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8 15:1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2016年高考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在考生和家长紧张备战的同时,名目繁多的“高考商品”已被商家集中推出。励志服饰、状元餐、保健品、高考房……商家围绕着考生的衣食住行,深挖“高考经济”。“金榜题名”心切的学子和家长和求财心切的商家,共同构成了一幅热闹的夏季图景。
从市场规律的角度来看,有需求就有市场,需求有多强烈,市场就有多火爆。“高考经济”升温,是市场运行规律在特定时段、特定人群中的生动体现,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高考经济”对于满足考生的多样化需求乃至特殊需求,保证高考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更需注意的是,商家有可能在逐利冲动之下做出不当的经营行为。他们可能会抓住部分学子和家长“为了高考不计成本”的心理,故弄玄虚,以次充好,甚至漫天要价,等等。
比如,最近一种宣称可以帮孩子考出好成绩的“聪明药”开始热销。网上称,吃了这种药,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力、注意力,以及改善记忆力。对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李荔解释说,其实所谓“聪明药”,就是莫达非尼、利他林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并没有证据证明它们能使人变聪明。此类药物都是处方药,而且均为“红处方”,所以无论是实体药店还是网上药店,都不能随便出售。
对于此类“高考商品”,专家的及时发声和引导固然有积极意义,但这显然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包括食品药品在内的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把“高考商品”的准入关和质检关,切实避免那些不良商家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侵害考生以及家长的利益。
再如,这些天,不少高中附近的酒店已收到许多考生家长的订单,高考期间的宾馆房价也已经上涨了不少。宾馆房价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合理区间内上下波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可以理解和接受。但如果涨幅超越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有借机宰客之嫌。这也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合理合法地采取应对之策,确保考生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避免考生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高考经济”的升温,必然带来“高考商品”的购销两旺。对于这一特殊的高考市场,除了乐见其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功用之外,还需要考生和家长睁大眼睛,冷静理性面对名目繁多的“高考商品”,更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介入,承担起相应的监管、引导之责,确保“高考经济”健康运行,确保考生和家长能够买得放心,住得安心,用得舒心。
(作者杨红星,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57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阅读( 5)评论0赞0收藏
《谁来把好“高考商品”的质量关?》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sxks/gk/41548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