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8 09:48 我要投稿
原标题:遵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前言
继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让作者再次深刻感觉到文化建设对大学特别是艺术院校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本文是作者在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东方智慧的理念引领下,对北京舞蹈学院校训的产生和内涵进行的解读,同时也阐述了北京舞蹈学院文化建设的过程。本文是作者十年工作经验的积淀和小结,亦或是对那段难忘岁月的纪念,其主要内容是逐渐提炼出的。成文时,作者已离开舞院,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并已经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谨以此文向北京舞蹈学院道别,感谢一路同行的广大师生员工们!再见了,舞院!祝福舞院再创辉煌!
学校的校训是以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灵魂的象征,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特征。作为艺术院校的校训,则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的艺术内涵成为校园文化之魂,它将以丰富的感染力、无形的控制力、强烈的凝聚力,把握着艺术办学方向,弘扬着艺术院校特色精神,锻铸着师生心灵,传承着学校文化,体现出艺术创作和教学规律以及对学校发展的定位与思考。北京舞蹈学院作为中国唯一的舞蹈专业高等艺术院校,新时期十六字校训立足自身特点,把握时代脉搏,融入儒家文化,彰显人文关怀。它的诞生即鲜明体现北京舞蹈学院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领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舞蹈文化人的精神追求,也为其他门类的艺术院校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校训指导下的舞院正奏响时代的文化强音,并自觉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建设之中。
一 、以校训精神之源泉,寻中国传统文化根基
1、“遵道崇德,天地人和”的源起
北京舞蹈学院作为中国专门化的舞蹈专业教育最高学府,在新时期立足国内外舞蹈教育发展趋势,对艺术发展形势准确判断,对校训进行了深度思考和梳理。
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是与学院整体文化建设一脉相承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点睛之笔,也是应有之义。新16字校训在2010年正式提出前经过了四年多的酝酿。2006年,学院党委在响应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之下,确定了“团结协作求和谐,集中精力谋发展”构建和谐舞院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和谐舞院建设的内涵,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努力构建和谐舞院。2007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党委确立了“高举旗帜、文化引领、依法治校、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特别强调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世界优秀文化来指导舞蹈艺术发展,提升舞蹈艺术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水准,号召师生将舞蹈艺术教育、学习和创作自觉融入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在学科建设、校风学风建设以及校园环境建设等各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实现对于高层次的文化追求的贯彻与浸透,以高雅文化来引导学院的教育事业。2009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党委提出了“以特色建一流,以质量求生存,以和谐促发展”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学院教学部门在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既要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也要强调舞蹈艺术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围绕这一思路,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创建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目标,提出“三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即:“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在这个时期着重讲文化,也正是因为我们逐渐开始认识要基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从宏观的角度去看舞蹈;站在高点之上观察学院的整个发展历程,才能获得发展。能够跳出舞蹈看舞蹈,也就是说跳出庐山看庐山才能把握它的宏观和边界,同时反观自己。基于时代的需求,现实的需要,2010年学校开展文化建设,笔者提出,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需从文化层面丰富其内涵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建议在原有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的基础上,增加“遵道崇德,天地人和”这八个字。这是笔者基于多年来对学院教育事业实际情况的总结,以及从哲学、历史中汲取养分,最终透过对传统文化的考量凝练后提出的建议。这八个字是笔者向舞院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后,根据舞院的实际情况,结合舞蹈艺术教育规律而尝试提出的。这一思考的产生,经历了与校领导班子以及学术委员会专家共同研究,广泛征求老领导、老专家、民主党派代表、教师代表等诸多方面的意见后,请教代会代表以提案方式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报院长办公会并党委会批准,最终确立下来十六字的校训——遵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同年9月27日,以“遵道崇德,天地人和”为内涵、具有中国传统庭院韵味的“师生苑”正式竣工,彭松先生亲自为师生苑书写牌匾。剪彩仪式上,彭老向大家解释了他对“遵道崇德,天地人和”这八个字的理解。他说:这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带到了舞院,这八个字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智慧的精华。
