得很好,组合巧妙,赋予考生多角度的思考和立意空间。表面上看是对学习成绩的认识和评价问题,其实在对待分数升降的态度上,构成了多种不同的认识关系:肯定与否定、表扬与批评、评价与发展。这样,看似老套的命意,却赋予了广阔的思考可能。

  全国Ⅱ卷: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这个题与去年的全国甲卷谈时代人物风采相似,突出比较分析,注重考思辨能力。但侧重点不同,有导向性,把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层面去认识。这又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写起来难度不大,人人都有话可说。但要出彩也很难,容易写成一般学习体会,而不是有深度的反思。

  全国Ⅲ卷:小羽的创业故事

  该题既切合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主旋律,又很具体,不是对时代精神的简单复现。小羽的创业故事可以引发不同方面的思考,作文也可以选择某一方面去论说——青年技术创新与自主创业,市场经济下的法治理念与政府职能,创新要真实、规范、讲诚信,要面向市场、正视自己等等,都可以作为阐说的着力点,但也不必面面俱到。此题目注意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空间,激活考生的思维,而只有关注现实、视野较开阔,并且有自我思考的考生,才能写得有深度。这是一个把价值观和写作能力有机融合的优秀作文题目。

  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北京卷的两个作文题充分体现了虚实结合的命题特点。“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阅读的引子来引导考生反思传统文化,如京剧、皮影等,有利于激活考生的思维。它延续了近年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趋向,突破点则在于把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互动结合得很好。而“神奇的书签”是偏向文学性题目,主题已经给定,没有立意上的难度和要求,重在考察想象能力和叙事能力。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记叙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以致学生想象力枯竭,叙事幼稚化,不善于细节刻画,这道题明显起到了杠杆作用。

  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

  上海卷还是偏重哲理性和思辨性的路子,这次作文题“评价他人的生活”是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思考,突出培养社会所必须的公民意识、公民责任,突出思辨性。“他人的生活”的界定是文章的立足点,能不能评?要不要评?哪些能评?哪些不能评?如果不能梳理好思路,就容易在写作中出现混乱。这个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考生自己选取一个立场即可,但是切忌作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判断,不能绝对化。

  江苏卷:话长话短

  相对于前几年,江苏卷今年的考题还是有进步。由“话长话短”来引导考生思考彰显个性或创新意识,价值追求比较明显。但是个性的彰显和创新意识的闪现的对举,在思考上给予了学生很大的难度。题目的表述有点“绕”,指向不够清楚。

  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浙江卷的题思路开阔,富有时代气息。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两者是否绝对割裂,需要进行界定和辩证思考。这个题目难度较大,它不是让考生简单地看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而是讨论当虚拟成为现实以后,我们该如何对待。另一方面,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区域的学生对虚拟进入现实的经历、感受可能不一样,思考的深入程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因而可能导致公平性问题。

  山东卷:备好的行囊

  “行囊”二字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题目着眼于人生旅程的“准备”与“前行”,生命的存在和成长,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当下与未来。题目的提示虽然很充分,但到底从哪个角度来写,该如何展开,指向性还是不太明确,给予学生拓展的空间并不大。

  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天津卷突出语文话题,围绕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的构建,强调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贴近学生生活。“我的青春阅读”是焦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读书生活。但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反而更难写出自己的“青春阅读”感受。另外,材料的表述很可能误导学生去比较不同的阅读方式。

  延展建议

  题海战术难奏效

  拓展视野为正途

  前些年很多学校由于偏重应试教育,写作教学几乎“全线崩溃”,教的大都是“宿构”和“套作”的技巧。去年高考出现“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结果大家几乎都在扎堆训练“任务驱动型”。今年的作文题并没有沿袭去年的题型,而是回到话题作文,这对那种纯应试的押题、套题的做法无疑是当头棒喝。

  靠“题海战术”看来在今年的高考语文中是难于获得好成绩的,而读书较多,视野较宽的考生就比较能适应和发挥。

  随着研究的深入,教育界日益意识到提倡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基础,其中承载了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维度的功能。很多国家都意识到要在母语教学中追求语文的多维度目标,制定系统的语文标准和测评方案来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教育界也在紧跟这一国际潮流。这在今年的语文试题中也略见一斑。

  北京:一篇大作文一篇微作文

  >>>>解读:“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文|肖 刚

  北京这道作文题目指令非常清晰,简直就是一道不少于800字的论述题,有点像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由于题目来源于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因此考生应该有话可说。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已经提供了两条路径:老腔本身的艺术形式令人震撼;老腔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题目要求说“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就提供了更多的论述空间和可能性:艺术的地域性、价值认同、文化内涵等。

