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小升初 >

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

[摘要]昨天中午和同事聊起关于孩子的话题。说起教育,我还是难免焦虑。同事笑称:“我就问你,以后想不想当空巢老人?”我沉默了,然后同事继续说:“以后就把孩子留在身边,多好...

  昨天中午和同事聊起关于孩子的话题。说起教育,我还是难免焦虑。同事笑称:“我就问你,以后想不想当空巢老人?”我沉默了,然后同事继续说:“以后就把孩子留在身边,多好!”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因为孩子们放暑假,而家长们都要上班,无法给孩子们更好地照顾,所以很多人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把孩子送到自己的父母身边,让孩子和老人体会祖孙情。问题就来了,同事采取了这个方式,可女儿才走了几天,他真是晚上都睡不好觉,很想女儿。

  我觉得这个话题很值得思考,就发到了朋友圈,结果一大早,不少朋友或是语音或是文字留言,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也在想,我们为人父母,养育孩子,悉心教育究竟为了什么?

  我深信,所有的无条件养育和教育对于任何一个真心爱孩子的父母,其实都不是一个话题。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尤其是中国父母亲,是一个非常艰难地感受。

  一

  那天,因为限行,我通过打车软件,叫到了一辆车。一上车,我就觉得很有意思,原来我居然第二次坐这个魏师傅的车。我能记住他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家附近不算热门之地,早起上班,还是要走一阵子,到了商业广场门口才比较方便。而用了打车软件,直接到小区门口来接送,着实方便了不少。其次,这个魏师傅看起来年纪不小,我很惊讶这个年龄的师傅,还能熟练的掌握这些互联网的新软件。

  于是,我们攀谈起来。越聊越投机,魏师傅告诉我,自己的儿子是成都七中毕业的。我说:“那你不是教育的很好,那里全是学霸。”魏师傅说,孩子成绩还可以,所以考到香港科技大学,学无人驾驶机方面的专业,现在本硕连读毕业了,留在了香港。

  我问:“你的孩子是有奖学金不?”他说:“奖励的金额不高,主要是自己支付。”我有点惊讶:“你开出租车,那么高的花费,你怎么负担呢?”

  魏师傅告诉我,早年他是开大货车的,收入还是可以。当年儿子想去香港读书,也曾担心过学费的问题。魏师傅当时只对孩子说:“你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考上,学费的事是我考虑的”。

  前些年,儿子读书也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后来,孩子自己在香港买了房子、办了婚礼,娶了一个英国留学归来的四川姑娘,(他们是本科同学,为了儿子,女孩选择了回香港科技大学读博),这些事,都是儿子依靠自己完成实现的。儿子成家,魏师傅没花一分钱,主要他也没什么太多积蓄。

  我问:“那你现在还需要这么辛苦吗?”魏师傅笑了,说:”儿子也不让我继续开出租,可是我觉得自己还可以继续工作,自己多些养老的保障,还是要安心些。”

  我说:“那么用心把孩子培养的这么优秀,可是老了,也不能常常见面,你有没有觉得后悔呢?”

  我到现在都记得,魏师傅深深叹了一口气,然后说:“我还有个女儿,女儿和我们住的很近,平时白天老伴帮女儿带孙子,我就出来开车呢。”

  不管怎样,生活中喜悦总是多于烦恼,在意自己拥有的也挺不错。

  二

  太多的父母们,选择无条件养育的淡定,一面把孩子送到那些更适合发展的城市,一面又要学习自己承受这一份渐行渐远的孤独。

  你看,邻居家的老王,孩子从小成绩平平,老王没少操心。最后孩子留在本地找了一份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差的工作。现在,老王和自己孩子一家就在同一个城市,每周末,孩子一家过来,老王突然觉得自己多年来和孩子比较紧张的父子关系开始向着朋友的关系进展,老王现在每天过的可乐呵了,逢人就说:“人啊,别想那么多,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也曾经以为父母跟着子女就行了啊,孩子在哪个城市,父母也跟着过来就好了。

  于是,我父母从陕西来到了四川,可是我忘了,四川的天气很潮湿,父亲的关节炎似乎很难有好转。爸妈在新的环境里,除了我和姐姐,他们在这个城市里,并没有多少朋友、亲戚可以走动。

