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6 10:05 我要投稿
清华大学
大河网讯(记者 许会增)机械学科试行大类招生,新雅书院首次面向高考招生……5月21日是清华大学校园开放日暨2016年招生信息交流会,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向心系清华的千余名中学生及家长,深入介绍了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并针对2016年本科招生政策发布权威解读。
大河网(www.dahe.cn)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5月22日,清华大学iTsinghua学堂走进河南首场活动在郑州外国语学校、周口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刘云浩、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项目主任朱克勤、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以及包括2015年高考文理科状元在内的优秀河南清华在校生将会与河南省中学生面对面深度交流。
校园开放日
自主选拔:多元择优,综合评价
2016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初审工作接近尾声,自主招生初审通过近800人,领军人才选拔初审通过6000余人,自强计划初审结果预计于5月25日公布。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表示,“清华大学的选才理念基于清华想选什么样的人才,自主招生重点在门槛考查和学术评价;领军人才选拔重点关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自强计划着重考查其在一个低于平均水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里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品质。自主选拔在对高考进行选才科学性的补充之外,还可以在机会公平上给予补偿,让考生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自由选择权。”
与此同时,自主选拔政策也在积极适应高考改革而进行调整,2016年,清华大学将首次在浙江实施“三位一体”招生政策,把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最后根据综合分择优录取考生。这一选拔模式的新动向,既是国家综合评价的试点,也是清华努力探索的重要目标,将从更高层面影响一考定终身的现行选拔体系。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详解招生政策
选育衔接:让招生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收获真知,发现自我”,让学生依托教育平台和资源不断成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指出,招生理念不能停留在“掐尖”的层面,必须站在人才培养全局的视角,并以此作为促进招生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清华的目标是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清华的招生工作也必须要着眼于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生源质量看齐,这是清华自身使命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清华大学在招生工作中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多元、科学、公平、高效的选才体系,面向不同特长属性、志趣特点和教育背景的学生,开辟了高考统招、自主选拔、保送生、艺术类、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国防/定向、飞行学员班、港澳台侨、留学生等十余种入学途径,在保证公平选才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招,寓教于招”。
招生为了培养,招生就是培养,招生促进培养。针对自主选拔入校的学生,清华大学高度重视选育衔接工作,给予了重点关注。自主招生认定的学生,普遍表现出超出一般学生的学业能力、学术热情和创新潜质,学校为他们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优先推荐参加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全力激发他们攀登学术高峰;领军人才选拔认定的学生综合素质好,求学过程中一直是班级乃至学校的骨干,进入清华就读后可以被优先推荐参加学生骨干培养项目,让他们继续保持“一贯优秀”。自强计划学生面临基础不足、学习吃力、心理压力等问题,清华大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提供多种机会为他们开拓眼界,提高全方位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的高素质人才。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还从学科/专业层面上积极探讨招生选材与教育培养的衔接问题,在招生环节中引入院系意见,共同厘清选材标准和教育目标。以前院系被动接收学生的做法,导致选才与育人两个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考生的性格爱好、过往经历、背景知识等个性化特征是否适合该专业无从得知,在未来的招生中将逐步让院系成为招生的“甲方”。
此外,招生政策绝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层面的空中楼阁,必须与现行体系相融合,通过创新机制让个性化需求在当下的标准体系下具备可操作性。 基于近年来高考改革的背景,为了应对新的高考方案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2016年起,清华将进一步推动大类招生,机械大类、航空航天大类将通过对现有院系专业的整合,进行统一招生,而作为通识教育实验区的新雅书院也将直接面向考生招录。
2016年,机械工程学院下属的四个专业:机械工程(含机械工程实验班)、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及能源与动力工程,合并为机械大类,统一进行招生工作。学生入学后第一年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大二分流到各个专业。机械学科是清华的传统优势学科,2016QS学科排名全球第15,也是“招生大户”,每年招收学生400多人,机械施行大类招生,对清华现行的教学培养方案、学生管理等工作都是巨大的挑战,也反映了清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大类招生工作起到了引领作用。
校园开放日
iTsinghua学堂:清华名师大家走进中学
大学不能单纯地追求技术创新,更要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大学要坚守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为一代代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人生基础,大学的文化和大学的知识,应当传递到中学。2016年4月,清华大学正式推出了iTsinghua学堂项目,邀请70余名清华大学院士和知名教授,计划走进全国各地的中学,每年开设100场左右的讲座,为中学生讲述学科前沿、专业发展、清华故事与大学文化。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4月20日,iTsinghua学堂首场活动——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走进北京四中,为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一场题为“值得期待的大学时光:批判性思维和学习型社群”的讲座,引起热烈反响。5月22日,清华大学iTsinghua学堂走进河南首场活动将在郑州外国语学校、周口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届时,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刘云浩、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项目主任朱克勤、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以及包括2015年高考文理科状元在内的优秀河南清华在校生将会与河南省中学生面对面深度交流。此外,iTsinghua学堂活动走进福建、上海、浙江、广西、江西、河北、湖北、甘肃、宁夏等地的活动也正在陆续进行中。
“将招生视角转变为教育的视角,将视野从有机会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扩大到所有热爱知识的高中生中,对于加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的衔接,弥补高校生源需求与现状的差距,应该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刘震介绍,清华学堂是清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清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iTsinghua学堂与实体的清华学堂相对应,同时“i”有“international(国际化)”、“innovation (创新)“、“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交叉)”、“intergrated(跨界融合)”等涵义,意在全方位展示清华的国际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在线教育等最新发展情况。
“对于有些中学生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难得的一次与院士零距离接触的机会。”iTsinghua学堂面向全国中学开放,同时将继续向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学倾斜,力促教育公平。清华一年只招3000多人,但iTsinghua学堂通过实地讲座和“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每年可以覆盖数万人,通过这些讲座,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清华,接触到大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清华2016年本科招生政策解读 iTsinghua学堂22日走进河南》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41399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