  >>>>解读:神奇的书签

  文|肖 刚

  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而且规定完成“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这一指定性任务。其实这是一道非常传统的题目,考生可以从标题本身入手思考书签“神奇”在何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比如我们设计一款高科技书签,只要触摸书签不同区域就会出现不同好书,类似于手机或者各种阅读器;这款书签是便携式的,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对于我来说就像出门要带钥匙一样重要。这样就能很好的体现并完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同时由于书签高科技含量体现了“神奇”,而“书签”不过是外观相似罢了。但是我们还可以有更独特的思考,比如这个书签的“神奇”在于,只要把书签插进书中,如果这本书内容庸俗,就会不间断的发出警报声;如果这是一本经典且适合我阅读的书,就会散发出我最喜欢的香味,关键在于对“神奇”二字的定为和选择,同时要牢记在行文中落实“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

  >>>>解读:神奇的书签

  文|王德山 矫雪莲

  第二题的题眼是“神奇”二字,据此,可以做科技幻想,也可以做人文想象。写科技幻想,如写书签可以发光、发热、发电,变色、变形等等。做人文想象,可以写书签如何可人之意,例如会提示时间,叫你保护视力,会发现问题,帮助你思考等等。也可以将前二者结合起来,对书签做生命化,动物化,或拟人化的想象。

  江苏:说短长

  >>>>解读一

  文|凌宗伟

  相比较而言江苏卷的审题相对要困难些,尽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大家是熟悉的,但熟悉“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却不多,何况还要谈个性与创新。这当中缺少必要的背景信息,写起来也是有困难的。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语出华德民先生前些年为《冀成诗文选》的书序,“写作的窍门儿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冀成先生说他对这句话“琢磨了挺长时间,没琢磨透是怎么一回事”,至今也只体会到恐怕说的是“写作,有话则短,精炼自己的语言;无话则长,调动自己的情感”。

  实话说,我也是今天才在网上找到这句话的出处的。没有这样的背景,如何去谈“个性”与“创新”?窃以为,如果没有“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或者没有“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恐怕审题的困难会小些。

  >>>>解读二

  文|王小峰

  “个性”或“创新”的口袋都很大,一不小心,什么东西都往这个筐里放。聪明的考生,知道要把口子切小,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而在这之前,要给“个性”和“创新”要有自己的定义。可从反面的角度说,什么不是个性,什么不是创新,我们要真正的个性,要真正的创新。为了稳妥,考生,只可选一个深入细说,要么说个性,要么说创新,切不可两者都混说,结果变成四不像,什么都说不清。

  上海:评价他人的生活

  >>>>解读

  文|陆平

  上海卷作文材料提供了一个“看法不尽相同”的话题、一种具体的社会现象——“评价他人的生活”,要求考生谈谈“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这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评价他人的生活,对这种现象的思考不外乎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看法。

  第二个层面:理由和方法。

  看法,指对此现象的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对“评价他人生活”这种现象,你可以表示肯定、赞同,也可以进行否定、表示反对,当然也可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但最能体现思考的并不是看法本身,而是支撑你看法的理由,以及具体做法。

  在中国人传统价值观里面,反对“评价他人生活”占据主流,像“静坐常思己锅,闲谈莫论人非”的古训即是明证,多反思自己,少议论他人,是人们对修身的基本要求。但从现代社会角度而言,人与人早不是相对封闭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群体关系,因此“评价他人生活”其实是公民社会之必然,是对美好人性的颂扬,对优秀道德的推崇,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或者反之,对丑恶人性、败坏的道德、不健康方式的鞭挞和批判。

  当然,社会上“评价他人生活”之现象,往往优劣莫辨,而具体到个人身上,难免对他人生活进行评价,于是又可以从另一角度思考:如何对他人生活进行评价。这便可以从评价目的(比如对真善美的倡导、对公风良序的追求)和评价方式(比如善意、温和的而非恶意、粗暴的)等方面入手。

  浙江:虚拟与现实

  >>>>解读

  文|万 禾

  浙江卷的题目很时尚很现代,对比较“传统”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其实,不管任何话题,都要注意辩证思考看待。尤其是写议论文时。

  显然,“虚拟”世界既有其优越性,也有其不好的地方。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但我们与现实的世界越来越疏离了,与真实的人交往少了,这是可怕的。所以,对虚拟世界要保持警惕,不可完全沉溺于虚拟世界。

  另一方面,也不可远离虚拟世界。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远离科技会让我们逐渐脱离时代,这是可怕的。

  天津:我的青春阅读

  >>>>解读

  文|梁 莉

  近年来,天津卷高考作文一贯喜欢“以小见大”,倡导作文的“生活化”、“通俗化”,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想写好作文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思想积淀和语言表达功底。

  该作文题以“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为切入点,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阅读方式与体验来写;也可以针对各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思辨性地阐发。