在新十六字校训的引领与指导下,舞院继续深入挖掘其内涵,结合自身特色,紧跟时代步伐,延伸出更深的理解。2011年,党委提出在“三个环境”上全面推进学院建设,即建设“美丽精致充满文化感的校园环境,有特色的符合舞蹈教育规律的教育环境,充满善意有爱心和慈悲情怀的情感环境”,并将建设目标落实到建设舞院人的精神家园。2014年,学院在经历60年一甲子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期。党委在坚持文化引领,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将情感浸润融入治理机制,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文化引领、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情感关怀”的学院内部治理新模式。这是在“文化引领”下,用中国哲学方法去理解中国的艺术教育管理模式。
2、十六字校训的内涵与释读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将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北京舞蹈学院作为高等艺术院校,高度认识到文艺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始终坚持高举旗帜、文化引领,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笔者从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层面剖析十六字校训的深邃内涵。
遵道崇德
“遵道崇德”中的“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带有根本性的概念,狭义上,“道”就是道路,有了道路就可以通畅顺达;广义上“道”就是宏观把握事物的方法,是天下最大的道理。“道”和“德”连在一起很好理解,即行为和道德要合乎规范,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要合乎规范,有所节制。从“道”和“德”的关系来看,“道”是从宏观上把握事物;而“德”的原初则是对事物核心规律的把握。“崇德”指的是一种科学精神,是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有道德品行、伦理道德的含义。“遵道崇德”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根性的尊重,即把党和国家的办学思想与学院建设有机整合并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去考量,真正地从战略上去指导和把握学校未来的发展。
天地人和
“天地人和”则集中代表着东方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其核心文化思想为"和",经过5000多年的心心相传,已演变为一种精神,升华为一种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一贯讲究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天”即《易经》中的第一卦“乾:元亨利贞”,其卦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舞蹈学院的教师要不懈努力,为舞蹈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是舞院人要在舞蹈教育事业发展中能够承载和敢于担当。“天”“地”最终落在“人”,即“人有度,君子以知时守节”。“度”是适度、恰当之义,过度了就会受到伤害,而达不到度也不行。“天地人和”的第二个方面是“和”。“和为贵,君子以成人之美”,这是中国文化所提倡的兼容并包的特性,也恰恰体现了学校的“和”文化。学校要建设一个和谐舞院,建设舞蹈学院一个“和而不同”的学术氛围,建设一个能够相互欣赏的情感环境,“和而不同,成人之美”是我们的必备理念,应当在发展中“求大同,存小异”,始终遵循以和谐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然而这个“和”不仅指内部的“和”,在大环境大背景下,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延伸到与外部的“和”,站在本位的角度,舞院与其他艺术院校的“和”,作为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与舞蹈家协会及各艺术院团的“和”,专业舞蹈教育领域与大众舞蹈教育领域的“和”,甚至是舞蹈领域与其他艺术领域的“和”。天地人和将人置于天地之间,将人处于“和谐”与“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阐述的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境界。“天地人和”,传承于古而宣扬于今,坚守“中庸”之道,尤其在当下大环境大背景下,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共建“和谐”与“和平”,建设“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共生的艺术生态环境。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成人之美”,共同为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文舞相融 德艺双馨
“文舞相融,德艺双馨”这一条校训深入浅出,相融不是指文和舞的简单相“加”,融是融合融解之意,它要求专业舞蹈人才应该将文化和舞蹈深度融合,将中国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之精髓注入我们体内,贯穿于创作和教育过程中,使学院成为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又独具艺术特色的高雅校园,使舞院师生都成为舞蹈文化人。
中国自古至今就追求艺品与人品的统一。道家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从我们今天的认识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要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识来反映生活;品格卑下的人,作品决无可能流芳百世。无大家风范者谈何艺德品行?只有人品和艺品同样出色,才能走得更好更远!人品和艺品的不断磨练是人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方可有高超的艺品。从艺之人品德十分重要,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就无法实现技艺向艺术的升华。
综上所述,“遵道崇德,天地人和”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出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文舞相融,德艺双馨”集中凝练了艺精德劭、品德与艺术并重的要求。校训精神中以文化引领,品德先行的理念,成为北京舞蹈学院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准则,也是舞蹈艺术从业者的行为守则。
