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08 07:53 我要投稿
编者按: “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多项措施,扶持乡村教育发展,找差距,补短板。不久前,人民网记者赶赴甘肃南部山区,走秦安,下礼县,进文县,入武都,走进十余个乡村学校、教学点,深入座谈,看典型,访困难,找对策,了解乡村教育发展现状。现将采访见闻以“乡村教育甘肃行”系列报道形式推出。
推荐阅读:
乡村教育甘肃行之一:陇城走教,算出五本民心帐
乡村教育甘肃行之二:跟不上城镇化步伐的乡村学校
“农村教师地位现在不怎么样,很多村民都盖上了楼房,但我们学校五个教师一个都没有。” 甘肃省礼县洮水小学的吴芳霞老师说得很直白。她从教31年了,每周日下午从五里外的家中返回学校,周五放学再回家,平时就住学校。
不仅是吴芳霞,记者在甘肃农村采访时听到不少老师反映,教师待遇偏低,农村“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流行,都影响到农村教师社会地位,造成部分乡村教师职业倦怠和外流。
而在30年前的上个世纪80年代,乡村教师无疑就是中国农村有文化、有修养的标志,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邀请村里的教师去主持,用“德高望重”、“乡贤”这样的词汇描述当年乡村教师并不为过。
对教育不重视 对教师不尊重
秦安县张湾小学校长赵晓文刚任职时很想干点事,为此他特意召开家长会,但他发现,会上百分之五十的家长不说话,有一个家长站起来说,对孩子没多少期待,读几年书认识几个字,长大以后出去打工就行。赵晓文感觉从头到脚被泼了一盆凉水。
“当我们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家长反而起负面作用。”
他以前一个人在学校住过,很孤独,但他宁愿关起门来看看作业、看看书、上上网,也不愿意去村里串门。“聊不来”让赵晓文一度苦闷。
吴芳霞注意到,在农村,对孩子的教育有两个极端,要么极度重视,这些家长基本上把孩子带离农村,到城里上学;要么极度放弃,对孩子不闻不问。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着,想管,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她表示,现在一些家长把教育完全当成了学校的事,孩子学得好那是你教师的份内之责,孩子没学好那就是你教师不合格。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家长很少指导,他们把教育孩子完全当成了学校的事。
一些家长,遇到不顺意的时候,还会去学校闹是非,说些冷言冷语,让老师无言以对。学校,成了无限责任公司,老师,担着无限责任。
华中师范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付义朝说,目前整个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如果不能让老百姓认识到知识的价值,那么尊师重教就无从谈起。当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建设,成为乡村文化文明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待遇偏低影响教师地位 教师扎堆考警察
向有尊师重教传统的甘肃“状元县”会宁,2014年11月启动的一次招录警察计划,引得大批基层教师离岗,会宁此次总共招录了189名警察,其中有171名来自教师。
“百名教师考警察”事件曾引得舆论哗然,而这在甘肃并非个别现象。
陇南市文县铁楼小学教师班四孟认为,教师扎堆考警察,主要是因为警察的工资比乡村教师要高。班四孟说,在他们那里,一个乡村教师年收入才三万多元,而一个在外打工的泥瓦工可能四五个月就赚六七万元。
付义朝表示,现在很多农村有笑贫不笑娼的观念,提高教师地位首先要提高其工资待遇,让其受人尊敬、体面、有尊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提高教师地位,关键还是要提高待遇。
面对乡村教师“进不去”、“留不住”的窘境,文县尖山小学教师曹智认为,只有解决了教师的待遇问题,让这个职业存在优越感,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
乡村教师不能只靠良知和奉献撑着
赵晓文坦言,同学聚会这种场合,会有种失落感、自卑感。
作为校长,他理解教师,也理解乡村教育。他对教师说,乡村教师这个活,比其他任何工作都特殊,我们得讲良心,因为社会比较浮躁,教师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一个班32名学生,这寄托着32个家庭的希望,如果教师不负责,本来可以考上大学的孩子,可能就考不上了。”
但他也表示,当老师首先也要养家糊口,如果生存都保证不了,何谈奉献呢?
赵晓文说,迫于农村就业路子窄,教师是份稳定安逸的职业,一些教师只好当“敲钟的和尚”,只把教师当职业而非事业。另外,体制挫伤教师本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多付出未必有多回报。还有,农村教师群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想表达表现自己的想法行动,会被忽略或扼制。
一部分教师选择了从工作中寻找价值感。张湾小学教师洪晓娟说,干一行爱一行,人生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其中一大乐,她觉得当教师挺好。
班四孟选择了无欲无求,他说自己没太多奢求,做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就行了。
赵晓文说,如果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体验不到成就感,那他们在工作中很难有热情。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提升农村教师地位、待遇,加之科学有效的管理,必将产生深远意义。(甘肃教育社尹晓军对此文亦有贡献)
《乡村教育甘肃行之三:乡村教师的价值在哪里》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42770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