  相守是一份幸福,但人老了,即使孩子在身边,有些孤独和病痛也没法消除。

  三

  妮妮大学闺蜜团里的一个好姑娘,曾一分之间与外语系擦肩而过,调配到了中文系,妮妮这才有机会成了她的好友。

  那时,考英语四级时,她没少给妮妮补过课。毕业后在高校工作的她,最终选择了去美国读研,也在那里邂逅了她的华裔白马王子,婚后定居在美国。

  她的父母亲,大约每隔半年左右,去一次美国看望她并帮她照顾孩子。她的公公婆婆多次希望我闺蜜的父母能尽快把关系转入美国,可接受了多年党的教育并已经熟悉了四川这个生活环境的他们,不愿意去美国生活,就是觉得成都好。

  前年的一场大病,闺蜜的妈妈做了一次开颅手术。那时女儿正在孕期,闺蜜的妈妈推进了手术室前,含着眼泪写下遗书,尽管如此,还要求家里所有人都不准告知自己的女儿。

  幸好闺蜜的妈妈手术非常成功。前段时间我去探望她,阿姨告诉我:“我不喜欢美国人的那种生活节奏,没法习惯。亲家虽也只有这一个儿子,在美国的房产不少,可他们并不愿意接受这一切的安排,还是愿意住在成都自己的家里。”

  “唯一的女儿,嫁的这么远。以后的养老和健康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好友的妈妈若有所思的说:“两代人对生活的态度、生活方式都不同,我和她爸爸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不给女儿添乱就好。她那么远,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也不容易。”

  不仅仅是我闺蜜的父母,在中国各大城市中,体会着爱就是渐行渐远的分离,这样的父母绝不是少数。

  妮妮的演讲老师涂伟谦先生,对妮妮提出的这个话题感同身受。他认为在“对家的依恋”和“对父母的关爱”上,一般来讲,女儿比儿子要做得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儿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父母老年后的“陪伴”。而作父母的,更不应该极其自私地设定女儿的归宿就是自己老年后的伴侣。

  他说:“一个真心爱子女的父母,应该是可以为子女付出全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不求回报的人。而其中,就包括:为了子女的爱情和事业,要勇于承担自己照料自己的“孤独。”

  他认为,“放飞子女”、“一切为了孩子”,必然是沉重的话题。这“沉重”就体现于父母能舍弃多少?能承担多少?一一当然,父母的伟大,也会因这“沉重”而彰显出更绚烂的人性光辉。

  涂老师还悄悄对我说:“妮妮,你聊的就是我们必须且正在面对的现实:作为中国第一代“独子女”的父母,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空巢”,更有极少数人已经“失独”!然而,动物的本能和为人父母的天性,又激励我们为了子女的幸福(婚姻、事业)割舍下儿女情长、甚至掐断不时涌起的思念。

  这是最深沉的父母之爱,无奈还带点悲壮。

  四

  微友嘻哈给我留言:“我们家姐弟三个,我是老大。毕业那年,奶奶刚确诊为癌晚期,姥爷先是摔坏了股骨头不能动,后来又脑血栓,妈妈几乎用哀求的口吻对我说,“毕业一定得回来。”我说:“家里不是还有他俩吗?为啥一定要我回去?”我妈只说了一句:“我要是有八个孩子在身边,也代替不了你。”后来,我就回到县城,安安心心的做个小学老师。刚工作的第一个月姥爷去世,第二个月奶奶去世,前后只差20来天。现在想想,回老家过安逸的小城生活,婆家娘家不足3000米,最大的好处就是陪伴。”

  也有微友建议说:“反正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其实可以再生一个孩子,总可以有个留在身边。”我倒觉得,把孩子留不留在身边,这不是孩子的数量能够决定的一件事。如果用一个孩子的陪伴换取另一个孩子的展翅高飞,其实对两个孩子都不公平。

  来自孩子的爱,有时同样也是一个难以取舍的选择。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妮妮:

  跨界亲子教育践行者,阅读推广人、阅读指导师,书评、影评及专栏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智慧,跳出教育看教育。

  如果你对亲子关系、自我成长与家庭教育有困惑,欢迎与妮妮交流。

  微信公众号:ninixw


《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xsc/56465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