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中考 >

中国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摘要]“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高尔基 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

  “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高尔基

  

  

  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

  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中国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父母们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2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家长的“8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

  不要培养“超级婴儿”。

  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对孩子的教育,最安全而又有效的方式,是应该在私下进行的,表扬可以公开,批评做到秘处,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方式如果不当,不但没效果,甚至食得其反。

  我们要意识到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往往导致孩子没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样狂躁。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学生严辞斥责,有智慧的父母,时刻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任何人都需要获得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爱,二是安全。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既有爱又有安全感。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要么因为只有爱而没有安全感,要么因为只有安全感而没有爱。最不幸的人是那些既没有爱又没有安全感的人。

  对孩子来说,他极度地渴望爱,又极度地渴求安全感。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他的父母的陪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伏尔泰:“对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愿一起学习,一起努力!

教育无痕 | 生命无限

▼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自中国教育研究(微信ID:hantopedu)


《中国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47495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