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安徽医生累倒在地喝葡萄糖引热评 感动背后还是感动

[摘要]陈磊在手术室外累得口服葡萄糖。李福凯摄 接受郑以祥器官捐献的两位病人。李福凯摄 这几天,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刷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陈磊累得瘫坐在地,正拿着一瓶葡萄糖往口中猛灌。这张照片被网上热转,网友纷纷向辛苦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们致敬...

安徽医生累倒在地喝葡萄糖引热评 感动背后还是感动

  陈磊在手术室外累得口服葡萄糖。李福凯摄

安徽医生累倒在地喝葡萄糖引热评 感动背后还是感动

  接受郑以祥器官捐献的两位病人。李福凯摄

  这几天,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刷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陈磊累得瘫坐在地,正拿着一瓶葡萄糖往口中猛灌。这张照片被网上热转,网友纷纷向辛苦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们致敬。

  网友感动于医生的敬业,而“主人公”陈磊则感动于一个小女孩的坚强与友善。

  原来,那台让陈磊猛灌葡萄糖的手术,是一次捐献器官的移植手术。

  每一个捐献的器官,都可能拯救一个生命。但现实中器官自愿捐献率很低,每年都有很多患者苦苦等待。不少医院会安排医生担任器官捐献协调员,发现有合适的器官捐献者会与病人或其直系亲属沟通,陈磊也是其中一员。

  谈及那张照片,他说:“真正感人的,是器官捐献者的家人,特别是这次主动提出捐献父亲器官的那个小女孩。”

  日前,在工地上班的郑以祥因自发性脑出血被送至安医大二附院救治,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不可逆性脑损伤进入ICU病房。

  “患者进入脑死亡状态,心跳随时可能停止。”陈磊在了解患者情况后意识到,必须和时间赛跑,争取患者家属同意器官捐献。因为器官获取对时间要求很高,病人离世后须立即手术。

  “10个人里面一般9个人的家属都不会同意,我们碰壁是家常便饭。”陈磊说。但这一次,病人家属同意了。

  患者与妻子离异,父母都已过世,直系亲属只有两个孩子,最大的才15岁。器官捐献的问题本就不太好提,协调员一般只能试探性地和家属聊几句。但孩子一听说父亲的器官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便主动提出了捐献,“这样的话,我爸还活着,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我们家已经很不幸了,希望可以让别人生活得更好一点。”

  孩子毕竟没有达到法律上的成人年龄,不能依此就进行器官捐献手术,而患者几个兄弟“听孩子的,支持孩子想法”的理解,让陈磊内心感到更多温暖。

  “捐献器官是大爱,和他们相比,我们能做的微乎其微。”陈磊和他的同事开始了“连轴转”。从5月17日中午1时许到5月18日深夜,陈磊和同事每半个小时观察一次病人情况,同时跟病人家属、医院、红十字会沟通。

  5月18日23时许,连续紧张工作一天半的陈磊才离开医院,但5月19日5时许,他就接到ICU病房护士打来的电话,“病人情况出现异常,要随时做好准备了。”

  时刻观察病人情况,与病人家属做最后沟通,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忙完所有的前期工作已是14时,陈磊来不及吃午饭,又匆匆赶往了手术室,和同事们一起做着各种准备。

  5月19日15时50分,手术室内,在对捐献器官的郑以祥遗体鞠躬致敬后,医生成功实施了器官获取手术。逝者捐献了一个肝脏、两个肾脏,这意味着,三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有望获得重生。

  “担心会被认为不孝顺,但想着父亲一个人可以挽救三个人,生命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就都值得了。”手术结束的那一刻,患者的孩子说。

  赞语:网友感动于陈磊的全力以赴,而陈磊又感动于捐献者的友善。一张照片背后,有家属的支持理解,有医生的辛勤奔忙……大爱传递,感动常在。


《安徽医生累倒在地喝葡萄糖引热评 感动背后还是感动》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45624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