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频道 > 升学考试 > 小升初 >

育儿=“做游戏”!

[摘要]认知疗法在改变孩子方面是有效的,但是认知疗法也有盲区。有的时候去和孩子讲道理的效果不好:比如孩子不爱和小朋友玩儿,怎么说他也不肯去一起玩儿;和孩子说过好多次“被批评”没什么,但一被老师批评就哭;和孩子说过要认真听讲,但是上了课又开始说话......

  认知疗法在改变孩子方面是有效的,但是认知疗法也有盲区。有的时候去和孩子讲道理的效果不好:比如孩子不爱和小朋友玩儿,怎么说他也不肯去一起玩儿;和孩子说过好多次“被批评”没什么,但一被老师批评就哭;和孩子说过要认真听讲,但是上了课又开始说话......

  有时讲道理的效果的确可能不好,此时可以用“体验”的方法,这基于心理学行为主义疗法的原理。参考:行为主义疗法原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应… 。而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学习改变的媒介。因为孩子对游戏这种形式通常是喜欢的,游戏也容易吸引着孩子去参与。当你觉得讲道理效果不好的时候可以试试,尤其对一二年级以下的小朋友常常有些效果。

  一、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和小朋友玩儿

  现在由于各种原因,两三岁的小孩子不会、不爱和小朋友玩儿的情况越来越多了。父母也很着急,但是劝说孩子,给孩子讲道理,教给孩子应该如何和小朋友交往,效果却往往不好。

  此时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媒介。通过带领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做各种好玩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体验交往的乐趣,消除对交往的莫名害怕,也自然地学会交往的方法。而且游戏的吸引力较大,家长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气,孩子就愿意去参与,在玩儿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交往。

  参考:如何让孩子爱上“和小朋友玩”

  二、设计游戏提高承受能力

  孩子基本都是天生要强的,所以一开始大部分受不了批评。所以,我也设计了一个批评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体会被批评是一件没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逐渐地就能承受了。

  我女儿小时候是经不住批评的,说她几句就要掉泪,或者比较烦躁、生气。我们除了告诉她被批评没什么之外,还模拟一下批评的情境,让她体验一下批评确实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设计了一个一起互相批评的游戏:女儿可以来批评我们,我和妈妈也可以互相批评,体验一下会怎么样。有段时间我们就经常玩这样的游戏,她也掐着腰和我们互相批评,嘻嘻哈哈的。逐渐地孩子就体会到,被批评确实不算什么。这就是心理咨询中的行为疗法的一种:情境模拟——模拟实际的情境,让孩子去体验、学习。

  女儿开始对叫外号很反感,但是叫外号在学校是难以避免的,其实最好的策略就是不理睬。我们就在家里模拟,互相起外号,叫外号,同时很放松的态度,让她体验到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在学校遇到这种情况,就不那么反感了。

  大多数孩子天生都是想当第一,想赢怕输,这很自然,我女儿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就和她一起玩游戏,玩各种比赛。我自己先假装输了,输了之后,很坦然放松地说:输就输了,有什么了不起?!一副很不在乎的样子。逐渐地在孩子输的时候,也说:输就输了,有什么了不起?也是很放松的态度。这样女儿最终自己也会说:输就输了,有什么了不起?就对输不大在意了。

  三、老师和学生的游戏

  1、通过游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一位在我这里长期咨询的妈妈,不了解4岁孩子在幼儿园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老师是怎么对待他的。但是直接问孩子,他却不说。所以我就建议妈妈和孩子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孩子,逐渐地,在游戏中孩子在幼儿园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来。

  妈妈的日志中写道:今天继续玩维尼老师说的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在我的询问下孩子说了很多,他已经不像以前一样只会回答:“没玩什么,没教什么”了,已经会跟我描述一些东西了,只要我继续诱导,多跟他交流,相信以后他也会絮絮叨叨的跟我讲幼儿园的事情,这样我也就能更多的掌握他在学校的信息了。

  2、培养上课的乐趣,体会老师的感觉

  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二年级,女儿都喜欢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经常让我和妈妈当学生,她当老师来上课。她会给我们讲英语、数学、语文。有时间的话我们就会来听讲课,她讲得不亦乐乎,很是高兴。这其实是一个培养孩子对上课兴趣的好机会。上课对她来说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事情,这种游戏的效果恐怕比给她讲道理要好很多。

  有时我们也会故意捣乱一下,说个“小话”,或者不好好听,眼睛乱转.......女儿马上就会批评:你俩要认真听讲!这样她就能舍身处地去“体验”老师看到同学不认真听讲的感觉,对培养课堂纪律是有帮助的,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纪律的意识。

  四、可以创造性地发明游戏,用于孩子的改变

  这种游戏的方法对于四五岁以下的孩子还是有效果的,所以,可以自己来设计一些适合于孩子情况的游戏。比如,一位在我这里长期咨询的妈妈说,四岁的孩子与小朋友玩儿,别人碰了他一下,他就觉得是小朋友在打他,所以反应激烈,怎么说孩子也不听。我就建议妈妈和孩子模拟相似的情景玩游戏。在游戏中,互相碰一下。可以先让孩子碰妈妈,妈妈很放松或者笑嘻嘻地说:碰一下,没关系。碰就碰吧....再去碰孩子,也教给他这样说。逐渐地,孩子就会体验到别人只是“碰到他”而不是在打他,“碰一下没什么”也就成了他的习惯性思维。

  你自己可以想出适用于自己孩子的游戏吗?

  一位妈妈的反馈:前段时间,五岁的女儿在上英语课外班的时候,老是在凳子上动来动去,用手一会摸摸她挨着的同学,一会摸摸挨着的桌子凳子。在舞蹈课上纪律也不好。后来我就孩子上课小动作这一问题请教了维尼老师,他很热心的给我推荐了他的一篇博文《育儿可以用“游戏”心里疗法》,看后我就按照维尼老师写的那种游戏方式去做,游戏具体做法是让孩子扮演老师的角色,我和动物玩具扮演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上,我时而摸摸左边兔子的耳朵跟她说悄悄话,时而拍拍右边乌龟的背,女儿一开始只是有点严厉的叫我的名字,然后就叫我起来讲故事,故事讲完后,我认真的听她讲了一会,然后又装着坐不住的样子,女儿又严厉的点我的名,最后忍无可忍的抱着我说:“妈妈能不能听我说?气死我啦!”语气带有无奈和撒娇的意味。见时机已到,我说:“看,同学们都在说话,不听老师讲课,老师是不是很难过呢?”女儿点点头,“哪从今天起我们做一个不一样的你,相信自己好吗?”我看着女儿的眼睛说。女儿使劲的点头回应我。在接着最近几节英语课堂上,我真的看到了不一样的孩子,那个上课老摸东摸西的女儿不见了。

  

  作者介绍

  维尼老师(胡春光,),畅销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现居青岛。

  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著《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位列当当亲子家教类新书排行榜第一名。


《育儿=“做游戏”!》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xsc/38940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