二、以校训精神为纲领,树中国特色艺术院校文化建设之示范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十六字校训的诞生,在北京舞蹈学院发展建设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是学院整体工作思路的创造性发展的有力一环。校训的诞生与学院一直以来的建设理念一脉相承,是党委及领导班子在新阶段新形势下的高瞻远瞩,对学院建设进行推进与拓展,继承了学院之前的发展精神,延续了学院发展的整体思路,同时是开始以中国传统文化指导舞蹈艺术发展和艺术院校建设工作的新阶段,开启了学院工作的新篇章。
1、 以传统文化精髓,探究艺术院校建设新路径
校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源于笔者对于中国哲学特点与优势的深刻认识:笔者以为,中国哲学方法与某些西方哲学方法的源起不同,是从宏观的、立体的、动态的、综合的、精神的和情感的多个层面出发来把握事物。中国哲学方法也有很多独特的原则。只有会用中国自己的方法理解自己的内容,同时也能结合西方的方法理解我们和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与世界对话,完成一个民族文化自省、自觉、自信的过程,同时也能更好地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
具体到舞蹈艺术和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提出要基于从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看舞蹈。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注重运用中国哲学方法,站在更加宏观的发展角度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在文化引领和关照下传承创新,将学院60年的发展放置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之中,认真思索和探寻我们的文化根脉、论证我们的存在基础。基于此,笔者强调“面对世界舞蹈的中国,敢于创造中国的舞蹈世界”。
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这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根本所在。校训的诞生首先体现了理解中国艺术创作及教育之立场和视角的改变,从西方本位转变到了中国哲学的方法上来。笔者以为,对中国哲学的再次发现,这对发展中国艺术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是新时期中国艺术院校建设的新的有效路径。我们的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舞蹈作品,实事求是反映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 建设“情感家园”,实现舞院人的心灵归属
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舞院这几年在文化引领、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建设了自己的情感家园。校训中“天地人和”之“和”,其意味“和为贵,君子以成人之美”,这是中国文化所提倡的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建设一个能够相互欣赏的情感环境,是推进“三个环境”建设的落脚点。学校强调“三个环境”最终落实在情感上。舞蹈学院在文化建设中也加入了情感目标——建设舞院人的情感家园。笔者分析到“精神家园和情感家园还不完全相同,精神家园倾向于理论观念,情感家园是建立在情感和理念上的发自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升华和相互认同,使每一个舞院人和从这里走出去的师生都对学院有一种归属感”。将艺术院校师生丰富的情感引导到正面轨道,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成人之美”的总体氛围。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及领导班子以高度的自觉不断展开宏观战略思考,并最终落脚于以浓厚的人文情怀,不断建设舞院人的情感家园,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情怀。在建设情感家园的进程中,大大改善了学院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了在大事、难事、急事面前,舞院人总能够团结拼搏、取得佳绩的传统。学院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孕育出这浓郁情感环境的源泉,这丰富的情感库在情感家园的建设中被充分激活,这些精神是舞院人的一笔巨大财富,情感成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校训昭示出的精神,把舞院人发自内心的爱的情感力量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弥补不足,甚至将弱势变成优势和特色,在创建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路上不断前行。
3、文化引领、情感浸润,树立艺术院校治理模式的典范
校训是大学凝练出学校最本质的、最有特质的文化内涵。它作为一个标尺,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校训精神薪火相传。北京舞蹈学院积极探索如何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实现大学科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2014年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文化引领、情感浸润”的高等艺术院校内部治理新模式,就是加强文化播撒,激发文化觉醒,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激励师生寻求并彰显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
舞院校训统领下的对大学治理模式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用中国哲学方法去理解中国的艺术教育管理,以中国人文精神托起了艺术院校内部治理模式,这些都是校训的题中之义。
校训的诞生,体现了北京舞蹈学院理解中国艺术教育立场和视角的改变,从西方本位转变到中国哲学的方法上来,“文化引领”下的大学治理模式,正是东西方哲学方法的融会贯通,更强调发挥中国哲学方法的独特优势,进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形成艺术院校内部治理新模式。这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以及其他门类艺术院校的发展,起到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示范作用,成为中国特色大学制度建设的先行楷模。
三、校训精神紧随时代旋律,奏响文化发展强音
