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中考少加分,教育更纯粹

[摘要]原标题:中考少加分,教育更纯粹(人民时评) 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逻辑看,对“鼓励性加分”实行大幅瘦身,是大势所趋 事关全国考生利益的考试公平性问题,向来牵动着社会敏感的神经。中考刚落下帷幕,有关其加分政策是否科学公正的讨论,便成焦点,主要集中...

  原标题:中考少加分,教育更纯粹(人民时评)

  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逻辑看,对“鼓励性加分”实行大幅瘦身,是大势所趋

  事关全国考生利益的考试公平性问题,向来牵动着社会敏感的神经。中考刚落下帷幕,有关其加分政策是否科学公正的讨论,便成焦点,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个别地区加分人数占比过大,有超过15%的考生可享受加分政策;二是加分项目和内容难以服众,比如,有的地区规定到当地投资的企业家子女即可获得一定加分额度。不少人认为,中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正被异化为“硬通货”,教育政策成了拉动地区经济的手段,有违教育公平。

  对中考加分政策的讨论,在过去十几年间从未停止。约十年前,深圳市对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加分的政策,就曾引发热议,最终被教育部叫停。中考加分的政策,也在社会普遍关注、教育界反复论证讨论中前行。

  近年来,教育公平总是被拿到聚光灯下审视。随着《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下,高考加分政策瘦身显著,并于去年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等鼓励类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本地区高校在本地招生,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更是减至5项,且全部为政策性加分。相形之下,中考加分政策中的一些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客观地说,当年设立一些考试加分政策,有着增进公平或效率的合理性;时过境迁,今天重新把它们放到教育公平的天平上称一称成色,是顺理成章的。事实上,公众的批评也并非全盘否定加分政策,而是呼吁对政策性加分的比例进行更科学的论证,防止个别地方以公平之名,行不公之实。另一方面,也是寄望加分项目顺应教育规律,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对少数民族考生以及烈士子女等特殊人群的政策性加分,势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这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是教育在当下需要承载的使命,也是社会公平的大义。然而从更广的范围看,公平的尺度也需要随着情况的变化相应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做不到科学论证、审慎推进,无法加强信息公开与过程监督,那么,以公平为前提的政策,能否行公平之实、结公平之果,就可能得打个问号。

  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逻辑看,对“鼓励性加分”实行大幅瘦身,是大势所趋。当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展开,希望通过高考改革撬动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鼓励中学将育人方向从“单纯育分”调整为“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同时,通过综合素质评价鼓励中学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所在。反过来讲,如果中考加分项目继续扩张,不仅可能影响这一阶段的教育改革质量,还可能会对冲掉高考改革的成果。

  当前需要十分警惕的,是一些地方任性的“花式”加分。这种方式,既是不尊重教育规律,也是对教育公平的漠视。从根本上讲,改革考试加分政策,是要改掉个别地方把教育行政化的习惯,彰显教育化人、育人的本质。

  教育界常说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教育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因此,减掉当前教育所裹挟的过多无关内容,就是为了让教育更好地远离功利,坚守那份朴素与纯粹。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30日 05 版)


《中考少加分,教育更纯粹》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78460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