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4 10:0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大榜”1月8日揭晓,295个项目榜上有名,包括42项自然科学奖,66项技术发明奖,187项科技进步奖;另有7名外籍科技专家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被称作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1年后再次“空缺”,该奖项的上一次空缺,是在2004年。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这意味着,该奖项在某一年度有可能颁给1人,也可能颁给2人,或是空缺,这些情况均符合条例规定。
截至2015年,共有25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除2004年、2015年空缺,2002年、2003年、2006年为1人获奖外,其余年份均是两人获奖,其中包括袁隆平、王选等公众耳熟能详的科学家。去年,这一奖项颁给了核物理学家、被称作设计中国氢弹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他曾为我国氢弹研制隐姓埋名30年。
1月8日,另一备受瞩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潘建伟也因年仅45岁的年龄优势,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自然奖一等奖的纪录。
自然科学一等奖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授予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作出突破性进展、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引用的中国公民。此前,华罗庚、吴文俊和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获此殊荣。不过,在过去十几年里,该奖9次出现空缺。2013年起,这一局面开始改变,到今年已连续3年产生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志敏说,这意味着我国重大原创科学成果接连产出,基础研究发展的势头喜人。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的统计,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大奖项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进一步减少,总数比2011年减少21%,科技进步奖减少近100项,减幅近35%。陈志敏表示,此举是为响应以“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为重点的科技奖励改革。
陈志敏说,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结果中可以发现,青年人才开始“冒尖”,并成为引领“双创”的主力军。从整体来看,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6岁,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54.3岁。在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完成人中,70后超过一半。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岁,科技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38岁。陈志敏说,这些人活跃在科技创新第一线,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潜力值得期待。
据了解,为坚持激励青年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奖已经连续3年为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开辟不受指标限制的推荐渠道。
中国青年报北京1月8日电邱晨辉
《国家科技奖 两大奖得主70后占比超一半》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38713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