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3 10:3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工人大学”校园-在距北京城区80多公里的一所小学内
工人大学图书室-学生们在这里围坐上“自我认知成长”课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北京郊区一所废弃的小学校园里藏着一所“工人大学”,给打工者提供课程培训。但是,和很多技术学校、夜校不同,来这里学习,需要打工者走下生产流水线,暂时放弃工作,脱产到这里学习半年。而且,还要学习看来来有些“务虚”的文化课。
每个学期,大概会有近20名学生来这学习。当中,80后、90后打工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大半年不去挣钱,他们为何要来这“上大学”?90后打工者,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怎样的感受?徘徊于城乡之间,有人说,他们是“迷失”的一代打工者,五一国际劳动节后,五四青年节前,让我们去听听年轻打工者的故事。
叫“大学”,但“工人大学”并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一个培训机构,在距离北京城区89公里的一个废弃小学里,校园空地上堆着木料,道旁长着杂草。从西藏来的拉珍说,刚到的时候吓了一跳。
拉珍:大学,哇,一听到大学。第一次进工大以后,这边的环境很落后啊,哇,原来首都北京也有这样的一面啊,是不是传销呢。
“工人大学”这学期有19个学生,课程有计算机技术、“自我认知成长课”、“新闻”、“劳动法”……
本期学生陈佳盛23岁,但已经是有着七八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打工者了,来这里前,打工每月有三千多块的薪水。在这,他迷上了修图软件。
但学个计算机在他打工的广东也不是难事,他为什么还是放着薪水不挣,从广东跑到北京?他说,打工后他有七八年没看过书了:
陈佳盛:整天就是蹲在厂里面,社会也出来闯过了,想要干点别的,不知道干什么。学技术我也不会跑这么远。在这边吧,学技术除外,还可以让我自己成长,跟别人更好地沟通,更好地了解自己。
邓军辉是“工人大学”的往期毕业生,当时,对打工工作不满意,又不知道要做什么,他就来这上了学,此后没有再回去打工:
邓军辉:每天上班都会坐在那里,不动啊,有时候多的时候可以上十五个小时。因为前面流水线是不能停的,上厕所的话有一个离岗证,一次性只能去一个人,去多了,都会被线长骂。
“工人大学”校园里-由学生挑选誊写的新闻板报
在课上,有老师会讲到某企业工人14连跳事件。他就是“工人大学”的创办人和主力教师,孙恒。他原是一名中学老师,后来辞职成为流浪歌手。在课堂上,他和学员们谈论“思想”:
孙恒: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人,而人不是机器,不是说掌握个技能就行了。一个年轻人,如果他思想迷茫,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他学到再多技能又有什么用呢。
在孙恒看来,来上课的年轻打工者,他们似乎和“工人大学”所在的位置一样面临一个问题,是否属于城市?
孙恒:普遍来讲就是很迷茫,不清楚未来的人生方向。回不去的家乡,呆不下的城市,长期流动在城市之间,处在迷茫徘徊的状态。在中国,这样的新生代打工青年有一亿五千万人。
学校的另一位主力教师是孙恒的妻子,学者吕途。她访谈过上百名打工者,出版了两本有关“年轻务工者”的书,她把他们称作“中国新工人”:老一辈打工者只想挣钱,而“新工人”更愿意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
吕途认为,这个社会给年轻工人的选择太少,“工人大学”只是为他们提供更多想象:
吕途:一直在强调这个可能性,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学员毕业之后回到工厂,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感受,是和以前不一样的,不是说让大家都去脱离劳动者这个身份,而是要做一个有尊严的劳动者。
学员梁栋说,毕业之后他可能还是会回到工厂,改变是个漫长的过程。(记者刘飞 实习记者邓诗如)
《90后打工者蜗居废弃小学学习:做有尊严的劳动者 》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xiaoyuan/19854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