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7 09:3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近日,来自全国近百名中学校长汇聚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参加了2016高等教育创新年会中学校长论坛,围绕“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主题,系统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变革热点问题。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指出,“之所以在组织教育创新年会时,增加一个中学校长的论坛,最主要是想从一个系统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应做什么样的改革,希望能够动员国内做基础教育的校长也来关注高等教育。”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校长周晓阳、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后有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军、安徽合肥一中校长陈栋以及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丽彬等业界知名专家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几位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就当前课程改革、人才培养以及基于学校文化基础上的教育变革与探索做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刘丽彬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中学如何进行育人模式、育人理念的变革,从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壁垒的角度,大学和中学共同探讨国际化背景下的教育核心素养发展问题,意义重大。核心素养是学生今后参与全球竞争一个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中小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我们传统教育里最大的问题是马路警察各管一道,小学管小学的事,初中管初中的事,大学管大学的事,那么怎么把教育贯穿人才成长的始终?实际上也是我们当前教育变革的一大任务。”刘丽彬指出。
他认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自主发展、文化素养、社会参与这三大领域,然而存在着育人与学科中间的断层。目前教育部提出“五个统筹”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的措施,但是课程改革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
刘丽彬建议,中小学要加强核心素养框架建构的校本化研究与实践,同时将学校建构的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化为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具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既然借鉴了全球先进的教育理念,那么就得跟上相应的资源配置。
“我觉得西浦这种大学对人才培养的变革一定会影响基础教育,这个是慢慢互通的。”刘丽彬说。
周晓阳在谈及国际化教育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时说,“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也不仅是锻炼学生能力,而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此外,我认为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培养世界公民,我们应把眼光放在整个全球化背景下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人才。”
在共同理念下,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已经与西浦在基础教育领域试水合作,开设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化人才创新实验班(简称“西浦班”)。西浦班不仅是中招的改革试验,更蕴含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高校与中学教育衔接、国际化教育创新等多项高远目标。西浦班开设了学术用途英语、职业规划、大学体验等特色创新课程。
此外,西浦于2015年成立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将西浦的国际化育人模式从高等教育延伸到了基础教育。
作为西浦附校的校长,后有为借鉴了西浦的“五星育人模式”构架了以书香校园课程、健美校园课程、科技校园课程、数字校园课程、绿色校园课程为主题的智慧校园,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生态,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深度融合。
后有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基础教育学校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考生。没有人生来就是精英,而是通过教育才能成为精英。所以基础教育是通过公民教育奠基精英素养,由此而培养出社会的精英。先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然后养成学生的优雅高贵的精英品质。
“西浦已经勇敢地把自己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思想辐射到基础教育,让我们的基础教育更好地接受五星育人理念、更好地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我也相信,西浦在这些尝试的过程中也会总结,从而在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中发挥作用。”周晓阳说。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广角】中学校长探讨打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壁垒》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41469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