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5 09:30 我要投稿
原标题:55.9%受访者评选团体出游是最佳毕业活动
高考已结束,中考在即。不少学校学生相约进行喊楼、撕书等“毕业活动”,加油打气、传达祝福、宣泄情绪,甚至被视作“毕业礼”。也有人认为这些行为背离了学校育人宗旨,排解不了考生的心理压力。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3%的受访者所在中学中高考时均出现过撕书喊楼等行为。55.9%的受访者认为,团体出游是最佳毕业活动。
50.7%受访者认为叫停“撕书喊楼”可维护传统校园氛围
厦门一中2015届的毕业生王涵茹,对于去年高考前的喊楼,至今仍印象深刻,“那天下了大雨,很多学弟学妹到教学楼下喊‘高考加油’为我们助威,淋湿了每个人,我们无比动容,特别有士气。”她告诉记者,有的老师也被感动了,“还让教室里学习的我们出去看”。
谈到撕书,王涵茹则认为完全无意义,“不能够缓解压力。我2012年初中毕业时,有些同学撕书,过后地上一片雪白,扔得很爽,收得很累”。
据调查,51.3%的受访者所在中学中高考时均出现撕书喊楼等行为。63.5%的受访者认为此举仅仅是学生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37.7%的受访者则认为是不尊重书籍的表现。其他还有:浪费教学资源(31.8%),提高士气,振奋人心(28.6%),不利于考前稳定情绪(28.0%),活泼有激情(24.2%),不知感恩(11.1%)。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德育处主任刘万江认为,高考有压力,宣泄渠道有多种,当然有合不合理、科不科学、理不理性的分别。“那些撕书的学生,抱着解脱的心态,但高考意味着自主学习的开始,学生应当热爱学习和书籍,不该践踏,应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
刘万江表示,“喊楼”虽然能达到宣泄目的,但这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恨学习。“通过咬牙切齿的方法,虽然发泄了,但这种做法是不理性的,且一些学生是随大流跟着起哄”。
针对此类行为,有地方教育局叫停了毕业班撕书、喊楼。对此,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彭泽平认为,中高考前学生“撕书喊楼”等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情绪释放和宣泄,是一种不合理的失范行为,需要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教育引导。“但个人认为不必上纲上线加以定性和批判,学校注意加强引导、疏导和教育即可”。
刘万江建议,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怎么正确排解压力。同时他提到,目前社会给学生造成了太多不必要的压力。“社会过分强调和报道,又是警车开道,又是建筑工地停工,这些内容的过分渲染,个人认为这是社会在教育方面的畸形表现,会无形中给考生带来很大压力”。
调查显示,50.7%的受访者认为叫停“撕书喊楼”是维护传统校园氛围的体现,37.6%的受访者认为有利于学生稳定情绪。另有32.3%的受访者认为没必要上纲上线。
55.9%受访者认为团体出游是最佳毕业活动
彭泽平认为,“撕书喊楼”等行为更多是由于学生应试压力过大而没有得到合理疏导所致。要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和家庭需要紧密协同和配合,在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毕业升学压力、摆正心态方面形成合力。“作为学校,在临近毕业时可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的心理减压辅导,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需要不间断地给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升学观、竞争观,让学生理性看待应试和升学竞争。在家庭中,家长应当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减压,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减压疏导工作”。
“学生的压力应该在平时被疏解,比如通过打篮球、聊天等。学校要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高考前还应有系统的心理疏导。”刘万江说。
什么样的毕业形式最受欢迎?王涵茹告诉记者,学校举办毕业晚会既容易又有仪式感。“学校还组织过撕名牌活动,把学校角落都跑遍了,也是一种纪念。”不过她最想做的是和全班同学在操场上聊聊天、谈谈心。
调查显示,55.9%的受访者认为团体出游是最值得期待的毕业方式,可缓解压力。其他还有:毕业班考前举办“饯行晚会”(46.3%),集体观看励志助威影片(41.0%),举办心理疏导讲座(38.1%),撕书、喊楼等简单直接的形式(21.3%),顺其自然(20.3%)。
彭泽平建议,班级和学校可组织一些毕业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对几年学习生活进行理性反思,对未来的学习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学会正确处理一时与长远的关系,合理释放学习竞争压力。
受访者中,中学生占2.1%,大学生占17.2%,72.0%的受访者已经大学毕业。(杜园春 王永琳)
《55.9%受访者评选团体出游是最佳毕业活动》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74164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