  文体上,既可以针对身边的一些阅读现象和问题进行议论分析和理性阐发;也可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从不同侧面再现阅读经历或故事,进而揭示“我”对阅读本质的认识与思考;还可以尝试杂文、剧本等其他文章样式,既要有当下各种阅读现象和问题的形象化呈现,又要注意体现“我”的体验与思考,并力求内容的丰富性,立意的深刻性。

  需要提醒的是,在文体的选择上,天津卷特别强调“文体特征鲜明”,所以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想写成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而是应该根据你所要写的内容,选择适合这一内容的文体来写,而且一旦选定写某种适合内容要求及自己特长的文体后就要按照既定文体要求,力求写成这一文体,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山东:备好的行囊

  >>>>解读 备好的行囊

  文|熊少华

  山东卷的作文材料属于隐喻型: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行囊可以是人生旅途中必备的一切物品。很难确定哪些物品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因此,他们会伴随很久乃至一生。

  理解了这个含义,作文构思时,就可以紧扣“人生与物品”的关系来论述。从标题看,重在“行囊”一词上,所以,选择的角度就很广,涉及的范围比较宽,这些“行囊”分别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具有什么作用,这是作文的重点阐述的内容。

  这些“行囊”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积极、体现正能量的,也可能因为某些因素使本来积极的行囊会变成人生的累赘和负担,以致产生消极作用;可以是宏大的,也可是以微观的;有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有些亲,有些疏,而疏的会在某种时候更亲,等等。而这些“行囊”总会伴随一生,所以,在人生旅途中,如何用好这些“行囊”也是需要智慧的。

  在论述中,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比如将“物质行囊”和“精神行囊”加以对比,突出“两种行囊”的不可或缺,回顾当今精神家园丢失的一些现象来呼吁弘扬传统美德的回归等等;也可以由小及大,层层推进,从个体的人生“行囊”推及到民族乃至国家的“行囊”的重要性,使作文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力度。

  在上面论述的基础上,再谈谈作为当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准备自己的“行囊”,以及应该具备哪些必须的“行囊”,才能使我们的旅行走得更远和更好。

  全国 Ⅰ 卷

  >>>>解读

  漫画作文横空出世,规避还是回归?

  文|肖刚

  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

  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道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

  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第四,作为选拔性考试,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漫画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

  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总之,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几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全国 Ⅱ 卷

  >>>>解读一

  文|王兆林

  今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延续2015年全国Ⅱ卷命题的设计观念,考查学生核心语文素养。选材、命题,体现了立意的综合性、思辨性和批判性。

  1.所给材料,学生较为熟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审题上应该不会造成障碍。

  2.有明确的立意指向,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语文素养”及三条途径。其中“核心素养”为作文核心概念。

  3.作文题 属“任务趋动型”命题作文,有明确的“任务指令”,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谈看法和理由。

  4.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须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作清楚的辨析理解,二是须对所选的途径进行阐述,三是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解读二

  文|熊少华

  在审全国Ⅱ卷的作文题目时应当注意,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围绕“三个途径”进行分析讨论。考生首先要给“语文素养”下个定义或者作个诠释,然后归纳三种途径,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即认为三种途径中,哪一种更为重要;或者三种都缺一不可。

  作文的主体部分,可以采用层进方式,将三种途径由浅入深的进行比较分析:

  1.不可否认,课堂教学是基础阶段,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环节,体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2.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素养的丰富和拓展;

  3.社会实践更是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因为语文的全部外延全等于生活,语文的生活性极强,语文素养只有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和提高。

  行文时,最好列举莫言、韩寒等类似公众人物为例进行作证,也可以运用辩证思维,强调和突出其中一种途径,将这种途径与另外两种途径逐一加以比较,然后多维度地对某一种途径进行分析,可以从提高的方法、提高的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来论证某一种途径的重要性。更需要结合当今不少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条分缕析提出解决的办法。

  这类作文切忌:

  1.引出某个关键词而引申开去高谈阔论。

  2.抓住“素养”一词,大谈什么是素养,大谈古往今来谁谁有素养,谁又没有素养,然后空洞议论一番。

  全国 Ⅲ 卷

  >>>>网友解读

  让我们抓一下题目的“主干”:

  推出花茶新工艺,获得专利,很快被模仿,市面出现假冒伪劣。

  公开工艺流程、制定行业标准。

  不断创新,最终规范了市场,成为致富带头人。

  题目出来之后,网友纷纷表示此题思辨性很强,“太像申论题目了”,对高中生来说有些难度。不过也有勤奋的同学表示,本题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突破陈规、敢于创新

  遵守规则、市场秩序、社会责任

  利己与利他、合作与分享

  社会主义建设、先富带动后富

  舍与得的关系

  ……

  但也有不少网友为此题流露出的对知识产权的轻视感到担忧。

  (本文选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民间智库,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2016高考作文谁家题目最奇葩?权威大咖详尽点评》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42891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