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合肥学院:“八个转变”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2015年11月27日,在人民网2015大学校长论坛的“校长发布”环节,合肥学院校长张文兵发布“地方高校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全文如下: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

  2015年11月27日,在人民网2015大学校长论坛的“校长发布”环节,合肥学院校长张文兵发布“地方高校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全文如下: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对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出了要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目标、路径和具体方式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合肥学院是国内最早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校,也是最早实现转型发展的高校。下面我结合合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内部建设的“八个转变”和外部环境建设谈一些观念和看法。

  1.办学定位向“应用型”转变

  办学定位是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决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问题。2002年,合肥学院重新升回本科以后开始思考:高等教育大众化,合肥学院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模仿老大学发展之路,还是探索一条新路?合肥学院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能否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经验,并使其本土化?

  为此,我们开始系统研究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研究发现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有着鲜明的特点,如学校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研究德国应用型大学特点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2003年,将学校办学定位确定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并围绕办学定位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地方性、应用型”已写入教育部文件,成为国家标准。2015年10月30日,在“中德共建合肥学院三十周年展”上,两国总理对合肥学院国际化办学成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李克强总理指出“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德国总理默克尔指出:“合肥学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辉典范”。李克强总理还现场宣布:中国政府将在合肥学院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基金。并寄予“再创新的三十年辉煌”的期望。

  2.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

  应用型高校有效服务地方,首先应该在专业设置上要体现服务地方。加强专业建设是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首先要建立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与优化学校的专业体系,专业调整要由“根据学校资源建专业”向“根据社会需求建专业”转变,要通过调研社会需求,将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加强应用型专业设置,开展应用型研究,有力支撑区域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目前,合肥学院52个本科专业基本涵盖合肥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现代物流、家电等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上也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典型的做法。如东弗里士兰应用科学大学也有汽车专业,因为帕萨特总部就在离学校两公里的地方;奥登堡应用科学大学有水利建筑专业,主要是围海造田,因为它们处在德国和荷兰交界处,有着大量的人工建造的土地等等。

  3.协同育人向“开放性系统”转变

  产学研合作育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实现由学校内部的封闭系统向产学研合作的开放性系统转变,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开放,围绕合作育人,建立“双进双培”制度等,共建技术创新平台,提升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能力,走产学研合作育人的道路。目前,合肥学院建有中科院过程所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深装合大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合肥学院—新方舟创意工场”等一批“嵌入式”实验室。与荣电集团共建省内第一家“产品研发设计中心”,与中铁二十四局等企业就推进协同创新工作达成协议,一批新的“嵌入式”实验室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已启动。

  4.培养方案向“产出导向”转变

  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要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在方案构架上要从“输入导向”向“产出导向”转变,围绕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方案修定上,要按照“大教学观”的理念,通过系统的市场调研,分析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期设置、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资源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自2005年开始,合肥学院就以此为指导,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成立了由本校教授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凸显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自2005年起,合肥学院增加一个6学分的认知实习学期,调整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目前工科专业实践学分为40%,文科为30%以上),制订专业选修模块,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有的专业>80%);同时,坚持大教学观,把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以专业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课程体系向“知识输出”转变

  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在合肥学院实施转型过程中,非常关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尤其是关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发展情况。根据博洛尼亚进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开始实施课程改革,所有的课程全部实行了模块化。模块化课程实现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改“知识输入导向”(Input- Orientation )为“知识输出导向”(Output-Orientation),改“哪些内容教师要讲授”为“哪些能力学生是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它根据各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打破课程之间界限,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方式和时间等。

  为达到上述目标,合肥学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了解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在此基础上,重新制定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及时实行动态调整,吸收最新的行业前沿知识,解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适应度不高的问题。2014年合肥学院的《突破学科定势 打造模块化课程 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6. 考核方式向“过程考核”转变

  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确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课题。过去,我们的考试都是以卷面考试为主,这是一种终结性考试,体现出“考死记硬背的多、考理论知识多,但考能力、素质的少;终结性考试多,但过程性考试少;闭卷考试考的多,但开卷考试考的少;笔试考的多,但其他考核方式少”。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的是应用能力培养,这种考试方式对学生能力水平缺乏考核。合肥学院对此进行了改革,实行了“N+2”过程考核,变末端考试为过程监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中,“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N≥3,占总成绩的50%;“2”是期末考试和读书笔记,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10%。在“N+2”考试改革的基础上,引进欧洲“学习负荷”( 即Workload)学分计算办法,解决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存在的“教”和“学”相脱离,只关注教师的“教”,但忽视了学生的“学”等问题。

  7.师资队伍向“双能型”转变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要强化资源保障,其中“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要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把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双师素质)和具有应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能力,作为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目标。一是重点引进具有企业经历和工程经验的教师和国外智力资源。二是通过“双聘双挂”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三是实施教师实训计划。针对刚进校的年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经验问题,将青年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专业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每个任期内到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受过实训的教师在评聘职称中优先考虑。四是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评价方式改革。通过项目制,鼓励教师积极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努力改变以论文、项目多少对教师进行单一评价的方式,支持并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目前,合肥学院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行业背景、工程背景和经过行业培训的占到60%。

  8.质量评价向“两个满意”转变

  高等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终生发展,也要关注社会的需要,为此,高等教育质量应达到两个满意度:即学生对学习效果满意,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满意。为达到这两个满意度,合肥学院积极探索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应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师生互动、交流,以及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教师实行启发式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更加注重质量评价由内部评价、自我评价、过程评价向结果评价、社会评价、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转变。

  通过“八个转变”,合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的社会声誉显著提升。2015年,学校文、理科二本招生投档最低分双双位居全省第一。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生60%在合肥就业,80%在安徽就业。2009至2015年上半年,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获得省级奖项771项,国家级奖项243项,国家级一等奖45项。

  在“八个转变”的内部建设基础上,我想就外部环境建设谈几点建议。

  1.给予高教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支持。落实教育部关于对高校进行分类管理的政策,改革现行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机制。

  2.落实办学自主权。如人事自主权,在核定的学校编制数内,给一定的编制管理自主权,将目前的编制“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逐步实现“编制管理、总量控制、用人自主”。专业设置自主权,按照职责权限,放宽对专业设置的限制,提高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招生自主权,争取政策支持,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指标。

  3.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生均经费一般要高于学术型大学,主要是用于技术转化和创业孵化,十分鼓励教师承担应用型研究及技术转化,这对于地方产业升级十分重要。建议进一步提高应用型高校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以技术转化和创业孵化专项、综合改革专项等形式,支持应用型高校推进技术转化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更好地服务安徽转型发展。

  4.支持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于学术型大学的重点实验室,是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在工程化成果到企业规模生产的创新链中发挥辐射、转移与扩散作用。建议通过政策、资金引导,鼓励企业联合应用型高校在校内建设一批支撑地域支柱产业的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转型。


《合肥学院:“八个转变”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du.yuduxx.com/news/38485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