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中考 >

高中压力大?试着读读这三本书!

[摘要]高中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少,广泛阅读难度较大,读书在精不在多,荐书三本,主要解决下面三类常见却令人痛心的现象: No.1 想努力学习,却不了解甚至滥用意志力,经常内心矛盾、失控,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No.2 平时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但却不会管理压...

  

  高中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少,广泛阅读难度较大,读书在精不在多,荐书三本,主要解决下面三类常见却令人痛心的现象:

  No.1 想努力学习,却不了解甚至滥用意志力,经常内心矛盾、失控,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No.2 平时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但却不会管理压力、调整心态,临场发挥严重失常;

  No.3 高中学习较为辛苦,但却找不到坚持动力和意义,最终放弃遗憾终生。

  No.1 想努力学习,却不了解甚至滥用意志力,致使经常失控,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推荐《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心凯利·麦格尼格尔(Kelly McGonigal)博士,这本书值得反复观看,如果有条件和兴趣建议参阅英文版本

  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意志力打交道,但在意志力挑战面前,我们往往会溃不成军,也因此我们一直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认为自己是一个意志力薄弱,甚至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真的如此吗?意志力新科学表明,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不知不觉陷入意志力的陷阱,直觉及传统意志力观恰恰是我们失控的根源,了解最新的意志力科学,不仅可以打破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还能为有效自控、愉悦学习指明方向。

  No.2 平时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但却不会管理压力、调整心态,临场发挥严重失常。

  推荐《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作者还是斯坦福大学心凯利·麦格尼格尔(Kelly McGonigal)博士。

  压力新科学的很多内容与直觉相反,很多我们自认为的压力管理只会适得其反,以下是书中部分内容的提炼:

  先认识下压力管理悖论:典型压力管理强调减压、放松的重要性,这其实进一步肯定了担心的事实,即压力、焦虑是表现不好的信号,告诉紧张的人要平静下来,这强化了他们觉得自己不行的信念,提高对未来焦虑的担心!此外,现实中,很多事情其实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压力避无可避,压力及压力带来的焦虑就会形成叠加效应,陷入恶性循环。

  再来看一下压力新科学的最新研究,下面是一个著名的压力干预实验:

  实验:“我很冷静”VS“我很兴奋”,把压力、焦虑转化成帮助其更好表现的能量!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贾米森对学生考前干预,鼓励一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压力管理策略,即通过放松、呼吸、鼓励等方式缓解紧张;干预组中,鼓励学生拥抱焦虑,对自己说“我很兴奋”,压力反应是身体帮助你更好地表现;控制组什么也不做。

  通过收集学生考试前后的唾液样本分析压力荷尔蒙发现,思维干预并没有减轻压力反应,但在接受过思维干预的学生,更强的压力反应伴随着更高的考试分数,压力提升了表现,而传统压力管理组及控制组,压力荷尔蒙与成绩没有关系!

  实验表明:选择视焦虑、压力为兴奋、能量或者动力,并不会降低压力反应,与直觉相反,压力越大,成绩提高却越显著,这是因为压力反应本身就是进化出来帮助我们整合身心资源的!当感觉紧张时,告诉自己这是兴奋,是身体帮助我更好表现,这确实简单、管用!重大事件之前,焦虑和兴奋之间,仅仅一线之隔!

  还有一个关于压力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们被简单告知“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他们实际表现会提高33%,即使这种只是随便说说也无妨,重要的是信息改变了焦虑信号的意义,不再是“你会搞砸的”,而是你会更好发挥的证据。

  打破传统错误的压力观,临场压力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如果能够视压力为资源,临场考试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焦躁不安了,相反压力越大,超常发挥的概率就越大!

  不禁想起中考高考,越是试图放松下来,越是期望云淡风轻,内心深处越是紧张的要死,那时候特意学过不少的放松减压技巧,听别人讲的头头是道,但怎么到我这就没卵用,尤其高考两天晚上都失眠,一直以为自己学艺不精,原来都是坑!

  No.3 高中学习较为辛苦,但却找不到坚持动力和意义,最终放弃遗憾终生。

  推荐《马斯洛人本哲学》,这本书是马斯洛人本哲学的精华,书中介绍的“需求层次理论”已耳熟能详,马斯洛对人性美好描述及高度肯定让人如沐春风,每个人的可塑性都极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一种本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沉睡者这种本能,一旦挖掘出来,我们就会自然而然找到坚持的意义,学习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如何在痛苦中坚持,如何挖掘痛苦的意义,这是我们转变的关键。具体应用参见:怎样判断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相关工作? - 高太爷的回答

  最后推荐一篇论文译文:英文题目为《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译文题目为《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畅销书《异类》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以该论文为原型,论文中的观点越来越让我认同。简言之,即使是天才,也是拿时间砸出来的,但仅仅用时间是否就能够砸出天才,回答是不够,还需要“刻意训练”。刻意练习指有有监督训练(理想条件),寻找正确、高效的训练方法,不断挑战“学习区”,并获得即时反馈和即时纠正,不断延伸现有能力水平。

  高中时间紧俏,荐书慎之又慎,精挑细选之作,希望能有所帮助~

  作者:高太爷

  微信搜索:shitijun009[长按可复制]

  关注这号的人,考试成绩一般不会太差


《高中压力大?试着读读这三本书!》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50141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