1、遵循新时代文艺发展规律,担当舞蹈艺术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艺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文艺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北京舞蹈学院在舞蹈教育界首屈一指,因而有义务更有责任担当起舞蹈艺术的发展使命。十六字校训就是新时期浪潮中艺术院校的一次积极回应和表态:“遵道”,遵循时代进步的呼声和历史发展的规律,避免出现脱离现实、违背历史的文艺创作现象;“崇德”,树立舞蹈艺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从思想上杜绝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低俗滥造的文艺作品出现;“天地”,即本着宽广开阔的国际视野,将舞蹈艺术的教育发展放眼四海而观之,正确看待国内外艺术的异同,既不盲从跟随,又不自我限定,防止所谓绝对先锋实则崇洋媚外的价值追求;“人和”,即肯定人本身的价值意义,不脱离群众,使文艺作品始终建立在扎实的群众基础上。“文舞相融”要求舞蹈艺术发展具有思想性和文化性,否决机械化生产的模式和缺乏文化积淀的快餐式消费;“德艺双馨”表明了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坚守价值追求,杜绝吹捧奉承和漂浮作风,树立艺术从业者的正确三观和向艺术高峰攀登的不渝信念。
2、 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建一流舞蹈大学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学院进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的战略部署,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指出改革的“重点在深化,关键在综合”。教育部也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十六字校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透视出高等艺术院校的方向性思考和创新性追求。校训精神坚持正确方向,从中国哲学观点出发,把握中华文化精髓,创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舞蹈大学。天地人和,强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实现新的突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以改革创新精神实现学院事业新发展。
舞蹈艺术如何与时俱进紧跟党和国家的时代步伐,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舞蹈艺术要与时俱进,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为中心导向,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引领舞蹈文化与艺术的时代潮流。中国舞蹈艺术要想发展,舞蹈学院要想向前推进,很重要的是要跳出舞蹈看舞蹈,跳出艺术看艺术,用文化引领来把握艺术发展的方向。“守节”是坚守,这是一个文明的复制、传承、继承、发展、创新的问题。先复制下来,再传承、继承,倘若我们的文明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就直接创新,就是浮躁,一些核心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是需要坚守的。
协调发展:天地仁和中的“和”是多样性,也就是《中庸》的“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不相悖”、“和生万物,同则不继”以及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和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允许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以和谐求发展中的“和谐”二字,就是要努力营造和而不同,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舞蹈艺术大家庭在这个充满高品质文化的大平台上能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成人之美”。
绿色发展:追求真善美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我们要学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舞蹈创作之中,以舞载道,通过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营造健康绿色生态的艺术氛围。
开放发展:我们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吸纳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优长,洋为中用,择善而从,使舞蹈文化发展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共享发展:舞蹈艺术一直是处在象牙塔尖上的高精尖艺术,是时候要走向大众走向人民了,因为我们舞蹈就是来源于人民,舞蹈艺术的发展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才能让舞蹈艺术成为大众人民的艺术。
从“高举旗帜,文化引领,依法治校,和谐发展”的总体方针,到“三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和“以特色建一流,以质量求生存,以和谐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再到“三个环境”的建设目标和内部治理新模式,这一办学思路体系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及上级的指示精神相一致的,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关照下,符合舞蹈艺术教育规律的系统方略。
实践证明,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世界优秀文化来指导舞蹈艺术发展,提升舞蹈艺术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水准,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舞院师生应继续深刻理解和把握“遵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校训精神,将舞蹈艺术教育、学习和创作自觉融入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坚定校训中传达出的理解中国艺术教育的中国传统文化立场,继续推进艺术院校内部治理新模式,为其他艺术院校的治理模式提供启发和示范,紧跟时代节奏,奏响时代文化发展强音。(作者:王传亮 原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遵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57286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