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中考 >

“会了”,就不要教了

[摘要]外行领导内行, 内行放弃常识,都是危险的事。 有校长问,家长反映某老师上课往往只讲二十分钟,就让学生自己看书了,问我这位老师的做法对不对。该校长脱离教学多年,虽然到处考察,毕竟缺乏课堂经验,但他在作出反应之前能向教师咨询,听取不同意见,还算...

  外行领导内行,内行放弃常识,都是危险的事。

  有校长问,家长反映某老师上课往往只讲二十分钟,就让学生自己看书了,问我这位老师的做法对不对。该校长脱离教学多年,虽然到处考察,毕竟缺乏课堂经验,但他在作出反应之前能向教师咨询,听取不同意见,还算是比较慎重的。

  只是我并不觉得校长的问题有什么价值。那位家长希望教师怎样上课,不得而知,他大概听到孩子回家埋怨了什么,他也许认为“看书”不算教学,就急不可耐地打电话投诉老师了。时下,常有家长在投诉的同时,动不动就提“换老师”,这种“家长要当校长的家”的情况很普遍,如果校长不懂课堂教学,很麻烦。

  教师“讲课”,是老办法;“上课注意听讲”,是做学生的老规矩,带耳朵就行,民国初期小学生的“守则”上就有。如果老师“不讲”,学生无事可干,顽皮捣乱,如小民一日无君,惶惶不可终日,谓之“师之惰”。可是,学生课堂任务是“学”,学不等于“听”,还在于“思”,进乎技。教师的教不等同于“讲”,一味地“讲”,等于“灌”。讲得太多,不但“败味”,也导致学生疲惫不堪。

  我以前任班主任,常有任课教师告状,说谁谁谁上课不听,谁谁甚至打瞌睡,要我认真处理。我了解情况后常常感到为难,这些上课不听的学生,有的是已经“会了”,已经“懂了”;有些有预习习惯,基本了解每个阶段要讲授的内容,上课比较放松,老师讲到节点或他感兴趣的内容时,“耳朵就竖起来了”,因为那是他预习时没明白的或没注意到的;如果他听懂了,老师仍然在说,他就会分神,想点别的:作些迁移,适当拓展,考虑应用,甚至做做白日梦……这些,其实是一种学习常态。他不是“不听”,而是已经“懂了”。既然懂了,何必装作很专注的样子望着老师?同样,如果教师已经发现学生应当“听明白了”“想通了”,他为什么不能停下来,让学生“消化”一下,讨论交流,或是让学生放松,看看书?如果他仍然要重复,如无病喂药,非但劳而无功,有可能导致学生厌烦。

  任何人对不断的重复都会产生困倦,小学生这样,高中生也会这样,“听懂了”,“会了”,老师为什么还要没完没了地说?甚至教师自身也有这样的经验,我们无数次地听校长喋喋不休地讲“教学ABC”,也常常听远来的和尚念一加一等于二,有限的学习时间,往往耗费在无意义的重复上。

  学生每说起家庭冲突,往往埋怨家长唠叨,“翻来覆去,就是那点道理”,“耳朵听出老茧来了”;那些常识,简单明白,然而父母总认为多说几遍好,说得过多,也就违反了教育常识,招致反感,孩子厌倦了,“逆反”情绪也就生出。

  课堂讲风过盛,重复过多,除了教学观念落后,有些原因值得关注。一是目前的大班制,不利于教学。有些小学班级严重超员,能达到五六十人,老师上课担心照应不周,顾此失彼。有些学生确实需要叮咛三五遍,有的则讲一遍即可,而也有学生未教已会,不需要讲;教师在一个大班,唯恐有疏漏,不能不考虑少数学生的学习,为一部分人的“慢”而不能不重复。这种情况下,他就宁可多讲一遍了。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完成基本任务后,课堂留部分时间答疑,或由年级对有困难的学生组织课后辅导。二是评价考核观念的限制,评价者认为“多讲”即是负责。目前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很少。“应试化”教学盛行的地区,学科课时安排过多,“反复讲、反复练”成为教学常态,无视学生承受力。一些学校有“监督机制”,学校或年级管理人员“巡视课堂”,检查老师上课做什么,如果“不停地讲”,则视为“负责”。因此,部分老师上课如同念经(应试则如念紧箍咒),其实,即使真理和常识,也经不起这样翻来覆去,天天讲、课课讲,。

  台北国语实验国民小学李玉贵老师说,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学,“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这句话说得真好!教师教学得法,能激发兴趣,做到“启思导疑”,学生自主学习,即使能力发展有快有慢,但毕竟都在向前走。我在李老师的教室听了两节课,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讨论交流,动手动脑。课后我翻看学生当堂的作业,和课堂发言情况大致相同,水平不够整齐,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明天还要上课呢,还有很多课要上呢,他们总能“学会”的。

  课堂教学,讲授得法,也重视迁移、拓展和应用,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使之内化为能力,获得智慧,这是“教学”。教师要有“会讲”的信心,“少讲”的智慧。

  (来源:网络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kingsunFZ,让我们在教育之路上一起努力,加油!


《“会了”,就不要教了》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zk/27835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中考状元秘籍:初中数学学习经验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