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青春派我的大学:文艺范儿里青春飞扬

[摘要]第1页 第2页 有人说,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总少不了几个爱情诗人,几个流浪歌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音乐作为校园文艺的主流形式,曾滋润了一代代学子。如今,随着课外娱乐生活方式日益多样,“文艺”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小众”。但校园中总...

  有人说,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总少不了几个爱情诗人,几个流浪歌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音乐作为校园文艺的主流形式,曾滋润了一代代学子。如今,随着课外娱乐生活方式日益多样,“文艺”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小众”。但校园中总有这么一群人,在课余时间沿着文艺的道路越走越远,变成了一名他人眼中的“文艺青年”。

  今天我们要关注的,就是校园里的那些“文艺青年”。时代变迁,当下大学校园里的“90后”“文艺青年”,与他们的前辈们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怀?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他们乐在其中?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梦想,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诗歌里遇见另一个我

  手捧《飞机飞行动力学》穿过相辉堂前的草坪时,或在飞行器设计与仿真实验室里研究飞行模拟驾驶舱时,梁伟伦只是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而校园诗人西尔,在某个午后与友人酒吧相约,恰逢酒水涨价,因囊中羞涩而不得不悻悻而归,那刻他突然捕捉到现代年轻人进退两难的社会境遇,写下一首《两男两杯》。“梁伟伦是我,西尔也是我,本质上讲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展现了我所具有的两种不同面貌。”复旦诗社第四十二任社长西尔如是说。

  对于西尔来说,诗歌是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2014年初入校园时,社团云集招新,复旦诗社并不突出,西尔报名后也疏于参加社团活动。次年复旦诗社组织春游,选择的地点正是西尔的家乡——浙江台州,乡情使然,西尔参加了春游。短短几天的旅程,大家在启程返校的前夜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这次夜谈对我触动非常大,让我知道,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么坦诚而互相信任。这是诗歌赋予的,我很幸运遇到一群诗人朋友。”西尔说。

  从一个爱好阅读的理科生,到一名以诗会友的校园诗人,这个过程水到渠成。《春美术馆》《地下铁男人》《毛小豆轶事》……西尔的诗歌里充满无数日常细节,但又紧绷着一种陌生感。在西尔看来,“诗意来源于日常生活,在诗歌里,我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反思自我,反思社会。”

  在这个非典型工科男孩看来,理想与现实、诗歌和生活并非不可调和。他将专业学习和诗歌写作看成“安身”和“立命”的关系,专业技能可以让他凭借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生活,但“诗歌塑造了脱离于肉身之外的另一个自我,创造了学习之外第二种生活方式,为我的生活扩展了更多的可能性。”

  成立于1981年的复旦诗社走出过大批优秀诗人,除了诗刊《诗耕地》外,近年还出版《在复旦写诗》《复旦诗选》等诗集,并坚持在网络上分享最新诗作。传承着这一文脉,西尔和他的同伴们,这个核心诗人不到20人的校园诗人群,以诗之名笔耕不辍。

  诗歌是个体性极强的写作类型,诗人们如何在校园里群聚而独立呢?西尔认为他们贵在坚持“和而不同”,最大限度地尊重诗歌写作的多样性,但也不盲从附和。每个月西尔会收集社员们的最新诗作,并组织匿名互评,好的诗作从不吝赞美,存疑之处也会直言批评和虚心接纳,“因为我们都是彼此最真诚和最信任的读者。”

  以往,大学校园曾培育了许多受追捧的诗人,在当下却遭遇了同质化、边缘化、情感虚弱等等指责。文学失去轰动效应的年代,诗歌何以立足?1995年出生的西尔写着年轻的诗句,并发出了自己的宣言:“我们都是真诚的创作者,勇敢地观察着这个世界,创造自己的诗歌语言,努力成为站立在汉语转变浪潮中的先锋。”

 

  

12下一页

《青春派我的大学:文艺范儿里青春飞扬》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83220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